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95歲抗日老兵緬甸漂泊70年,唯一心願:死後葬在中國土地上

抗日戰爭期間,為了保衛滇緬公路,接收海外援華物資,我國先後兩次,組織近30萬遠征軍奔赴緬甸戰場,抗擊日寇。戰爭結束後,有上千遠征士兵因為各種原因,被迫留在了緬甸。

雖然已在異鄉安家立業,但這些老兵卻一直惦記著祖國,惦記著家鄉,無時無刻不想回國,李光鈿就是這些老兵中的一個很好例子。

李光鈿,1922年出生于雲南省宣威市,1939年,年僅15歲的他輟學參軍,立志要保家衛國打鬼子。1941年年底,中國組織遠征軍奔赴緬甸作戰,

李光鈿任遠征軍71軍28師83團2營82炮排排長,曾駐守怒江東岸。1944年,遠征軍第二次赴緬作戰,李光緬隨著部隊一起渡過怒江。

在陰登山一役中,遠征軍戰士硬是用屍體填平了鬼子陣地前的溝壑,後來的戰士踩著戰友的屍體才沖上去的,最後一個連100多人的連隊打的只剩下8人,可見戰鬥的慘烈。在如此激烈的戰鬥中,受傷總是難免的。陰登山戰鬥結束後,李光鈿所在部隊來不及休整,

又對龍陵縣的鬼子發起了進攻。在這次戰鬥中,李光鈿被鬼子炮彈炸成重傷,經過緊急搶救,終於保住了性命。

李光鈿因為重傷無法繼續跟著部隊作戰,留在了緬甸密支那地區養傷。不久,日本人投降的消息傳來後,李光鈿非常高興,以為可以馬上回家了。

可沒多久內戰爆發,李光鈿不願打自己人,就留在了緬甸。後來新中國成立後,李光鈿因為國民黨的身份無法回國,就一直留在了密支那,並娶了一個逃亡過去的雲南女子,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

雖然在緬甸成家立業,但李光鈿卻一心惦念著祖國,並且拒絕加入緬甸籍,連他的孩子都只能進入當地華人學校,接受中國教育。而且他從不稱自己是“華僑”,一直以“中國人”自稱。

沒有緬甸國籍,他們一家在當地就相當於是“黑戶”,處處是排擠,日子過的非常艱難。為了補貼家用,李光鈿60多歲高齡時還不得不在工地上搬石頭、修公路,做一些體力活。

不光如此,他的子女因為戶籍問題,無法進入當地大學,也不能找份好的工作,

一家人的生活非常拮据。可就算如此,李光鈿還是拒絕了當地政府和家人的勸說,寧願每年支付高額的居住稅,也執意堅持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他表示,自己一家人只是緬甸的“客人”,總有一天會回到自己的祖國的,他永遠都是中國人。而且他還一直有一個願望,那就是以後死了可以埋在中國的土地上。

2009年時,李光鈿老人在當地華人的幫助下,回到了祖國,見到了自己的親人。在他表達了想要定居祖國時,當地政府馬上動用特權給他們辦理了相關手續,並補辦了嶄新的身份證、戶口本等證件。2015年時,老人帶著全家再次回國,在母親墳頭痛哭不已。此時的李光鈿已經是93歲高齡,從18歲踏入緬甸戰場到現在,在外漂泊了70多年的老人終於實現了自己畢生最大的心願。如今,老人已是95歲高齡,我們衷心祝願他福壽安康。

在他表達了想要定居祖國時,當地政府馬上動用特權給他們辦理了相關手續,並補辦了嶄新的身份證、戶口本等證件。2015年時,老人帶著全家再次回國,在母親墳頭痛哭不已。此時的李光鈿已經是93歲高齡,從18歲踏入緬甸戰場到現在,在外漂泊了70多年的老人終於實現了自己畢生最大的心願。如今,老人已是95歲高齡,我們衷心祝願他福壽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