華文網

快遞關係全社會福祉,“快遞航母”正在誕生!

寬敞的工作平臺上,分揀機器人與工人配合默契,

穿梭在倉庫中,快速而高效地分揀著包裹。它們忙碌地掃碼、稱重、分揀作業,每小時可以完成1.8萬件,效率比人工提升了70%。這正是近來興起的“當日達”“次日達”等快遞敢於如此承諾時效的底氣之一。

分揀機器人是快遞智慧物流倉儲基地建設的重要依託,近幾年來,以阿裡巴巴旗下的菜鳥網路為代表的快遞巨頭已經在廣東、浙江等地設立了多個智慧物流倉庫,大量使用智慧型機器人執行揀貨任務。

為菜鳥網路提供機器人的上海快倉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孫迪表示,目前快倉的機器人數量增長迅猛,智慧快倉方案較為成熟。他表示,相信快倉攜手菜鳥網路團隊,足以輕鬆應對“雙11”等物流高峰的衝擊。

為了適應電商業務量爆發式增長,快遞物流業苦練內功,以提升速度、降低成本。2012年起,中國主要快遞物流企業開通了對80多個城市、近4000條快遞線路的“次日達”和“1-3日達”服務。

同時“延時賠付”“按時派件”“上門退貨”等精細化物流服務也來到消費者身邊。

資訊科技為基礎的智慧設備是現代快遞物流企業提升效率的重要依託,除了分揀機器人之外,無人機是中國物流業寄希望大幅提升速度的另一“利器”。通過利用無線電遙控或自備設備控制無人駕駛的低空飛行器運載包裹,可以大大提高配送效率,減少人力成本。

順豐集團在2012年就提出過無人機物流的設想,希望通過“大型有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無人機+末端小型無人機”三段式空運網,實現36小時通達全國。實際上,該公司已開發出送貨無人機並進行了成功實驗。

在大量應用黑科技、提升硬體的同時,快遞物流業致力於打造新型物流軟體平臺。比如,升級更新快遞員專用手機軟體,圍繞提高效率和客戶體驗科學設計和完善業務流程,

讓顧客即時瞭解快遞員的位置和送貨時間。再比如,大力推進“互聯網+物流行業”建設,依託海量物流資料,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深度優化其車輛和貨物匹配演算法,提升貨車司機與貨主匹配的效率和精准度,讓供需雙方的需求對接更加無縫高效。

快遞物流效率的大幅提升和產業的跨越式發展離不開相關支持政策。2015年,《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和《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先後下發實施,

這些全面指導快遞業發展的綱領性檔,明確提出“互聯網+快遞”為發展方向,培育壯大市場主體,融入並銜接綜合交通體系,擴展服務網路惠及範圍,保障寄遞管道安全,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國家郵政局發佈的《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普惠城鄉、技術先進、服務優質、安全高效、綠色節能的快遞服務體系,形成覆蓋全國、聯通國際的服務網路。同時,該規劃要求積極建設一批輻射海內外的航空快遞貨運樞紐,打造“快遞航母”。

中國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增長動力依然強勁,沿著全方位對外開放之路繼續高歌猛進。高速發展的快遞物流業是社會經濟生活的“血脈”,它的發展不僅為自身創造財富和機會,而且增進了全社會福祉。我們期待中國誕生一批享譽世界的“快遞航母”。

同時,該規劃要求積極建設一批輻射海內外的航空快遞貨運樞紐,打造“快遞航母”。

中國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增長動力依然強勁,沿著全方位對外開放之路繼續高歌猛進。高速發展的快遞物流業是社會經濟生活的“血脈”,它的發展不僅為自身創造財富和機會,而且增進了全社會福祉。我們期待中國誕生一批享譽世界的“快遞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