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毒雞蛋”醜聞爆發!歐洲食品就安全嗎?

近日,歐洲曝出“毒雞蛋”醜聞,波及歐洲16國及中國香港。比利時安全局因涉知情不報被質疑,歐盟統籌協調機制存在漏洞也遭到批評。全球化背景下,食品安全問題迎來新的挑戰,

互相借鑒學習、共同規範治理已經成為重要課題。

8月5日,《外賣配送服務規範》團體標準發佈,並將於9月1日起正式實施。配送標準的制定贏得輿論認可,各界期待外賣行業向標準化方向發展,實現優勝劣汰,但落實問題可能會影響規範實際效果。

近日,“喜茶”北京市場雙店齊開,再現排隊限購現象。火爆現象被質疑為饑餓行銷、水軍行銷,產品口碑反而受到負面影響。媒體、消費者紛紛對網紅店能否走遠持有懷疑態度,

對於缺乏內在價值的品牌表示不看好。

歐洲“毒雞蛋”涉及香港 全球化背景下的食品安全迎來新挑戰

8月3日,荷蘭食品安全部門公佈147家農場的雞蛋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殺蟲劑氟蟲腈成分,涉及到了德國、荷蘭、英國、法國、比利時、瑞典、瑞士等十余國。8月4日,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在市面抽取不同批次的兩個荷蘭進口雞蛋樣本檢測,也發現殺蟲劑氟蟲腈含量超標。

隨後香港官方指令進口商大昌貿易行回收雞蛋,並要求業界停售下架。

輿論觀點:經濟全球化牽一髮而動全身 歐盟食安統籌機制存漏洞

事件發生後媒體紛紛聚焦于食品安全問題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對各自成員國的影響上。

新華社認為比利時安全局因涉知情不報應該成為重點批評的對象,而歐洲的食品安全機制存在漏洞也值得讓人反思。新浪網認為歐洲“毒雞蛋”事件的發生已經影響到了全球雞蛋的食品安全,對於採訪中的“人們還敢吃雞蛋嗎”表現出了人們對於本國雞蛋不安全的擔憂。

網友感慨國外的食品並非大家印象中的那麼值得信賴,同樣存在著食品安全方面的隱患,

有關部門對於進口食品仍需加強食品安全的檢測和檢驗。同時有些網友認為,香港應該加強與國內經濟等方面的交流,可以將國內高品質無污染的雞蛋運向香港,來緩解此次事件的影響。

輿論點評:食品安全無國界 加強國際合作需成共識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個國家交往日益密切,在享受經濟發展紅利的同時也存在著經濟全球化的弊端。“毒雞蛋”事件中比利時知情不報,

任由“毒雞蛋”蔓延,進而影響近半個歐洲和香港多個地區都體現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小問題也會釀成大後果。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在提供眾多國家發展機遇的同時,它也帶來問題的全球化蔓延弊端。

對於中國而言,關注毒雞蛋問題實際上也是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自身食品安全的關注,要避免食品安全問題的“蝴蝶效應”,一方面,需要加強進口食品檢測和監管,保障自身國內產品安全,另一方面,則需加強食品安全國際合作,互相學習借鑒食品安全管理規範,建立資訊共用機制,食品供應鏈各負其責,形成國際共治格局,從而實現食品安全的全球共治。

外賣行業標準將實施 人性化服務獲“贊”

中國貿促會商業分會和百度外賣共同起草的《外賣配送服務規範》團體標準8月5日在北京發佈,該標準將於9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個標準的施行將會改變“配送服務水準參差不齊、配送商品品質不統一、配送人員身份未核實”的現狀,讓消費者更加放心,也讓消費者獲得更多的人性化服務。

輿論觀點:新標準提升服務體驗 不規範運營平臺或被淘汰

媒體對新標準施行給外賣行業帶來的影響紛紛表示關注。《人民日報》轉載評論員朱丹蓬的觀點指出,隨著監管部門加強對外賣行業的監管力度,將促進外賣行業向標準化方向發展。平臺提供的服務好壞,將決定消費者選擇哪個平臺訂餐,而那些不規範的平臺或被市場淘汰。網易財經網認為,“每天出門之前要對保溫箱進行消毒;要熟悉自己路線;一分鐘內必須接單…”等新的外賣標準規定對消費者與配送員雙方都人性化了,雙方都將會在新標準中獲益。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該標準存在滯後性以及未觸及根本,指出規範對於如嚴重超時是否有補償機制,用戶差評對商家、對配送員是否有影響等問題沒有詳盡說明。

網友對新標準也表示了肯定和期待。部分網友認為此舉能夠改變某些外賣員服務粗暴,送貨速度慢等現象。另有網友認為“外賣員不進入消費者家中”這項要求,能夠保護自己的隱私不受侵犯,自己能夠更加愉悅的用餐。但也有線民認為規定配送員不應收取小費缺乏人情味,並對規範能否落實表示擔憂。

輿論點評:外賣配送規範為大勢所趨 外賣平臺脫穎而出仍需下大力

目前外賣行業參差不齊,配送的商品品質不統一,部分外賣員服務態度較差等問題早已成為行業通病,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到了用戶的用餐體驗,也影響到了整個外賣行業的有序發展。新標準的實施是在市場經濟下的自我變革,此舉對外賣行業的良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對於外賣行業的整合起著積極的效果。然而,規範作為參考性建議,並沒有強制力,落實問題成為一大難點。

外賣O2O平臺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按照配送服務標準經營應成為基本規範,而要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在體驗方面做得更為極致,如何在送餐速度、品類品質等方面做到更好,爭取更多話語權,將成為關鍵。

“喜茶”被曝饑餓行銷博眼球 網紅店何去何從引爭議

在廣州、上海等地生意火爆並成為網紅品牌的喜茶登陸北京市場並且雙店齊開。8月12日,“喜茶”三裡屯店和朝陽大悅城店同時開業,雖然遇到下雨天氣,但門外仍排起了長隊。為了緩解排隊壓力,兩店紛紛採取每人只能限購3杯的方式。

輿論觀點:“網紅奶茶”能走多遠值得商榷

“喜茶”在北京開業後銷售依然火爆持續引媒體關注,對於“喜茶”能走多遠媒體紛紛表示質疑。《人民日報》認為,“網紅奶茶一撥兒又一撥兒,但真正發展的少之又少。”“喜茶”是否能夠避免重蹈覆轍,還是一個巨大的懸念。搜狐網認為“喜茶”目前在慢性自殺,“喜茶”存在雇人排隊,饑餓行銷等問題,同時“喜茶”作為新晉網紅奶茶,其生命週期未可知。

網友認為,在節奏如此快的一線城市,顧客為排隊浪費二三個小時,這種現象顯然是“喜茶”的饑餓行銷。另外一些網友認為網上的許多關於“喜茶”的資訊都是其請來的水軍自我行銷,真正的“喜茶”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火爆。

輿論點評:過度行銷遭反感 豐富品牌內在價值為王道

無論是盛極一時的網紅“黃太吉”,還是行銷的創新代表網紅“雕爺牛腩”,如今都呈現出衰落的趨勢,而作為新晉網紅“喜茶”則需吸取教訓。網紅店往往生命週期較短,僅僅靠饑餓行銷無法避免其走向衰落,當人們對其“新鮮感”下降的時候,就是市場份額減少的時候,而被過度使用的刷屏式宣傳行銷方式也會適得其反,遭致消費者反感。餐飲的本質永遠都是以美味為標配,以內容為王道,“喜茶”如果想要避免重蹈覆轍,就需提升自身品牌內在價值,思考在排隊的火爆過後,應該以什麼內容留下顧客。

(作者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熊剪梅 張棟豪)

保障自身國內產品安全,另一方面,則需加強食品安全國際合作,互相學習借鑒食品安全管理規範,建立資訊共用機制,食品供應鏈各負其責,形成國際共治格局,從而實現食品安全的全球共治。

外賣行業標準將實施 人性化服務獲“贊”

中國貿促會商業分會和百度外賣共同起草的《外賣配送服務規範》團體標準8月5日在北京發佈,該標準將於9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個標準的施行將會改變“配送服務水準參差不齊、配送商品品質不統一、配送人員身份未核實”的現狀,讓消費者更加放心,也讓消費者獲得更多的人性化服務。

輿論觀點:新標準提升服務體驗 不規範運營平臺或被淘汰

媒體對新標準施行給外賣行業帶來的影響紛紛表示關注。《人民日報》轉載評論員朱丹蓬的觀點指出,隨著監管部門加強對外賣行業的監管力度,將促進外賣行業向標準化方向發展。平臺提供的服務好壞,將決定消費者選擇哪個平臺訂餐,而那些不規範的平臺或被市場淘汰。網易財經網認為,“每天出門之前要對保溫箱進行消毒;要熟悉自己路線;一分鐘內必須接單…”等新的外賣標準規定對消費者與配送員雙方都人性化了,雙方都將會在新標準中獲益。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該標準存在滯後性以及未觸及根本,指出規範對於如嚴重超時是否有補償機制,用戶差評對商家、對配送員是否有影響等問題沒有詳盡說明。

網友對新標準也表示了肯定和期待。部分網友認為此舉能夠改變某些外賣員服務粗暴,送貨速度慢等現象。另有網友認為“外賣員不進入消費者家中”這項要求,能夠保護自己的隱私不受侵犯,自己能夠更加愉悅的用餐。但也有線民認為規定配送員不應收取小費缺乏人情味,並對規範能否落實表示擔憂。

輿論點評:外賣配送規範為大勢所趨 外賣平臺脫穎而出仍需下大力

目前外賣行業參差不齊,配送的商品品質不統一,部分外賣員服務態度較差等問題早已成為行業通病,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到了用戶的用餐體驗,也影響到了整個外賣行業的有序發展。新標準的實施是在市場經濟下的自我變革,此舉對外賣行業的良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對於外賣行業的整合起著積極的效果。然而,規範作為參考性建議,並沒有強制力,落實問題成為一大難點。

外賣O2O平臺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按照配送服務標準經營應成為基本規範,而要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在體驗方面做得更為極致,如何在送餐速度、品類品質等方面做到更好,爭取更多話語權,將成為關鍵。

“喜茶”被曝饑餓行銷博眼球 網紅店何去何從引爭議

在廣州、上海等地生意火爆並成為網紅品牌的喜茶登陸北京市場並且雙店齊開。8月12日,“喜茶”三裡屯店和朝陽大悅城店同時開業,雖然遇到下雨天氣,但門外仍排起了長隊。為了緩解排隊壓力,兩店紛紛採取每人只能限購3杯的方式。

輿論觀點:“網紅奶茶”能走多遠值得商榷

“喜茶”在北京開業後銷售依然火爆持續引媒體關注,對於“喜茶”能走多遠媒體紛紛表示質疑。《人民日報》認為,“網紅奶茶一撥兒又一撥兒,但真正發展的少之又少。”“喜茶”是否能夠避免重蹈覆轍,還是一個巨大的懸念。搜狐網認為“喜茶”目前在慢性自殺,“喜茶”存在雇人排隊,饑餓行銷等問題,同時“喜茶”作為新晉網紅奶茶,其生命週期未可知。

網友認為,在節奏如此快的一線城市,顧客為排隊浪費二三個小時,這種現象顯然是“喜茶”的饑餓行銷。另外一些網友認為網上的許多關於“喜茶”的資訊都是其請來的水軍自我行銷,真正的“喜茶”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火爆。

輿論點評:過度行銷遭反感 豐富品牌內在價值為王道

無論是盛極一時的網紅“黃太吉”,還是行銷的創新代表網紅“雕爺牛腩”,如今都呈現出衰落的趨勢,而作為新晉網紅“喜茶”則需吸取教訓。網紅店往往生命週期較短,僅僅靠饑餓行銷無法避免其走向衰落,當人們對其“新鮮感”下降的時候,就是市場份額減少的時候,而被過度使用的刷屏式宣傳行銷方式也會適得其反,遭致消費者反感。餐飲的本質永遠都是以美味為標配,以內容為王道,“喜茶”如果想要避免重蹈覆轍,就需提升自身品牌內在價值,思考在排隊的火爆過後,應該以什麼內容留下顧客。

(作者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 熊剪梅 張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