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00年前,中國人已經開始研究宇宙,並研究出行星運行規律!

通常,大家對宇宙天體、運行規律和發展的概念,都來自于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卻不知道中國人在2000年前已經開始研究宇宙,並且完成了一部天文學著作。

這部著作就叫作《甘石星經》,書名的由來,來自於中國歷史上戰國時期的兩位觀星家,一名是齊國人甘德,另一名是魏國人石申,《甘石星經》就是集合了兩人對星體運行規律的研究。


原著已於戰亂中遺失,根據漢代文獻《漢書》中記載,此書分為前八卷和後八卷,即甘德的《天文星占》八卷和石申的《天文》八卷。到了唐代,天文學巨著《開元占經》中僅記載了此書中的部分片段。

此書記載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規律,甘德發現了木星3號衛星的運行軌跡,相比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德國天文學家麥伊爾早了2000多年。

甘德、石申製作出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記錄了120顆恒星的位置,以現在的天文儀器進行檢測,仍舊非常準確。

書中用肉眼記錄了木衛二的運行規律,對日食和月食現象進行詳細說明。

《甘石星經》在宋代已經失傳,如今只能從唐代的《開元占經》和南宋《郡齋讀書志》中找到大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