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董卓為什麼要廢了漢少帝劉辯,另立漢獻帝劉協為帝?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天下呈現君弱臣強的局勢,尤其到了漢靈帝的時候,外戚和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外有何進,內有十常侍,天下早已不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了。

後來漢靈帝駕崩,留下劉辯和劉協,劉辯登基,史稱少帝。劉辯是個活在夾縫中的皇帝,被十常侍和何進夾在中間,自己早已是個名存實亡的皇帝。這兩大集團搞事情,把劉辯甚至都擠出了宮,又被曾經袁紹建議入京的董卓所脅迫,風雨飄搖中以為抓住了一根稻草,

其實是另一隻惡狼的尾巴。

董卓來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廢了劉辯,另立劉協為帝,這件事怎麼看呢,首先,相對于劉辯來講,劉協比較聰慧一些,而且年紀稍微小一點。曾經漢靈帝有意廢長立幼,但是沒有辦成,這些顯性和隱性的條件給了董卓口實。

董卓廢漢少帝,

離陳留王劉協為帝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個 董卓被“引”京勤王,如今皇室衰微,朝廷內外隱隱約約幾股勢力漸漸崛起,董卓如今得到如此條件,理所應當的利用一下。剛來到京城,首先要找到一個靠山,最大的靠山就是皇帝,可少帝是別人捧起來的,跟自己不親,只有自己建立起來的勢力才能真正的順從自己,達到“挾天子”的目的。

第二個 就是立威,董卓響應號召,帶領自己的西涼軍浩浩蕩蕩的入京,天下都知道“槍桿子裡出政權”,董卓就是要讓這些個文武百官清楚一下,自己以後就是漢天下真正的領導者,這廢帝之事,自己就能做主,何況這天下。

第三個就是董卓來京的第一步還是站穩腳跟,因此他需要掃清所有阻礙他掌權的殘餘勢力,

無論是蹇碩或者是張讓的宦官勢力,以及何太后的外戚勢力他都要一掃乾淨,打好自己的權力基礎。董卓逼死少帝,殺了何太后就是最有力的說辭。

第四不管劉協聰明與否,他和劉辯在一個軍閥頭目眼裡,還不是兩個乳臭未乾的黃毛小兒,

至於劉協稍微有主見膽識一點,也恰如其分的給了董卓“為江山社稷著想”的說辭。另一方面,這兩個誰是皇帝無所謂,重點是背後的勢力,劉協顯然要白的多,一個沒有勢力根基的傀儡皇帝放在董卓面前,為何不立?

話說回來,劉協確實也是有想法的皇帝,不過可惜長大之後他的身邊是曹操,而不是董卓。

(文字淺鄙 諸君斧正 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