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海歸月薪不到6000?網友調侃:留學只為高薪 不如去學挖掘機

未來網8月22日,有媒體報導,一名在世界排名約200名的加拿大大學留學歸來的姑娘,留學花費超過100萬,回國後求職幾經曲折,面試時“眼淚都要出來了”,最終找一份月薪不到6000元的工作。

超過100萬元的留學投入與不到6000元的月薪反差,讓留學話題又熱了起來。

未來網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很多海歸表示這種落差確實存在,但是他們不因此否認自己留學經歷的價值。網上更是有網友評論說,“留學就只是為了漲工資嗎?那還不如直接去讀技校,學挖掘機,開挖掘機一個月底薪8000元。”

圖片來源於網路。

慕容晚秋:留學經歷讓我獲得了我想要的自信

“我已經看過那條新聞,感覺新聞裡說的是我。”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已歸國工作一年多的四川姑娘慕容晚秋也自己算了一筆賬: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讀研一年半,學費花了45萬,生活費和房租加起來大概花了15萬,共60萬元。

“回國後到北京找工作,幾番面試下來,最後跟新聞裡那個姑娘一樣,

找到了一份月薪6000元的工作,而第一個月實際發到手的工資只有4000元。”慕容晚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但一個月的房租就花去了2200元,根本不夠用。

不過,儘管如此,慕容晚秋說,雖然現在仍然拿著不高的工作,但她仍然覺得這段留學經歷很有價值得。

慕容晚秋說,其實回國找工作前,就瞭解到國內的情況,所以預期的工資就在月薪6000元左右。留學對她而言,

最重要的是讓找到了自信——她當初選擇出國留學,就是希望出去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讓自己變得自信。

Elaine:不能用短期收入回報來評判留學價值

畢業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Elaine,在一全球知名企業工作一段時間後,於不久前選擇回國發展,目前在國內一家跨領域企業工作。

22日,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Elaine表示,她也看到了網上相關報導,“個人覺得,出國留學是人生旅程中的寶貴財富,

這段海外求學的體驗我覺得不應用單一的短期收入回報來評判,更重要的是這段經歷為我們帶來了哪些相對於國內不同的變化和影響,比如,國際視野、多元文化、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如果留學的目的僅僅止於找好工作、拿高薪,那便不是留學,而是鍍金。”“正如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會提示您‘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一樣,留學從來不是投資與回報成正比的‘產品’,拿讀書時投入的資金與畢業後賺取的工資做數字上的簡單比較是幼稚的。

教育和遠行給一個人帶來的影響往往不在一朝一夕,也並非立竿見影。”採訪中,Elaine給記者發來一篇題為《“留學花費百萬月薪6000”,所以留學還值嗎?》的評論。她說,評論的作者是她的學弟,她很贊同他的觀點。

碩士曾就讀於哈佛的哥倫比亞大學在讀博士石雨晨,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說,“新聞中提到的落差我在我周圍朋友身上能夠體會到,但我覺得這不代表出國沒意義,海外學位或許以後可以增值。”預計明年畢業的她很坦然。

對於未來,她說,很多人都想先在美國掙點美金再回來,她自己則是一種開放的狀態,美國、中國兩邊的工作她都會找,看哪個機會更好。

網友:留學就只為漲工資,不如去學挖掘機

對於這則題為《失落的海歸》的新聞,有網友評論,“留學就只為了漲工資嗎?那還不如直接去讀藍翔技校學挖掘機!6000元一個月,二十年回本,是打算一輩子都原地踏步?出去留學就只學了語言嗎?什麼叫只有語言有優勢?”

當天,這樣一條評論獲得了近1400點贊,很多網友也表示,留學的價值不是簡單的按短期投入產出比算的。

@“是奔奔呐”說:留學的價值不是這樣算的啊,一百萬的成本讓你學會獨立、學會思考,認識不一樣的文化和朋友,我覺得很值。如果只是為了留學回來能賺更多的錢,那還真不如去讀技校。

@“fhjfdad”說:我英國留學一年30萬,體驗了不一樣的生活,遊歷了歐洲幾十個國家,回去4000塊工資我也覺得值。

@“小外大魔王”說:“重視教育並不能使人致富,但先致富的人更重視教育。”別搞反了。留學並不是為了收回成本,很多家庭即使知道回國月薪6000一樣會選擇出國。如果非要用收入來衡量,我及身邊同學回國兩三年後年收入就超過留學成本。

企業CEO及管理者:是否海歸不是選人重要尺規

關於海歸求職的問題,也引起了一些用人企業關注。未來網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大部分企業管理者表示不過分注重求職者的海歸經歷,更看重求職者的能力與企業所需人才的匹配度。

線上教育資料服務公司穿楊模考的CEO江懿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說,作為民營企業,她比較看重員工的投入產出比。“在招聘中一般不會設限說要優先錄用海歸,在我看來,崗位可以分成三類,一類普通崗位,會一視同仁,談不上優先錄取海歸;一類是比較接地氣的,比如地推等,則會優先錄取當地人;還有一類是有關海外新技術或者新模式的崗位,會考慮優先錄取海歸。”

自身就是海歸、回國後身居企業管理崗位的Elaine也表示,在招聘中,會根據企業的文化和崗位職責進行選聘,選擇適合的人才進行匹配,不會將求職者是否為海歸作為重要參考標準。

在選聘海歸時更加理性、務實的同時,多家企業管理者提到,多數海歸當初留學投入的成本的都較大,但企業不會為此買單,給海歸人士都開高薪,“在求職就業中需要海歸們對自己客觀定位,理性選擇,一步步發展。”

作者:程婷 編輯:彭茹

但我覺得這不代表出國沒意義,海外學位或許以後可以增值。”預計明年畢業的她很坦然。

對於未來,她說,很多人都想先在美國掙點美金再回來,她自己則是一種開放的狀態,美國、中國兩邊的工作她都會找,看哪個機會更好。

網友:留學就只為漲工資,不如去學挖掘機

對於這則題為《失落的海歸》的新聞,有網友評論,“留學就只為了漲工資嗎?那還不如直接去讀藍翔技校學挖掘機!6000元一個月,二十年回本,是打算一輩子都原地踏步?出去留學就只學了語言嗎?什麼叫只有語言有優勢?”

當天,這樣一條評論獲得了近1400點贊,很多網友也表示,留學的價值不是簡單的按短期投入產出比算的。

@“是奔奔呐”說:留學的價值不是這樣算的啊,一百萬的成本讓你學會獨立、學會思考,認識不一樣的文化和朋友,我覺得很值。如果只是為了留學回來能賺更多的錢,那還真不如去讀技校。

@“fhjfdad”說:我英國留學一年30萬,體驗了不一樣的生活,遊歷了歐洲幾十個國家,回去4000塊工資我也覺得值。

@“小外大魔王”說:“重視教育並不能使人致富,但先致富的人更重視教育。”別搞反了。留學並不是為了收回成本,很多家庭即使知道回國月薪6000一樣會選擇出國。如果非要用收入來衡量,我及身邊同學回國兩三年後年收入就超過留學成本。

企業CEO及管理者:是否海歸不是選人重要尺規

關於海歸求職的問題,也引起了一些用人企業關注。未來網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大部分企業管理者表示不過分注重求職者的海歸經歷,更看重求職者的能力與企業所需人才的匹配度。

線上教育資料服務公司穿楊模考的CEO江懿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說,作為民營企業,她比較看重員工的投入產出比。“在招聘中一般不會設限說要優先錄用海歸,在我看來,崗位可以分成三類,一類普通崗位,會一視同仁,談不上優先錄取海歸;一類是比較接地氣的,比如地推等,則會優先錄取當地人;還有一類是有關海外新技術或者新模式的崗位,會考慮優先錄取海歸。”

自身就是海歸、回國後身居企業管理崗位的Elaine也表示,在招聘中,會根據企業的文化和崗位職責進行選聘,選擇適合的人才進行匹配,不會將求職者是否為海歸作為重要參考標準。

在選聘海歸時更加理性、務實的同時,多家企業管理者提到,多數海歸當初留學投入的成本的都較大,但企業不會為此買單,給海歸人士都開高薪,“在求職就業中需要海歸們對自己客觀定位,理性選擇,一步步發展。”

作者:程婷 編輯:彭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