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過度包裝”引發的信任危機,教育機構該如何走出困境?

最近,國內教育培訓師資問題風波迭起,先是一家上市線上教育機構的“英語外教東南亞口音重”引發質疑,

再是另一家上市教育集團“應屆生及無經驗教師被包裝成名師”、“教授新教師說服家長話術”引起關注……下個月,《民促法》將正式實施,這一系列事件暴露出來的問題,促使相關教育企業不得不正視行業一直存在的“頑疾”,並對規範教育培訓行業師資培養敲響“警鐘”。

 過度包裝成行業“潛規則”,教培行業面臨信任危機

一位教育培訓行業資深從業人員透露,

“包裝過度”、“虛假宣傳”並非一兩家教育機構管理上的失誤,而是教育培訓行業的“潛規則”。

此類問題線上上教育領域同樣存在。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說:“線上教育機構良莠不齊。教師身份資訊和資質不公開、收費和教學程式不合理,是線上教育行業發展的一個大問題。”雖然相較于傳統線下教育,線上教育滿足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學習時間碎片化的需求,

促使教育資源分享,但由於急功近利,部分機構使用蠱惑性強的宣傳廣告給消費者開了過多“空頭支票“,導致了線上教育市場出現“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現象,看似雙方相安無事,實則會破壞整個行業的風氣。

曾有家長回饋道,“對外教的身份我們也不是特別明白,包括他來自哪一個國家、所受教育的情況、有沒有教育資質等,這些我們都不太清楚。

” “線上教育機構從沒有主動公開過,我也沒想過要問。”

據中國教育學會《2017年輔導教育行業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與培訓訴求調研報告》顯示,家長在選擇輔導機構教師時最關注“教師專業度”。但是,由於部分機構受到利益驅動採取過度包裝、虛假宣傳的手段,並且行業尚沒有統一的輔導機構教師評價標準和制度,家長只能“被選擇”。更嚴重的是,由於部分機構只注重課程銷售業績,

輕視教學品質和效果,忽視教師專業水準提升及教師隊伍建設,使得學生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家長對課外輔導行業一度產生了信任危機。

 問題揭示:教育培訓行業無序發展

學生及家長對於師資資格的“無奈”,實質折射出整個教育培訓行業無序發展的問題:行業無統一的評價體系,各教育培訓機構各自對教師進行評級。

中國教育學會新近發佈的《中國輔導教育行業及輔導機構教師現狀調查報告》顯示,

在教育行業內,78.5% 的輔導機構擁有教師評級標準。但是,各機構之間的評價體系獨立存在,並沒有一個得到廣泛認可的協力廠商評價體系。

教育培訓機構需要進一步規範化發展。2016年12月,中國教育學會建立起輔導教育行業的協力廠商教師專業水準評價體系,開展輔導機構教師專業水準等級認證工作,為輔導機構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支援。

今年,政府開始大力整頓輔導教育行業市場秩序。上海市委、市政協重拳出擊,對上海市7000多家機構進行了排查整頓,西安、成都也對民辦教育市場大力整治,並查處了一些機構;武漢4月份開始實施公立學校託管等一系列針對民辦教育市場的規範行為……由此可見,政府相關部門在民辦教育市場上的治理力度和決心是空前的。

更為重要的是,9月1日《民促法》即將正式生效,對輔導教育行業的規範化發展將有更嚴格的要求。

為輔導機構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支援。

今年,政府開始大力整頓輔導教育行業市場秩序。上海市委、市政協重拳出擊,對上海市7000多家機構進行了排查整頓,西安、成都也對民辦教育市場大力整治,並查處了一些機構;武漢4月份開始實施公立學校託管等一系列針對民辦教育市場的規範行為……由此可見,政府相關部門在民辦教育市場上的治理力度和決心是空前的。

更為重要的是,9月1日《民促法》即將正式生效,對輔導教育行業的規範化發展將有更嚴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