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傳承文化基因 開拓廣闊市場——通渭書畫產業發展走筆

近日,第七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通渭書畫藝術節開幕期間,

幾位書畫愛好者品評“求”來的書法作品

通渭人崇尚耕讀,鍾情書畫,人人愛字畫,家家掛字畫,戶戶有收藏,形成了“鋤含雲水筆含墨,耕罷梯田種硯田”的獨特“通渭現象”。

8月16日,第七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通渭書畫藝術節開幕。節會期間,當地舉行了第二屆絲綢之路·翰墨通渭中國畫油畫作品展、“中國夢·絲路情”全國青少年書法大賽暨作品展、第三屆中國西部文房四寶展等大型會展活動;還舉行了第六屆通渭縣中小學生書畫大賽暨優秀作品展、通渭書畫系列展、通渭書畫文化產業成就展,

引導和培育不同層次書畫市場發展。同時,當地深入挖掘資源,舉行了通渭民間民俗文化精品展、通渭旅遊攝影大賽及作品展、通渭明清碑刻拓片展暨敦煌藏經洞流失海外珍品複製品展等活動。

在開幕式現場,主辦方邀請了18位當地書畫家現場為群眾免費作畫、寫書法作品,

結果吸引了大量書畫愛好者,許多人拿到一幅書畫作品後,又找到另一位元書畫家求取作品,還不時與身邊人交流對作品的看法。

通渭縣襄南鄉農民孫恩新非常喜愛書畫藝術。幾天前,他就打聽到藝術節上書畫家免費現場創作作品的消息,藝術節開幕當天,他便早早和老伴一起坐班車趕到現場,分頭求取字畫,他的說法是:“沒理由,

就是愛。”

在通渭,鍾愛書畫藝術的人越來越多,“耕讀傳家”作為一種“文化基因”得到傳承和弘揚。全縣各級各類學校開設書法課、繪畫課,深入推進“墨香校園”建設,中心小學以上學校組建書法、繪畫課外興趣小組,專門設立書畫展室,每學期舉辦一次師生書畫展,各學區每學年舉辦一次師生書畫展,縣教體局已連續舉辦5屆中小學師生書畫作品大賽,激發廣大學生習字畫畫的興趣,

達到以賽促學、以展促學的目的。全縣教育系統湧現出省級以上美協、書協會員37人,在全國書畫大賽中,有260餘人次分別獲得各類獎項,有350名學生考入全國各類高校書法專業和美術專業。

為了將對書畫藝術的鍾愛發揚光大,提升廣大書畫愛好者的書畫創作水準,縣裡邀名家傳經送寶作輔導,邀請中國新水墨書畫研究會等12個機構在通渭設立培訓基地或分支機搆開展書畫專業培訓,

邀請名家、專業教授開展書法創作專題講座、現場交流和點評指導,舉辦大型展覽活動,組織當地書畫家“走出去”聯合辦展、參加交流和創作觀摩等活動。截至目前,全縣已先後舉辦縣級以上會員書畫創作培訓講座18期,培訓2100人次;舉辦中小學學生及書法教師培訓班4期,培訓310人次;邀請中書協、中美協書畫家前來現場交流,先後舉辦中國·通渭國際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中國名家書畫精品特邀展等大型展覽活動30多場次,參觀受訓兩萬餘人次;先後組織當地書畫家2100餘人次赴外地和國外開展聯合辦展,展出作品10萬餘件;組織縣內書畫創作經營者91人次赴國家畫院、北京榮寶齋等地“面對面”創作觀摩、“一對一”探討交流。

“耕讀傳家”的文化傳承,鍾情書畫的強烈愛好,孕育出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並引導“書畫市場”單一產業向“書畫文化”綜合產業發展。

通渭縣在反復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出臺了《關於加快書畫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關於提升書畫文化產業品牌品質的意見》《通渭縣“全國書畫文化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籌建規劃》,編制了《通渭縣“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通渭縣平襄書畫小鎮建設規劃》《通渭縣墨香溫泉小鎮建設規劃》,明確了扶持政策、創建目標、工作原則和主要任務。同時,縣裡採取“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社會參與”的模式,建成悅心國際書畫村、書畫文玩城等一大批重大書畫文化基礎設施項目和20個隴中風情書畫采風基地,引導註冊成立文化產業協會、硬筆書法協會、收藏家協會、文房四寶協會、教育書畫協會等13個行業協會,發展文化企業67家、畫廊480多家、書畫裝裱店120多家。此外,通渭縣還積極加強與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和省級新聞媒體、書畫文化大市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打出了“翰墨飄香·書畫通渭”的文化名片。

深厚的底蘊,相同的愛好,濃厚的氛圍,進一步啟動了當地的書畫市場。在通渭,2600多人陸續投身于書畫經紀人行列,溝通內外交流;1.3萬多人將愛好變成職業,成為書畫創作人員,其中有中美協會員5人、中書協會員40人,省美協會員83人、省書協會員96人。企業“抱團”發展,組建了全省首家畫廊協會和畫廊聯盟,入駐書畫村集中經營,目前已有260家畫廊和168名市級以上書協、美協創作人員加盟協會。30多位國內知名書畫家在通渭建立創作基地;2015年1月,山東省青州市與通渭縣簽訂《締結友好市縣協議書》,決定聯手做大做強書畫產業。2016年1月,中美協與定西市簽訂“絲綢之路·翰墨通渭”中國畫油畫展覽項目長期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確定每年將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1至2個重點國家級展覽安排到通渭展出。本土人員和外地人員的加入,開始逐漸提升通渭書畫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準,並產生了集群效應,形成了政府、企業、畫廊、協會、市場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的書畫產業發展格局,帶動延伸了集書畫會展、鑒定、培訓、創作、收藏、裝裱、推介、拍賣、銷售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條發展。從“耕讀傳家”到“耕讀市場”,通渭縣把文化發展與市場發展結合到了一起。2016年,全縣書畫年交易量達60萬件、交易額10億元以上。

伴隨書畫市場的繁榮和相關產業的興起,通渭縣圍繞“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這一目標,通過書畫藝人培訓、企業畫廊就業、采風基地帶動和鄉村旅遊“四個平臺”,著力推進品牌變產業、收藏變收入、愛好變技能“三個轉變”,邀請書畫名家舉辦農民書畫創作培訓班19期,培訓農民書畫創作者2100人次;先後引導56家文化企業結對幫扶56個貧困村、480家畫廊結對幫扶480戶貧困戶,引導貧困戶開辦書畫裝裱、經營實體店26家,帶動138戶貧困戶走上發展書畫產業的致富路子。(本文轉自甘肅日報/楊世智)

參觀受訓兩萬餘人次;先後組織當地書畫家2100餘人次赴外地和國外開展聯合辦展,展出作品10萬餘件;組織縣內書畫創作經營者91人次赴國家畫院、北京榮寶齋等地“面對面”創作觀摩、“一對一”探討交流。

“耕讀傳家”的文化傳承,鍾情書畫的強烈愛好,孕育出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並引導“書畫市場”單一產業向“書畫文化”綜合產業發展。

通渭縣在反復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出臺了《關於加快書畫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關於提升書畫文化產業品牌品質的意見》《通渭縣“全國書畫文化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籌建規劃》,編制了《通渭縣“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通渭縣平襄書畫小鎮建設規劃》《通渭縣墨香溫泉小鎮建設規劃》,明確了扶持政策、創建目標、工作原則和主要任務。同時,縣裡採取“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社會參與”的模式,建成悅心國際書畫村、書畫文玩城等一大批重大書畫文化基礎設施項目和20個隴中風情書畫采風基地,引導註冊成立文化產業協會、硬筆書法協會、收藏家協會、文房四寶協會、教育書畫協會等13個行業協會,發展文化企業67家、畫廊480多家、書畫裝裱店120多家。此外,通渭縣還積極加強與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和省級新聞媒體、書畫文化大市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打出了“翰墨飄香·書畫通渭”的文化名片。

深厚的底蘊,相同的愛好,濃厚的氛圍,進一步啟動了當地的書畫市場。在通渭,2600多人陸續投身于書畫經紀人行列,溝通內外交流;1.3萬多人將愛好變成職業,成為書畫創作人員,其中有中美協會員5人、中書協會員40人,省美協會員83人、省書協會員96人。企業“抱團”發展,組建了全省首家畫廊協會和畫廊聯盟,入駐書畫村集中經營,目前已有260家畫廊和168名市級以上書協、美協創作人員加盟協會。30多位國內知名書畫家在通渭建立創作基地;2015年1月,山東省青州市與通渭縣簽訂《締結友好市縣協議書》,決定聯手做大做強書畫產業。2016年1月,中美協與定西市簽訂“絲綢之路·翰墨通渭”中國畫油畫展覽項目長期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確定每年將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1至2個重點國家級展覽安排到通渭展出。本土人員和外地人員的加入,開始逐漸提升通渭書畫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準,並產生了集群效應,形成了政府、企業、畫廊、協會、市場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的書畫產業發展格局,帶動延伸了集書畫會展、鑒定、培訓、創作、收藏、裝裱、推介、拍賣、銷售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條發展。從“耕讀傳家”到“耕讀市場”,通渭縣把文化發展與市場發展結合到了一起。2016年,全縣書畫年交易量達60萬件、交易額10億元以上。

伴隨書畫市場的繁榮和相關產業的興起,通渭縣圍繞“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這一目標,通過書畫藝人培訓、企業畫廊就業、采風基地帶動和鄉村旅遊“四個平臺”,著力推進品牌變產業、收藏變收入、愛好變技能“三個轉變”,邀請書畫名家舉辦農民書畫創作培訓班19期,培訓農民書畫創作者2100人次;先後引導56家文化企業結對幫扶56個貧困村、480家畫廊結對幫扶480戶貧困戶,引導貧困戶開辦書畫裝裱、經營實體店26家,帶動138戶貧困戶走上發展書畫產業的致富路子。(本文轉自甘肅日報/楊世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