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53根手指的鋼琴機器人“無情”但精確,本質是音樂播放機

“鋼琴家”特奧可能是比較另類的一個機器人。它的設計師馬泰奧·蘇茲(Matteo Suzzi)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可能和這裡其他的展商不一樣,

我從沒有打算量產特奧。事實上,我希望它一直是獨一無二的。”

特奧上半身穿著禮服和襯衫,打著黑色領結,下半身則是履帶。與這一身一本正經的打扮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它漫畫化的臉部:誇張的圓眼睛,由一圈藍色燈泡組成的大嘴,還有不停上下挑動的粗眉。

在彈奏保羅·麥卡特尼的《Live and let die》時,特奧的眼睛會追隨觀眾的反應,

時不時誇張地挑動眉毛,頭部則伴著音樂節奏左右晃動。

不過,當你把目光落在鍵盤上時,你可能會發現特奧並沒有那麼神秘。與人類鋼琴師上下翻飛,左右移動的10根手指不同,特奧有53根細細的亞克力手指,分別固定在53個黑白鍵上。也就是說,特奧只能覆蓋鋼琴的一部分區域。

而特奧身後有幾根資料線,通向一台筆記本。可以說,特奧本質上是一個機械樂器數位介面(MIDI)播放機,

能夠以物理的方式“播放”1000多首樂曲。

特奧的中方代表張暢介紹道,這次來到會場的是第三代特奧。第四代特奧更為笨重,留在了義大利。第四代特奧有88根手指,可以覆蓋鍵盤的全部區域。並且,第四代特奧的手指不再採用輕薄的亞克力材料,更有份量,因此也能更好地表現音樂的輕重感。

除了“播放機”的升級,特奧背後的處理器也得到了改進。張暢說道,現場這個處理器只能播放現成的曲譜,

新版處理器則能即興發揮,自我創作一些曲目。

不打算商業化量產

目前,蘇茲和其中方合作夥伴都沒有商業化量產的打算,也不打算將其改進成一個像人類一樣只擁有10個手指的鋼琴機器人。蘇茲表示,他出於將電子學和音樂這兩個愛好結合的念頭,花了十餘年時間獨立製造了特奧。他把特奧作為藝術展現的一種形式,不會再對特奧的基本原理進行改造。

不過,蘇茲還創辦了一家自己的機器人公司,名為Teotronica,與特奧只有尾字母之差。在該公司的網頁上,除了有關特奧的介紹外,還有一款名為RobotKEA的機器人,能學習和重複人類的動作。

張暢則希望在中國複製一個特奧,邀請一些人類鋼琴家合作,進行全國範圍內的巡演。此外,特奧在音樂教育方面也有潛力。雖然機器人的表演會被人類指責“無情”,但它可以提供教科書般的精確參考。

另一方面,它可以更好地複製過往大師們的演奏。畢竟,人類鋼琴師無論如何都無法在彈奏中擯棄自身的情感。

與人類的“四手聯彈”

在來中國參加世界機器人大會前,特奧已經是小有名氣的網紅了。此前,它已經在廣州、北京、上海舉辦過音樂會,還與郎朗一起在中央電視臺參加過節目。

特奧能做到與人類“四手連彈”卻是因為一次偶然。義大利鋼琴家羅伯特·普羅塞達(Roberto Prosseda)因為偶然在YouTube上發現了特奧。趣味相投的兩位義大利老鄉也因此展開了合作,,“鋼琴大作戰”音樂會由此誕生。

具體來說在“鋼琴大作戰”中,特奧除了與羅伯特進行對抗賽外,還會穿越時空,變身那些已經逝去的偉大鋼琴家,重奏他們最經典的鋼琴錄音作品。

音樂會曲目均選材于大師經典,包括蕭邦、李斯特、孟德爾松、莫札特等耳熟能詳的鋼琴曲。一場音樂會下來,特奧要連彈十幾首曲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彈奏過程中,如果特奧聽到樂譜上不該出現的音符,它會立刻指出羅伯特的錯誤。而羅伯特也會向它證明,人類會將情感變化融入在琴聲中,琴聲會根據人的心情、狀態有所起伏,與樂譜不符不足為奇。

這樣的人機互相對抗貫穿整個音樂會,最終,雙方會達成了彼此的理解,迎來華麗的雙鋼琴合作。

趣味相投的兩位義大利老鄉也因此展開了合作,,“鋼琴大作戰”音樂會由此誕生。

具體來說在“鋼琴大作戰”中,特奧除了與羅伯特進行對抗賽外,還會穿越時空,變身那些已經逝去的偉大鋼琴家,重奏他們最經典的鋼琴錄音作品。

音樂會曲目均選材于大師經典,包括蕭邦、李斯特、孟德爾松、莫札特等耳熟能詳的鋼琴曲。一場音樂會下來,特奧要連彈十幾首曲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彈奏過程中,如果特奧聽到樂譜上不該出現的音符,它會立刻指出羅伯特的錯誤。而羅伯特也會向它證明,人類會將情感變化融入在琴聲中,琴聲會根據人的心情、狀態有所起伏,與樂譜不符不足為奇。

這樣的人機互相對抗貫穿整個音樂會,最終,雙方會達成了彼此的理解,迎來華麗的雙鋼琴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