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沒有高科技也可以高中,考試作弊原來古代時候就有了

在各種高科技迅速發展的現代,各種舞弊手段令人目瞪口呆。而舞弊這一現象,從古代開始就有了。

就拿科舉制來說,從隋唐到現在已經實施了一千多年。科舉製作為中國古代的一項選賢舉能的創舉,不僅為當時的官僚選拔提供了便利,而且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成型提供了很大的借鑒。在科舉制實施的過程中,作弊現象也層出不窮。在明代,科舉考試程式已經相當完備,因為,也制定了一系列防止舞弊的舉措。但是,

即使這樣,在整個明代的科舉考試中,舞弊現象仍然嚴重,而且到了明代中後期,這種現象更加嚴重,並沒有得到遏止。

明代科舉的時候,各種舞弊手段層出不窮。其中,最為普通和大眾的就是“懷挾”,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做小抄。做小抄說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方法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直接把小抄藏在衣袖裡,還有的藏在硯臺下,更有勝者藏在糞門中。古代人跟現代人一樣,為了功名利祿,也算是拼了。由於作弊技術太差,加上考場外的搜查嚴格,很多作弊的人被發現後都會被抓,然後發籍為民。

後來因為小抄不方便,

又出現了雇人代考的情況。這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替那個人去考,還有一種是送禮收買官員,然後兩個人一起考,互相寫對方的名字和考號。吳江人沈同和高中會元,這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因為沈同本是一個浪蕩的公子哥兒,吃喝嫖賭,不學無術,一點正氣也沒有,說他高中,根本就沒人敢相信。後來,考生的哄鬧太過嚴重,直接鬧上了朝廷。於是,這引起了萬曆皇帝的高度重視,
命其重考。結果重考也讓人驚訝,因為沈同和交了白卷。

明代對於舞弊行為確實做出了一些措施,但是這並沒有多大用。而且還出現了收買考官、上下勾結的現象。這種現象使舞弊行為變得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