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黃芪雖然很好 但並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服用!

黃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藥,我國從兩千多年前就開始使用黃芪了。研究發現,黃芪中含多糖、皂甙、黃酮、氨基酸等多種有效成分,這些活性成分均有促進抗體生成和免疫反應的作用。

中醫上有一句話是“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黃芪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具有排毒、利尿、消腫的作用。黃芪,它是一種草本植物,大致形狀為根條粗長,皺紋少、質地堅而綿、粉性足、味甜者為佳。

黃芪的主要藥理作用是“益氣固表”,也可以“利水”和“托毒生肌”。

中醫認為“氣虛”、“氣血不足”、“中氣下陷”等情況都可服用黃芪。如平時體質虛弱,容易疲勞,常感乏力,就屬於中醫所認為的“氣虛”的一種表現;貧血屬於“氣血不足”;脫肛、子宮下墜等病狀也常被認為是“中氣下陷”,有上述症狀的人,尤其是女性吃些黃芪有益處。

黃芪的常見使用方法就是泡水、熬粥以及煮湯。

在泡黃芪的時候最好將黃芪浸泡15~20分鐘,之後再放入鍋中煎煮或者直接沖熱水泡一段時間。

也有不少女性特別喜歡將黃芪和紅棗、枸杞子一起泡水喝,這樣不僅能夠增強體質,也能美容養顏、防衰老、抗疲勞。

有的女性以為經期女性一般多會出現氣血虛弱,這時正需要用補益氣血藥來補充月經導致的血虛,而喝黃芪水正好可以補氣生血。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因為黃芪性溫,有益氣活血、補氣升陽、升舉中氣、益氣攝血功效。女性經期經血下行,

此時服用黃芪水,升舉攝血,能使氣血紊亂,影響月經運行,因此不建議女性在經期喝黃芪水。如果有氣虛症狀且有邪盛表實、氣滯濕阻、食積內停、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及陰虛陽亢者,最好也不宜服用黃芪。

此外,很多中成藥中也含有黃芪,

如玉屏風散、補中益氣丸、烏雞白鳳丸等。一般進補的藥都會添加助行血氣、活血化瘀的藥材,容易造成經血量增加,所以經期女性不宜服用上述中藥。服食黃芪最佳的黃金期是在月經結束後的一周及排卵之前,這時身體的新陳代謝速率加快,吃一些補血益氣的藥材可發揮較好的作用。

我們普通人能否每天泡水喝呢?

黃芪雖好,但其主要功效是補氣,也就是說更適合氣虛的人,

比如長期感覺疲勞、做事無精打采、年老體弱、手術後以及進行放化療的腫瘤患者。不少中醫專家選用黃芪調補,是因為他們很熟悉自己的體質,知道如何對症施治。如果沒有諮詢醫生,普通人喝了一段黃芪水後感覺口苦、咽幹或是總想喝水、面紅耳赤,就說明本身體質很可能是陰虛火旺,喝黃芪水只能起到反作用,會加重上火症狀,所以喝黃芪水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進行。

【黃氏食用禁忌】

黃芪對治療一些腎臟疾病都會出現一些毒性的副作用的,腎病屬陰虛,濕熱、熱毒熾盛者食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應禁用。

另外,如果長時間服用黃芪,可能會有一定的毒性,所以針對於服用量,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是否可以服用黃芪還是需要中醫判定一下。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雖然黃芪是一味很好的中藥,但也不能食用過多,不然就會破壞身體的平衡,出現頭暈、心情煩躁等症狀。

在感冒、懷孕期間最好不要食用黃芪,因有可能導致滑胎,對胎兒和孕婦造成傷害,特別是孕晚期的准媽媽更是需要特別注意。

【黃氏食用禁忌】

黃芪對治療一些腎臟疾病都會出現一些毒性的副作用的,腎病屬陰虛,濕熱、熱毒熾盛者食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應禁用。

另外,如果長時間服用黃芪,可能會有一定的毒性,所以針對於服用量,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是否可以服用黃芪還是需要中醫判定一下。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雖然黃芪是一味很好的中藥,但也不能食用過多,不然就會破壞身體的平衡,出現頭暈、心情煩躁等症狀。

在感冒、懷孕期間最好不要食用黃芪,因有可能導致滑胎,對胎兒和孕婦造成傷害,特別是孕晚期的准媽媽更是需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