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是彩電業的“珠穆朗瑪”,如日中天時鋃鐺入獄,53歲上演絕地反擊

他30歲南下創業,10年後成為人盡皆知的“彩電大王”,然而一紙宣判讓他的創業夢戛然而止。後來53歲的他轉型做新能源,5年內又撐起了新能源汽車的半邊天,他就是創維的創始人黃宏生。

1956年,黃宏生出生在海南臨高。整個青少年時代,他周圍都充斥著“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但是,儘管動不動就是誰家畝產又突破5000斤,黃秋生卻總餓肚子。

1972年夏天,16歲的黃宏生高中畢業,正趕上“上山下鄉”的大潮,他被分到黎母山區。白天插秧,

晚上打牌,饞肉了就上山打野兔,野雞,日子過得倒很快活。

第三年趕上颱風,一刮就是3個月,每天都是傾盆大雨,緊接著就是山洪暴發。黃宏生被困住在屋裡3個月,每天就靠《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青春之歌》等書籍賴以支撐。當時,黃宏生的最大理想是當一名手扶拖拉機手。

1977年10月21號,一聲春雷出現在整個華夏大地“恢復高考”。黃宏生轉身就去了廢品站,花五毛錢淘到一套《數理化自學叢書》,

從最基礎的三角函數開始學起。

1978年秋天,黃宏生幸運地成為天之驕子,一舉考進華南理工的無線電工程專業。此時他已22歲。

到了廣州,黃宏生才知,班上不少同學已近30。所以,4年的大學時光,黃宏生不僅從老師那裡系統學到無線電的理論框架,更從班上老大哥身上學到很多寶貴的人生經驗。

1982年5月,黃宏生的畢業論文是關於黑白電視機的設計,講臺上他自信滿滿“總有一天,

我要創建出像索尼、松下一樣的企業!”

畢業後,黃巨集生分配到了華南電子進出口公司。3年不到,他從技術員、副科長、科長,最後破格晉升為常務副總經理,老廠長把他作為後備人才重點培養。

可是,就在步步高升的節骨眼上,黃宏生卻做出了一個“瘋子”般的決定,“辭職!”因為他要追尋自己的“索尼”夢。

1986年春天,黃宏生帶著3年攢下的2000元錢去了香港。2年後的1988年春天,一家叫“創維”的小公司在香港誕生。

起初,黃巨集生做電子晶片代理,可是他根本不懂國際貿易,更不擅長銷售,晶片3個月進不來,進來了四個月賣不出去貨,結果半年後黃宏生大病一場,在醫院裡躺了一個多月。

病好後,黃巨集生決定賣電視遙控器。直到一天他去一家商店推銷遙控器的時候,結識了菲力浦公司的一位元工程師,黃宏生第一次聽說“麗音廣播”。

一聽說在“麗音廣播”在英國很流行,

黃宏生馬上決定跟那位工程師合作,一起開發麗音機上盒,聽眾可以通過機上盒接受麗音信號。

黃宏生一下子做了2萬隻,誰知推銷的時候,連電視臺都覺得成本太高,就更別提個體音像店了,2萬台解碼器就這麼砸手裡。

黃宏生又一次回到赤貧,不過他還沒死心,“一定要幹點名堂出來!”黃宏生開始第三次嘗試,這次選擇了賣彩電。

可是,啟動資金哪裡來呢?要說吉人自有天相,就在黃宏生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美國的遠方親戚來港辦事,聽說黃巨集生的情況,二話沒說就給了200萬港幣“相信你能幹成。”

正是有了那200萬救命錢,1990年春天,黃宏生得以從銀行貸到500萬。

經過40多個工程師,大半年的研發,彩電確實搞出來了。不過跟國際規格相差很遠,連參加香港電子展覽的入場券都拿不到,黃宏生絕望了。

8月盛夏的一個晚上,黃宏生走進街邊一家小餐館,他要了一份魚,想喝點酒解解悶。

等老闆端上魚,黃宏生卻發現魚的尾巴還在動。“這道菜叫紅燒活魚,你看它的眼睛裡都透著一股寧死不屈的勁”魚確實沒煮熟,老闆只能靠玩玄乎來圓場。不料,黃宏生扔下100元,扭頭就走了“我也要做一條寧死不屈的魚!”

1991年,黃宏生的機會終於來了。當時香港爆發一場彩電收購大戰,迅科集團高層發生內訌,決定將公司拍賣。

就在各路富商磨拳擦掌準備一爭取高下的時候,黃宏生卻劍走偏鋒,他對準了迅科彩電開發部的技術骨幹,通過出讓創維15%的股份,一舉將整個團隊連鍋端。

9個月後,第三代彩電在創維誕生。這回黃巨集生雄赳赳去了德國電子展,並拿下一筆2萬台的大訂單,創維一下子在歐洲市場揚了名。

1992年,創維正式進軍大陸,並率先在國內推出多制式國際線路電視,大受好評。2年後的1994年,黃宏生花了3億港幣在深圳成立了深圳創維。那一年,創維的彩電年產達到40萬台,銷售額5.5億。

此後的三年,黃宏生相繼推出了國內首台多媒體彩電、“麗音全球通”電視、液晶背投大螢幕電視等新產品,一年上一個臺階,成為行業內上升速度最迅猛的“潛力股”。

2000年4月,創維數碼成功在香港主機板上市,募集資金10億元。

可是就在上市不久後,由於各地紛紛上馬彩電生產線,導致彩電行業嚴重飽和,創維陷入虧損的境地。

更嚴重的是,創維內部也是危機重重,管理和技術骨幹頻頻出走,甚至還傳出了“創維將淡出彩電業”的謠言。

就在國內外同行等著撿便宜籌碼的時候,黃宏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管理改革,他要重新崛起!

第一,走科技創新之路。黃巨集生將研發中心全部遷到深圳,領先同業半年抓數位純屏電視的研發。結果數位電視一經推出,馬上大火。僅在2001年上半年,創維就占到了市場份額的35%。

第二,強化激勵機制。黃宏生深知錢散人聚的道理,他決定從自己的51%中拿出15%分給業務骨幹。2002年春節,時任創維首席科學家李鴻安先生獲得了100萬的獎金和300萬的股票期權,800位骨幹員工得到了5萬-10萬不等股份。

第三,完善組織結構。黃宏生聽從了諮詢專家的建議,把管理層與董事層分開。作為創始人,黃宏生更多地關注公司的戰略,而把日常管理交給總經理。

此後,創維鳳凰涅槃。重獲新生。2004年,創維的銷售額突破70億,躋身全國彩電前三甲,等到2005年,這個數字更是飆到了100億。

不過,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創維如日中天的時候,黃宏生卻因為財務問題被判入獄6年,一切榮譽重新歸零。

黃宏生被捕當天,創維在港停牌,僅僅一天的時間,黃宏生的身價就縮水14億,一夜之間他同時失去了財富和自由。

好在2009年7月4日,黃宏生被保釋出獄的時候,身體依然非常健康。

“只有被火燙了,才知道什麼是疼。”黃宏生選擇離開了魂牽夢繞的電視行業,並在一年內後,將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車,拿出9億元重組了南京金龍客車,並出任董事長。

一個“彩電大佬”怎麼突然轉向八竿子打不著的汽車領域?在黃宏生看來,一切都順理成章,“只有製造業才能讓中國踏踏實實發展,而新能源車一定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

不過當時,我國輕型多功能商用車市場同類產品眾多,如海獅系、考斯特系、淩特系、LDV系等等,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殺入這個本來就激烈的市場如同自殺。”

事實上,黃宏生仍然是創維的第一大股東,他持有著創維數碼34.17%的股權,當時的身價有20多億,黃宏生完全進可攻退可守。

但是53歲的黃宏生不服,他認准了新能源客車就不撒手,自己拿著行李從深圳的別墅搬到了工廠。每天早上6點鐘準時到工廠轉一圈,下午再去市場上見客戶,把建議記下來,回到工廠和大家開會討論。

後來,黃宏生乾脆孤注一擲,把南京金龍的傳統燃油車業務停了,專心做新能源汽車。

不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並不順利。剛開始想設計一個時尚的、裸奔的客車,結果付了四千多萬的設計費,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要知道,彩電是大規模標準化生產,而客車則是定制生產,把家電行業的成功經驗移植到汽車行業,完全不靈。殘酷的現實是南京金龍連續四年巨虧,每年的虧損額度達到4000萬元。

直到2012年,南京金龍正式拿到新能源車的生產資質,黃宏生才算轉來好運。此後,黃宏生採取技術、市場雙輪驅動。

在技術上,他與美國的密西根大學合資成立聯合實驗室,跟上海交大、東南大學搞四模混動、新燃料電池。

5年後的金龍形成了兩大產業板塊,一個是公交、微公交、通勤車、中巴,另一塊是輕型客車,其中99%都是純電動車,核心技術已經從最初的30個增加到500多個。

在市場上,黃宏生在南京等地投放了雙電機技術的汽車,在不同的路況下省電,續航里程最長。在上海的通勤車一天跑320公里,來回昆山到上海三四趟,品質非常穩定,運營成本也很低。

目前,南京金龍成為純電動客車領域成長最快的企業。2014年,南京金龍純電動客車產量達到1890台,躍居國內全行業第二,2015年,增長到了8796台,同比增長了400%,第二次蟬聯亞軍。

儘管金龍新能源汽車和創維的未來依然無法預測,不過正如黃宏生自己所說,“熱情永遠比天賦更重要”,我們也期待這位創業老炮再一次綻放熱情。

就在黃宏生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美國的遠方親戚來港辦事,聽說黃巨集生的情況,二話沒說就給了200萬港幣“相信你能幹成。”

正是有了那200萬救命錢,1990年春天,黃宏生得以從銀行貸到500萬。

經過40多個工程師,大半年的研發,彩電確實搞出來了。不過跟國際規格相差很遠,連參加香港電子展覽的入場券都拿不到,黃宏生絕望了。

8月盛夏的一個晚上,黃宏生走進街邊一家小餐館,他要了一份魚,想喝點酒解解悶。

等老闆端上魚,黃宏生卻發現魚的尾巴還在動。“這道菜叫紅燒活魚,你看它的眼睛裡都透著一股寧死不屈的勁”魚確實沒煮熟,老闆只能靠玩玄乎來圓場。不料,黃宏生扔下100元,扭頭就走了“我也要做一條寧死不屈的魚!”

1991年,黃宏生的機會終於來了。當時香港爆發一場彩電收購大戰,迅科集團高層發生內訌,決定將公司拍賣。

就在各路富商磨拳擦掌準備一爭取高下的時候,黃宏生卻劍走偏鋒,他對準了迅科彩電開發部的技術骨幹,通過出讓創維15%的股份,一舉將整個團隊連鍋端。

9個月後,第三代彩電在創維誕生。這回黃巨集生雄赳赳去了德國電子展,並拿下一筆2萬台的大訂單,創維一下子在歐洲市場揚了名。

1992年,創維正式進軍大陸,並率先在國內推出多制式國際線路電視,大受好評。2年後的1994年,黃宏生花了3億港幣在深圳成立了深圳創維。那一年,創維的彩電年產達到40萬台,銷售額5.5億。

此後的三年,黃宏生相繼推出了國內首台多媒體彩電、“麗音全球通”電視、液晶背投大螢幕電視等新產品,一年上一個臺階,成為行業內上升速度最迅猛的“潛力股”。

2000年4月,創維數碼成功在香港主機板上市,募集資金10億元。

可是就在上市不久後,由於各地紛紛上馬彩電生產線,導致彩電行業嚴重飽和,創維陷入虧損的境地。

更嚴重的是,創維內部也是危機重重,管理和技術骨幹頻頻出走,甚至還傳出了“創維將淡出彩電業”的謠言。

就在國內外同行等著撿便宜籌碼的時候,黃宏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管理改革,他要重新崛起!

第一,走科技創新之路。黃巨集生將研發中心全部遷到深圳,領先同業半年抓數位純屏電視的研發。結果數位電視一經推出,馬上大火。僅在2001年上半年,創維就占到了市場份額的35%。

第二,強化激勵機制。黃宏生深知錢散人聚的道理,他決定從自己的51%中拿出15%分給業務骨幹。2002年春節,時任創維首席科學家李鴻安先生獲得了100萬的獎金和300萬的股票期權,800位骨幹員工得到了5萬-10萬不等股份。

第三,完善組織結構。黃宏生聽從了諮詢專家的建議,把管理層與董事層分開。作為創始人,黃宏生更多地關注公司的戰略,而把日常管理交給總經理。

此後,創維鳳凰涅槃。重獲新生。2004年,創維的銷售額突破70億,躋身全國彩電前三甲,等到2005年,這個數字更是飆到了100億。

不過,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創維如日中天的時候,黃宏生卻因為財務問題被判入獄6年,一切榮譽重新歸零。

黃宏生被捕當天,創維在港停牌,僅僅一天的時間,黃宏生的身價就縮水14億,一夜之間他同時失去了財富和自由。

好在2009年7月4日,黃宏生被保釋出獄的時候,身體依然非常健康。

“只有被火燙了,才知道什麼是疼。”黃宏生選擇離開了魂牽夢繞的電視行業,並在一年內後,將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車,拿出9億元重組了南京金龍客車,並出任董事長。

一個“彩電大佬”怎麼突然轉向八竿子打不著的汽車領域?在黃宏生看來,一切都順理成章,“只有製造業才能讓中國踏踏實實發展,而新能源車一定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

不過當時,我國輕型多功能商用車市場同類產品眾多,如海獅系、考斯特系、淩特系、LDV系等等,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殺入這個本來就激烈的市場如同自殺。”

事實上,黃宏生仍然是創維的第一大股東,他持有著創維數碼34.17%的股權,當時的身價有20多億,黃宏生完全進可攻退可守。

但是53歲的黃宏生不服,他認准了新能源客車就不撒手,自己拿著行李從深圳的別墅搬到了工廠。每天早上6點鐘準時到工廠轉一圈,下午再去市場上見客戶,把建議記下來,回到工廠和大家開會討論。

後來,黃宏生乾脆孤注一擲,把南京金龍的傳統燃油車業務停了,專心做新能源汽車。

不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並不順利。剛開始想設計一個時尚的、裸奔的客車,結果付了四千多萬的設計費,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要知道,彩電是大規模標準化生產,而客車則是定制生產,把家電行業的成功經驗移植到汽車行業,完全不靈。殘酷的現實是南京金龍連續四年巨虧,每年的虧損額度達到4000萬元。

直到2012年,南京金龍正式拿到新能源車的生產資質,黃宏生才算轉來好運。此後,黃宏生採取技術、市場雙輪驅動。

在技術上,他與美國的密西根大學合資成立聯合實驗室,跟上海交大、東南大學搞四模混動、新燃料電池。

5年後的金龍形成了兩大產業板塊,一個是公交、微公交、通勤車、中巴,另一塊是輕型客車,其中99%都是純電動車,核心技術已經從最初的30個增加到500多個。

在市場上,黃宏生在南京等地投放了雙電機技術的汽車,在不同的路況下省電,續航里程最長。在上海的通勤車一天跑320公里,來回昆山到上海三四趟,品質非常穩定,運營成本也很低。

目前,南京金龍成為純電動客車領域成長最快的企業。2014年,南京金龍純電動客車產量達到1890台,躍居國內全行業第二,2015年,增長到了8796台,同比增長了400%,第二次蟬聯亞軍。

儘管金龍新能源汽車和創維的未來依然無法預測,不過正如黃宏生自己所說,“熱情永遠比天賦更重要”,我們也期待這位創業老炮再一次綻放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