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Tesla 的「共用」野心,挑起了人們和 Uber 之間的戰

「你買了輛汽車,當你不用車的時候,你可以「共用」這輛車為你去賺錢。

去年 10 月,Tesla CEO Musk 曾公佈,特斯拉將會推出自己名為「Tesla Network」的打車服務,類似 Uber 和 Lyft 的汽車共用計畫。

Musk 稱,該計畫基於 Tesla 網路運作,可使車主根據需要分享自己愛車。另外,該項計畫不僅可以為 Tesla 帶來收入,更可以為車主帶來更大利潤。但 Tesla 同時強調,使用 Tesla 自動駕駛功能可以為家人和朋友提供共乘或叫車服務,但出於營利目的的類似做法則必須通過「Tesla Network」。

對於 Tesla 在搶奪 Uber 市場、不務正業、攻擊 Uber 這樣的批評言論,

Musk 也給予了反擊:「這看起來像是 Tesla 和 Uber 之間的鬥爭,但實際是人們和 Uber 之間的鬥爭。」

這一句話,深藏功與名。為什麼這麼說,我們接著往下看。

大半年之後,2017 年 7 月,Tesla 在弗里蒙特工廠舉辦了首批的 Model 3 交付活動,活動上 Musk 依舊只是簡單的介紹了 Model 3 的一些硬體亮點,

電池版本資訊、安全性、簡潔的中控大屏、「直升機視角天窗」等等。

但其實,Model 3 的身上有非常多的小亮點並沒有被 Musk 公佈,而是在之後的體驗才被大家所瞭解,而這些卻是讓 Model 3 更具想像力非常關鍵的因素。

「完全自動駕駛硬體」之後的「完全共用汽車硬體」?

最先爆出的就是車輛的解鎖方式,Model 3 已經準備拋棄「車鑰匙」這樣的東西,轉而使用手機通過藍牙來解鎖汽車。

其實打開 Tesla 的 iPhone 和 Android 應用程式已經可以用來解鎖和啟動 Model S 和 X 型,

但是「車鑰匙」一直被認為是解鎖汽車最方便的主要裝置。

而現在 Model 3 用 App 解鎖,它希望這和你的之前「車鑰匙」體驗一樣,藍牙連接到手機,在你接近時自動解鎖門,而不是打開手機、打開 App、點擊開鎖,這樣的繁瑣。所以常說「細節決定成敗」,

而這就是那些細節。

當然我們難免會遇到手機沒電或者死機,所以備用方案 Tesla 提供了帶有 NFC 晶片的鑰匙卡,只需要在 B 柱上滑動卡片,就可以解鎖車門。

除了細節的體驗好,這個更重要的一個「應用場景」就是「共用」,這意味著你可以分享你的「電子車鑰匙」給別人,

方便其他用戶使用。

而這只是第一步,發佈 Model 3 量產版兩天后,一位 Tesla 愛好者 Jason Hughes 發現了後視鏡上這個面向駕駛員的攝像頭。官方的內飾圖片上也同樣擁有這個攝像頭,Tesla 也向 Electrek 網站證實,Model 3 配備了這個相機,但目前尚未啟用。

有專家曾表示,L3 級自主駕駛需要一個面向駕駛員的攝像頭來監控駕駛員的參與度。目前在搭載 Super Cruise 自動駕駛技術的凱迪拉克 CT6 上已經有這樣的應用。

同時,像大陸集團、博世也在研發這樣的技術,英偉達的「黃教主」也在 CES 開幕主題演講中推出了 NVIDIA AI Co-Pilot,在視覺上,Co-pilot 能夠通過車載攝像頭監測駕駛員與其行為。

這雖然只是說明了 Tesla 安裝這個新硬體的合理,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在「共用」功能的時候,這項功能還可以幫助 Tesla 來確認駕駛者的身份。

而接下裡說的這個功能,是最近 Elon Musk 自己爆料的,一個「基於雲的驅動程式配置系統」,翻譯過來就是「你的雲端帳戶」。以前座椅調整、後視鏡調整、甚至是一些駕駛習慣,都是存儲在你的本地的帳戶內,而現在他們將存儲在雲端,這意味著你之後開任何一輛 Model 3 的時候都是「一鍵」甚至是自動變成「你的 Tesla」,一切都會變成你熟悉的設置和配置,幾乎沒有體驗上的差異。而這和 Faraday Future 在今年 CES 發佈的「FF 帳戶」功能是一個道理。

當面對「共用」這件事來說,這個功能無疑是體驗上的革新,省去了開「共用汽車」前的那些繁瑣設置,同時也省去了「陌生感」。而這樣的例子還很多,例如在需要人駕駛階段的共用,車身周圍的攝像頭也能夠讓現在「汽車分時租賃」頭疼的事故的責任判定迎刃而解。

最後,對於實現「共用」最大的「助攻」當然是 Tesla 說了很久的自動駕駛。

「當真正的自駕駕駛得到監管機構的批准時,這意味著你將能夠從幾乎任何地方召喚你的特斯拉,在途中你可以睡覺,遊戲或做任何其他事情。」Musk 這麼說到,而當你的 Tesla 成為共用汽車的時候,擁有自動駕駛的它也許就更像是一輛 Uber 了。

「共用」是為自己賺錢!

「這看起來像是 Tesla 和 Uber 之間的鬥爭,但實際是人們和 Uber 之間的鬥爭。」再回到之前 Musk 這句深藏功與名的話。

因為當 Elon Musk 公佈關於「共用」的總體計畫時說「這不是特斯拉的新收入來源。」

相反,「你可以通過點擊特斯把手機應用程式將車添加到特斯拉共用車隊,讓它在你上班或度假時為你創造收入,這可以大大抵消甚至超過每月貸款或租賃成本,這真正降低了所有權的真實成本。這讓幾乎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特斯拉,因為大多數汽車的使用率只有 5%到 10%,所以這輛車能為你創造的經濟性很可能是這輛車的幾倍之多。」這麼說是在表明 Tesla 的態度,不是我與 Uber 爭利,這是人民的力量。

而這也就是「共用汽車」的核心。一方面降低汽車保有量的增長,同時提升汽車目前較低的平均使用率。甚至是在無人駕駛到來時,成功地刨去網約車中最貴的成本——司機。

最後 Musk 說到未來「在用車需求超過客戶擁有的汽車供應的城市,Tesla 將經營自己的車隊,確保用戶隨時可以隨時使用共用汽車。」這句話細思極恐。

因為到這個時候,也許擁有一輛 Tesla 和使用 Tesla 的共用服務好像就沒有什麼區別了,而 Musk 也悄然實現了你新一代消費觀念的轉變,從擁有全部所有權到接受只擁有使用權的變化。

汽車因為產品價值高但更新速度慢和可延展性差,就在新一代消費者的興奮點中逐漸弱化。當它不再是關注的焦點和話題的中心,而逐漸淪為單純的交通工具時,所有權就不重要了,「共用汽車」則會因為效率提升而改變這個行業。而 Tesla 也從一家生產汽車硬體的公司,轉變為一家提供「服務」公司。

所以隨著 Model 3 的幾乎是「完全共用汽車硬體」的配置,加上即將要大批量的量產,「共用」這件事甚至能在 Tesla 實現自動駕駛之前先落地。而從 Tesla 這一系列的「完全硬體」,我們也能真正感受到「汽車 OTA 升級」對於汽車未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說到這裡,我準備去買點 Tesla 的股票屯著。

目前在搭載 Super Cruise 自動駕駛技術的凱迪拉克 CT6 上已經有這樣的應用。

同時,像大陸集團、博世也在研發這樣的技術,英偉達的「黃教主」也在 CES 開幕主題演講中推出了 NVIDIA AI Co-Pilot,在視覺上,Co-pilot 能夠通過車載攝像頭監測駕駛員與其行為。

這雖然只是說明了 Tesla 安裝這個新硬體的合理,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在「共用」功能的時候,這項功能還可以幫助 Tesla 來確認駕駛者的身份。

而接下裡說的這個功能,是最近 Elon Musk 自己爆料的,一個「基於雲的驅動程式配置系統」,翻譯過來就是「你的雲端帳戶」。以前座椅調整、後視鏡調整、甚至是一些駕駛習慣,都是存儲在你的本地的帳戶內,而現在他們將存儲在雲端,這意味著你之後開任何一輛 Model 3 的時候都是「一鍵」甚至是自動變成「你的 Tesla」,一切都會變成你熟悉的設置和配置,幾乎沒有體驗上的差異。而這和 Faraday Future 在今年 CES 發佈的「FF 帳戶」功能是一個道理。

當面對「共用」這件事來說,這個功能無疑是體驗上的革新,省去了開「共用汽車」前的那些繁瑣設置,同時也省去了「陌生感」。而這樣的例子還很多,例如在需要人駕駛階段的共用,車身周圍的攝像頭也能夠讓現在「汽車分時租賃」頭疼的事故的責任判定迎刃而解。

最後,對於實現「共用」最大的「助攻」當然是 Tesla 說了很久的自動駕駛。

「當真正的自駕駕駛得到監管機構的批准時,這意味著你將能夠從幾乎任何地方召喚你的特斯拉,在途中你可以睡覺,遊戲或做任何其他事情。」Musk 這麼說到,而當你的 Tesla 成為共用汽車的時候,擁有自動駕駛的它也許就更像是一輛 Uber 了。

「共用」是為自己賺錢!

「這看起來像是 Tesla 和 Uber 之間的鬥爭,但實際是人們和 Uber 之間的鬥爭。」再回到之前 Musk 這句深藏功與名的話。

因為當 Elon Musk 公佈關於「共用」的總體計畫時說「這不是特斯拉的新收入來源。」

相反,「你可以通過點擊特斯把手機應用程式將車添加到特斯拉共用車隊,讓它在你上班或度假時為你創造收入,這可以大大抵消甚至超過每月貸款或租賃成本,這真正降低了所有權的真實成本。這讓幾乎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特斯拉,因為大多數汽車的使用率只有 5%到 10%,所以這輛車能為你創造的經濟性很可能是這輛車的幾倍之多。」這麼說是在表明 Tesla 的態度,不是我與 Uber 爭利,這是人民的力量。

而這也就是「共用汽車」的核心。一方面降低汽車保有量的增長,同時提升汽車目前較低的平均使用率。甚至是在無人駕駛到來時,成功地刨去網約車中最貴的成本——司機。

最後 Musk 說到未來「在用車需求超過客戶擁有的汽車供應的城市,Tesla 將經營自己的車隊,確保用戶隨時可以隨時使用共用汽車。」這句話細思極恐。

因為到這個時候,也許擁有一輛 Tesla 和使用 Tesla 的共用服務好像就沒有什麼區別了,而 Musk 也悄然實現了你新一代消費觀念的轉變,從擁有全部所有權到接受只擁有使用權的變化。

汽車因為產品價值高但更新速度慢和可延展性差,就在新一代消費者的興奮點中逐漸弱化。當它不再是關注的焦點和話題的中心,而逐漸淪為單純的交通工具時,所有權就不重要了,「共用汽車」則會因為效率提升而改變這個行業。而 Tesla 也從一家生產汽車硬體的公司,轉變為一家提供「服務」公司。

所以隨著 Model 3 的幾乎是「完全共用汽車硬體」的配置,加上即將要大批量的量產,「共用」這件事甚至能在 Tesla 實現自動駕駛之前先落地。而從 Tesla 這一系列的「完全硬體」,我們也能真正感受到「汽車 OTA 升級」對於汽車未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說到這裡,我準備去買點 Tesla 的股票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