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的科舉制度影響了世界,國際上的評價特別高

中國的科舉制度從隋朝(一說唐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為止,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

科舉制度雖然存在許多弊病,

小說《儒林外史》對清代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和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讓人們對科舉產生了許多負面看法。然而從歷史的貢獻來看,科舉制不僅對我國的吏治和社會穩定極其重要,其影響更遠及歐美。

影響法國

18世紀,以科舉為核心的中國文官制度、中國文明讓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盧梭等心悅誠服。法國重農主義經濟學家魁奈曾主張歐洲引進中國的科舉考試制度。

法國吸收科舉以考試選拔文官的理念,於1791年開始實行文官考試制度。

傳至英國

自17世紀起,科舉制度在英文著作中大量出現。19世紀中葉,東印度公司仿效科舉實行文官考選制度。在考察東印度公司的考試選才制度基礎上,

英國於1855年開始實行文官考試制度,科舉通過英國對世界各國的文官制度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遠及美國

美國的文官考試制度是仿效英國的產物,但中國的科舉制度也直接影響過美國的文官考試制度。美國于1883年通過文官考試法案,1893年文官考試制度正式確立。

國際評價

葡萄牙

曾德昭(1585—1658):這些科舉考試構成了國家最重要的事務,因為它事關權位、聲望、榮譽及財富。它們是大家關切地注意的目標,是大家關懷備至、魂系夢縈的事物。

法國

伏爾泰(1694—1778):人民很難想像有比它更好的政府······這個政府的成員只能由經過幾次嚴格的考試(科舉)才能被錄用。


弗朗索瓦·魁奈(1694—1774):一個中國人必須獲得通向進士的各種學位,才能成為一名朝廷命官。政治統治全部交付給這些博學的官吏。

英國

斯當東(1737—1801):這些考試總是公開的······沒有人被排除在外,它對各階層的人開放。民眾因而確信職權是通過功績而獲得,這促使人們尊敬和服從當局,除非是在聲名狼藉的情況下,身份和學問才無法永遠提供保障。

採用這樣一種制度的政府對社會具有許多益處。

密迪樂(1815—1868):科舉考試制度的優點和中國政府的榜樣已導致了歐洲和美洲一些最開明的國家採用這種方法以提高其文官的效率。

李提摩太(1845—1919):中國科目,意美法良,不可廢也。惟題目不廣,只講本國之事,不知各國治平之法。

崔瑞德(1925—2006):許多世紀以後,這一制度(科舉)為我們所有西方國家以考試錄用人員的文官考試制度提供了一個遙遠的榜樣。

美國

威爾·杜蘭(1885—1981):人類所發展出的選擇公僕的方法中最奇特、令人讚賞的方法(科舉)。······其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可與“四大發明”相媲美。

鄧嗣禹(1905—1988):我們可以確鑿無疑地證明:中國的科舉制是西歐制定類似制度的藍本。

費正清(1907—1991):在一個我們看來特別注重私人關係的社會裡,中國的科舉考試卻是驚人地大公無私的。每當國勢鼎盛、科舉制度有效施行時,總是盡一切努力消除科場中的徇私舞弊。

澳大利亞

莫理循(1862—1920)那些被證明具有佔據政府官職的求職入仕者必須經過考試過程,這使著名的德國大學考試顯得黯然失色。因此,這一制度(科舉)應該得到更多的特別注意。

日本

原勝郎(1871—1924)中國千餘年來進行科舉考試,歷朝逐次加以改良,決非可以嗤笑之物。就通過公開考試廣泛選拔人才而言,中國文明可以說遠遠領先歐美各國,科舉制度造就了中國文明,它是中國文明的頂峰。

美國

威爾·杜蘭(1885—1981):人類所發展出的選擇公僕的方法中最奇特、令人讚賞的方法(科舉)。······其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可與“四大發明”相媲美。

鄧嗣禹(1905—1988):我們可以確鑿無疑地證明:中國的科舉制是西歐制定類似制度的藍本。

費正清(1907—1991):在一個我們看來特別注重私人關係的社會裡,中國的科舉考試卻是驚人地大公無私的。每當國勢鼎盛、科舉制度有效施行時,總是盡一切努力消除科場中的徇私舞弊。

澳大利亞

莫理循(1862—1920)那些被證明具有佔據政府官職的求職入仕者必須經過考試過程,這使著名的德國大學考試顯得黯然失色。因此,這一制度(科舉)應該得到更多的特別注意。

日本

原勝郎(1871—1924)中國千餘年來進行科舉考試,歷朝逐次加以改良,決非可以嗤笑之物。就通過公開考試廣泛選拔人才而言,中國文明可以說遠遠領先歐美各國,科舉制度造就了中國文明,它是中國文明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