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用宿舍”是高校資源對外開放的積極嘗試丨深晚評論

深圳晚報評論員 溫瓊

對於一座城市的外來者講,

住宿往往是件煩心事,酒店價格往往較為昂貴,還要擔心位置問題。而成都一家高校的別出心裁之舉,很有可能為他人解決住宿煩惱。成都一高校拿出 41 間閒置的宿舍,在暑期對外開放為 " 共用宿舍 "。一位入住者 18 天花 425 元,這樣算下來一天的住宿成本僅二十餘元。

近年來共用經濟正在蓬勃地發展,有共用自行車、共用汽車、共用雨傘等,作為一種新經濟形態,共用經濟正逐步滲透到經濟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而高校 " 共用宿舍 " 的出現,讓共用家族又添一名新成員。

不過,相較於 " 共用 " 話題,成都高校 " 共用宿舍 " 的舉止可能更加擊中的是高校資源對外開放的問題。高校對外開放一直是輿論的熱議話題。高校資源很豐富,如何答好 " 開放 " 這道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必須面對的詰問。

高校開放宿舍為 " 共用宿舍 " 的舉止,暫且不論成效如何,都值得為之點贊,

因為一旦開放勢必要增加學校的人力和管理成本。從這個角度說,高校開放宿舍為 " 共用宿舍 " 本身就體現了一種責任擔當意識。

高校需要以教學功能為主,但並非不能跟社區進行功能融合。其實高校校園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校外人員進入,這方面應以高校實際情況及實際需要為主,機動調整。" 共用宿舍 " 很好體現了這一點,它所佔用的空間是閒置宿舍,不會給學生造成來回換宿舍搬東西的負擔;此外,

它運營的時間是暑期,這樣就能夠有效避免對教學秩序的影響。當然,隨著今後運營和管理模式的成熟,它的運營時間或更為持久。

高校不是一個封閉的 " 小社會 ",而應和當地緊密融合。高校資源很豐富,除了宿舍和食堂外,還有圖書館、實驗室的設備等資源,如果這些資源能對外共用與開放,取得的社會效益將更大,也會有力體現一所高校 " 有容乃大 " 的特質。

高校 " 共用宿舍 ",堪稱是高校資源對外開放的一次積極嘗試。對於對外開放問題,與其一味防範,不如在 " 育 " 和 " 融 " 上面多花些心思,採取生動有效的措施,讓開放更為持久和有效,以此實現學校與社會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