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制定奇襲日本本土計畫,差點滅亡日本,可惜毀在慈禧手裡!

大家好!歡迎來看我的文章,大家對我的文章有什麼看法,對今天聊的話題有什麼想法,對小編的觀點是否認同,在這篇文章內容之外還有什麼想知道的,都可以在下面評論留言參與討論哦!

甲午戰爭期間,曾有中國人探討過使用雇傭兵奇襲日本本土,開闢第二戰場的計畫,應該也算是奇思妙想了吧。比一戰期間協約國計畫登陸德國本土的想法早了20年。

宋育仁(1858~1931),清末著名維新思想家、活動家,時人譽之“談新政最早,治經術最深,著作等身,名滿天下”,其思想涉及政治、法律、經濟、文化教育、出版、軍事外交等諸多領域。1886年,宋育仁中進士,授翰林院庶起士。

在反思和批判洋務運動基礎上,宋育仁於1891年完成《時務論》的寫作,全面闡述其維新變法主張。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宋育仁正在倫敦,任中國駐英、法、意、比四國公使參贊。因公使龔照瑗回國述職,宋育仁暫時代公使。國內戰事吃緊,宋育仁上書清廷,指出“倭兵少財乏,

持久足以困之”。這種思想,也是比較早提出對日持久戰的觀點了,在獲悉清軍平壤潰敗,黃海海戰失利後,宋育仁情急之下產生了一個大膽設想,希望能出兵奇襲日本本土反敗為勝。

此打算看似異想天開,可也具有相當程度的可行性。因為“澳大利亞為英國的屬地,西例商會本有自募水師保護商旅之權,中倭戰起,澳洲距南洋最近,頗為震動,商會發議,舉辦屬地水師一旅,以資保護,(英國候補議紳)庵潔華特暗聯議院同黨主行其議,而以此謀所購一旅駕名(假名)於澳洲商會所為,仍掛英旗出口,

則局外無嫌,而蹤跡不露”(《借籌記》)。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卻被述職回來的龔照瑗發現,回報給慈禧,慈禧以“妄生事端”為由,

速召回宋育仁回國,後來的事,就是甲午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1895年3月,清廷與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宋育仁因“潛師謀廢”,敗局已定,只能“撫贗私泣,望洋而歎”,著實傷心了很久。在回國途中,他寫成了《借籌記》,詳詳細細地記了這事的經過,以表壯志未酬之情。

戰後清廷本打算對宋育仁作進一步的處理,但這一驚人壯舉,牽連涉及的人確實太多,有朝廷重臣,還涉及到外國人士。知曉此事的人對他的遭遇更是深表同情,所以,朝廷處理這事也有所顧慮,沒再深究,只是收繳了他出使時所賞賜的二品頂戴,仍降回四品原職,回翰林院供職。

其實宋育仁的計畫完完全全是可行的,他在改寫中國歷史的轉捩點上被迫止步,壯志未酬,也算是一個終身未成的遺憾吧。

揭秘歷史的真相,才能大白於天下!寫歷史,我們是較真的!更多精彩請關注。

戰後清廷本打算對宋育仁作進一步的處理,但這一驚人壯舉,牽連涉及的人確實太多,有朝廷重臣,還涉及到外國人士。知曉此事的人對他的遭遇更是深表同情,所以,朝廷處理這事也有所顧慮,沒再深究,只是收繳了他出使時所賞賜的二品頂戴,仍降回四品原職,回翰林院供職。

其實宋育仁的計畫完完全全是可行的,他在改寫中國歷史的轉捩點上被迫止步,壯志未酬,也算是一個終身未成的遺憾吧。

揭秘歷史的真相,才能大白於天下!寫歷史,我們是較真的!更多精彩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