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道價值10億的選擇題,你會怎麼選?

大家可能聽說過並購,但有的對並購並不瞭解,沒關係,不懂其中道道,我來說個故事。

小宋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闆,市值50億,淨利潤2個億,靜態市盈率25,這是他發現隔壁鄰居老王也是一家企業老闆,雖然沒有上市,但他所作業務和自己本身業務有重疊地方,市場蛋糕就這麼大,老王吃了20%,這不能忍啊。

再一打聽,老王公司淨利潤也是1個億,目前估值10個億。還好沒有上市。

於是小宋一跺腳,融了10個億,想把老王的公司並購了。

擺在老王的面前有兩個選擇:

1、被小宋的公司並購,拿錢10億

2、死扛到底。拒絕這次交易,等公司上市後在減持變現。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個?老王選擇是拿錢10億,畢竟這錢馬上就能到手,萬一上市不成功,這估值就是曇花一現。況且創業時啟動資金就是1千萬,1千萬變成10億說什麼也值了。

這樣小宋成功並購老王的公司,如此小宋的公司淨利潤就從2個億變成3個億,如果此時靜態市盈率還是25,

那麼市值妥妥就變成25*3=75個億!只出10個億,市值就從50億翻到75億,爽呆了有木有!!

老王和小宋實現了雙贏。

而且市場上,小宋還少了老王這個潛在競爭對手。而老王呢,當初創業是1000萬,被小宋以10億的價格收購,雖然公司每年能盈利1個億,但賣掉公司後可是翻了100倍。

而這次交易中,如果你是機構投資者,你會在小宋需要融資時自己出10個億,還是向散戶發行股權私募去投資呢?

1、自己出10個億,有錢自己賺。

2、發行股權私募,向散戶融資,自己只拿業績分成。

理性的人,肯定會內部消化,錢嘛,總是會流向賺的更多的領域。

所以很多上市公司都喜歡低估值高利潤的非上市公司,不僅能吞併競爭對手擴大市場份額還能提高自身公司估值。機構投資者也喜歡參與,

因為能獲得不菲的盈利。

不過,如今市場上市公司3000多家,哪個行業沒有巨頭呢?要找低估值高利潤又非上市的好公司並購專案卻少的可憐。於是一些投資機構打著人無股權不富的旗幟,掛著某名人的大旗,做了一個資金池投了很多他們自己也弄不明白的公司(有錢就能上),發了很多連銷售都搞不懂的私募股權,賣給啥也不懂的散戶接盤,你以為你賺了嗎?7分鐘理財CEO羅元裳提醒“一級市場散戶化,

背後的傳達的信號往往是市場上可以找到的錢越來越少了”

好公司都會被機構先一步瓜分,而留給散戶的,每經一道手,手裡都沾滿豬油(銷售傭金),5~8年之後,對於那些不好的公司,或者原本本該上市但因為競爭或突發事件不能上市的公司股權,你仍承擔巨大風險,而那些銷售早已因為你給的豬油饋贈而實現財務自由,你有沒有買到好項目,他們又怎會關心呢,他們只會在乎自己每賣出一個項目,能拿多少傭金而已,甚至於你們成為他們脫手爛的不能再爛公司股份的接盤俠。

反正你也不懂,等你們還在鎖定期時,他們手中的股份早就因你的接盤,高位易手跑走了。

頭條號:7分鐘理財

你仍承擔巨大風險,而那些銷售早已因為你給的豬油饋贈而實現財務自由,你有沒有買到好項目,他們又怎會關心呢,他們只會在乎自己每賣出一個項目,能拿多少傭金而已,甚至於你們成為他們脫手爛的不能再爛公司股份的接盤俠。

反正你也不懂,等你們還在鎖定期時,他們手中的股份早就因你的接盤,高位易手跑走了。

頭條號:7分鐘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