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智慧型機器人將衝擊“小白領”?機器人離我們的生活有多遠

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23日在北京開幕,來自全球的機器人明星展品悉數亮相。看到這麼多功能強大又好玩有趣的機器人,局長很是期待,什麼時候才能擁有自己的機器人呢?

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李宇明教授告訴我們,

隨著語言智慧的快速發展,一個新的時代正在快步走來,這就是機器人作為人類的助手和朋友,與人類一起生活、一起生產的時代。

機器人大會參觀者和教育機器人互動交流。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1

語言智慧一小步,人類社會一大步

目前,機器人的主要工作領域,是在人類不能到達,或不便到達的一些特殊崗位,如探險、救災、高空無人監測等。

近來,隨著人工智慧、特別是語言智慧的發展,機器人具有了一些與人類交流的語言能力,逐漸進入到一些生活領域和生產行業,例如機器翻譯、新聞寫作、機器作詩、兒童社交機器人、商貿後臺服務等。

機器翻譯

穀歌的免費翻譯服務,

可提供中文與100多種語言之間的互譯。百度可支援中、英、日、韓、泰、法、西、德等28種語言的互譯,具有756個翻譯方向。在2017年6月30日召開的首屆世界智慧大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指出,機器口語翻譯已經達到大學英語6級的水準,不出意外2年後可以達到8級。

新聞寫作機器人

新華社的“快筆小新”、第一財經的“DT稿王”、《南方都市報》的“小南”、今日頭條的“張小明”、騰訊財經的Dreamwriter等,都很有名;美聯社、《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等國外新聞機構應用機器人寫稿的消息,

也頻頻見於媒體報導。

機器人作詩

2017年3月20日,清華大學語音與語言實驗中心獨白與對話的比例,對話多,則語言交際難度大;b)對話人、對話環境的複雜度;c)對對話品質要求的高低;d)對話內容的難度;e)對話的社會意義的重要程度。

上述語言交際難度的定義是否合理,以及如何具體測量,都還是需要研究的問題,

此處不妨將a)~e)作為假說看。但有一點認識是重要的,就是語言交際難度以及人工智慧如何解決語言交際難度,決定著機器人的“入世”順序。

1~10的虛擬順序,在機器人未來實際“入世”中會有變化,也許還要區分每個領域的應用層次,比如寫作、翻譯都可以區分初級、中級、高級等。

3

智慧型機器人將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預測機器人的“入世順序”很有意義:

1有計劃、有順序地展開領域語言智慧研究。

每一社會領域都有特殊的語言生活,機器人進入每一社會領域,就是要學會過每一社會領域的語言生活,比如:

——機器人要進行老年人護理,就要聽懂老年人說話,而老年人說話常常口齒不清、話語不連貫、帶有各種口音,比常人話語難懂;

——機器人要做嬰兒的照顧員,就需聽懂嬰兒的各種哭叫聲代表什麼意義。

我國的領域語言研究恰是薄弱環節,有些領域語言狀況、語言資料的積累幾近空白。這種局面嚴重制約著機器人入世。當我們預測了機器人的“入世順序”,就可以依序開展領域語言學研究,搜集語料,積累資料,訓練機器,提升語言智慧水準。

2向社會傳遞一種“新生勞動力”資訊。

工業化時代,機器延伸的是人類體力;資訊化時代,機器主要延伸的是人類腦力。當今機器人作為人類的助手,主要是指作人類的腦力助手,讓人類從那些繁重而無味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去做一些較為高雅的“適合人類”做的腦力勞動。

向社會傳遞“新生勞動力”資訊,既是預告某一產業的新發展,機器人介入後會產生新的作業方式和管理模式、新的成本與紅利等,同時也是對某些階層傳遞“工作危機”信號。

資訊化的發展已經改變了很多行業和職業的狀況,比如通信郵電、司機行業、排版印刷、購物付款等,智慧型機器人的發展會更快地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學習方式,更快更大幅度地改變行業面貌,一些行業會衰落甚至消失,一些行業會嬗變更新,一些新的行業會產生,於是一些人會隨之失業,一些就業者需要改變適應。如果說過去機器衝擊的是體力勞動者和一般技能勞動者,那近期智慧型機器人衝擊的將是“小白領”。

世界機器人大會展出的機器人

傳遞“新生勞動力”的資訊和“工作危機”的信號,不僅對勞動者自己有作用,對社會管理者和教育部門也很有作用。社會管理者可以據此適時調整產業結構,教育部門可以適時調整專業和人才培養模式。比如外語、漢語國際教育的教育體系改革,與機器翻譯的進展就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3人與機器人共處社會的倫理學問題

比如,機器人成為人類的助手和朋友,特別是機器人的情感系統研究有所突破時,必然會產生一些新的社會倫理學問題。如果材料技術的進步使機器人外表上更似人類,具有“人感”,這一倫理學問題會更加突出。

再如,機器人的入世,是否會帶來大面積的失業問題?機器人是否會最終成為人類的統治者,而人類淪為機器人的奴隸?對機器人與人、與人類的關係的思考,決定著對待人工智慧發展的態度。

此外,人口大移動帶來的文化大交融,也會帶來新的社會倫理問題;克隆技術的快速發展,也會帶來醫學、性☆禁☆學等倫理問題。未來時代的人類社會倫理學問題,應該提到學者和政治家的議事日程上來。

有些領域語言狀況、語言資料的積累幾近空白。這種局面嚴重制約著機器人入世。當我們預測了機器人的“入世順序”,就可以依序開展領域語言學研究,搜集語料,積累資料,訓練機器,提升語言智慧水準。

2向社會傳遞一種“新生勞動力”資訊。

工業化時代,機器延伸的是人類體力;資訊化時代,機器主要延伸的是人類腦力。當今機器人作為人類的助手,主要是指作人類的腦力助手,讓人類從那些繁重而無味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去做一些較為高雅的“適合人類”做的腦力勞動。

向社會傳遞“新生勞動力”資訊,既是預告某一產業的新發展,機器人介入後會產生新的作業方式和管理模式、新的成本與紅利等,同時也是對某些階層傳遞“工作危機”信號。

資訊化的發展已經改變了很多行業和職業的狀況,比如通信郵電、司機行業、排版印刷、購物付款等,智慧型機器人的發展會更快地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學習方式,更快更大幅度地改變行業面貌,一些行業會衰落甚至消失,一些行業會嬗變更新,一些新的行業會產生,於是一些人會隨之失業,一些就業者需要改變適應。如果說過去機器衝擊的是體力勞動者和一般技能勞動者,那近期智慧型機器人衝擊的將是“小白領”。

世界機器人大會展出的機器人

傳遞“新生勞動力”的資訊和“工作危機”的信號,不僅對勞動者自己有作用,對社會管理者和教育部門也很有作用。社會管理者可以據此適時調整產業結構,教育部門可以適時調整專業和人才培養模式。比如外語、漢語國際教育的教育體系改革,與機器翻譯的進展就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3人與機器人共處社會的倫理學問題

比如,機器人成為人類的助手和朋友,特別是機器人的情感系統研究有所突破時,必然會產生一些新的社會倫理學問題。如果材料技術的進步使機器人外表上更似人類,具有“人感”,這一倫理學問題會更加突出。

再如,機器人的入世,是否會帶來大面積的失業問題?機器人是否會最終成為人類的統治者,而人類淪為機器人的奴隸?對機器人與人、與人類的關係的思考,決定著對待人工智慧發展的態度。

此外,人口大移動帶來的文化大交融,也會帶來新的社會倫理問題;克隆技術的快速發展,也會帶來醫學、性☆禁☆學等倫理問題。未來時代的人類社會倫理學問題,應該提到學者和政治家的議事日程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