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隆慶開關賺了那麼多銀子,為何大明國庫還是沒錢?

文/寂寞的紅酒

提起“隆慶開關”,熟悉歷史的都不會陌生。隆慶開關是明朝歷史上的一件大事。1567年(隆慶元年),隆慶帝(明穆宗)宣佈解除海禁,開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有限度的允許民間進行對外貿易。

隆慶開關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快帶動了中國的對外貿易和國內經濟。據不完全統計,從1567年隆慶開關到1644年明朝滅亡的70多年裡,世界白銀的三分之一流入了中國,大明王朝通過開關積累了巨額的財富。但儘管隆慶開關讓明朝賺的缽滿盆溢,但大明國庫卻一直沒錢,財政長期處於吃緊狀態。到明朝末期,大明國庫已經可以跑耗子,崇禎可以說就是窮死的。
那麼隆慶開關賺了那麼多錢,但大明國庫為何還是沒錢?

第一,隆慶開關雖然解除了海禁,但開放程度比較有限。大明政府只開放了月港一個偏僻的小港口,而且對外貿易受到嚴格限制。大明朝就在月港一個地方收稅,而且走私仍然非常猖獗,

所以明朝所收的賦稅並不高。到明朝末期,隨著海商集團的膨脹,很多海商壟斷了海洋貿易,貿易船隻都得掛海商的旗,錢也都進了海商集團的腰包,大明王朝根本收不到什麼錢。比如明末崛起的鄭芝龍集團“凡海舶不得鄭氏令旗,不能來往,每舶例入二千金,歲入以千萬計,以此富敵國”。可以說,大明的海貿已經名存實亡,不僅收不到多少錢,反而要給這些海商巨梟們種種便利,
去安撫那些大海盜。

第二,大明朝稅收很低,特別是商業稅非常低,加上官員的腐敗以及偷稅漏稅,明朝稅收流失嚴重。以前唐宋元時期占國家財政大頭的鹽、茶等專賣行業,到明朝時期國家收到的稅已經嚴重縮水,連原先的一半都收不上來。

對於海貿這種純商業稅收,稅率更是低的嚇人,雖然大明政府通過開關獲取了巨額的白銀,但白銀幾乎全部流入了市場和民間。所以海商和官員們一個個富得流油,但政府卻窮的叮噹響。

第三,隆慶開關開了月港做貿易口岸,雖然有限度的允許海貿,

但隆慶開關前後走私非常倡狂,而且貿易大部分被江南豪族、士商掌控,整的開關形同虛設。隆慶開關有點類似於清朝的十三行,不過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隆慶開關與民得利,肥了個人,坑了國家;而十三行國家壟斷,實施官營,肥了國家,坑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