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唐朝的“好人皇帝”,最低調卻成就最大

在唐朝的的諸多皇帝中,李世民英華蓋世,李隆基才華橫溢,今天說的這位,與他們相比,則顯得很低調而默默無聞,他就是高宗李治,在女皇武則天的襯托下顯得縮手縮腳,其實不然,

李治算是大唐盛世的承前啟後者,雖然不能算作是一位勵精圖治,大有作為的皇帝,卻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難得的好人皇帝。

李治的這個皇位可算是撿了個現成的,李治任上,雖然沒什麼大的成就,但是他對百姓好。誰能真正對百姓好,誰就是好皇帝,

以這個標準來看,李治不折不扣的是個好皇帝。李治上任初,就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這麼做,等於否定了他那位老爹李世民發動的遼東戰役,這也讓唐帝國也有了修生養息的機會;其次李治下令,歸還了國家多占百姓的田地,並多次開倉賑災和赦免天下租賦。

在唐帝國二十多位皇帝中,李治統治時期的國家版圖最大,可以看出他對唐的貢獻不可謂不大。

並且在《高宗本紀》中,多次記載著李治大赦天下,體恤民力及尊老愛幼的事蹟。比如賜民八十歲以上的人糧食和布帛,婦人八十歲以上者授郡君;他還放還宮人,讓他們免受深宮禁苑之苦;禁止胡戲,宣導天下清新風氣。並下令皇后身體力行,帶頭植桑養蠶,

鼓勵民間勤勞致富,在他的統治下,唐帝國漸漸恢復了元氣。

百姓在他的統治下安居樂業,史稱“永徽之治”,晚年卻患上了頭疾,眼睛全盲,最終也無法撼動武則天強勢的地位,這位好人皇帝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西元683年)駕崩,終年56歲,葬於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