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言不合就說“愛國無罪”,還能好好討論“電影”《戰狼2》嗎?

文 | 江宇琦

“電影批評不僅對觀眾以一個注釋家、解剖者、警告者、啟蒙人的姿態而完成幫助電影作家創造理解藝術的觀眾的任務;同時還要以一個進步的世界觀的所有者和實際製作過程理解者的姿態,

來成為一個電影作家的有益的諍友和嚮導。”

——夏衍《電影批評的機能》

諾蘭和吳京的會面取消了!?

8月22日,就在《戰狼2》票房突破52億的這天,本是受萬千影迷關注的“中外導演論壇”舉辦的日子,在此次論壇上,《敦克爾克》的導演諾蘭將和《戰狼2》的導演吳京展開對話。

然而就在22日中午,卻突然傳出了此次會面取消的消息,官方給出的說法是吳京行程和論壇起了衝突,

不得已只好放棄。

消息一出,令不少觀眾頗為遺憾,但也有人表示慶倖。因為會面前,雙方粉絲的掐架,早已讓此次會面變了味,本該是兩國影人用以交流的平臺,卻被附上了其它的意義。

而這次罵戰,僅僅是近期由《戰狼2》所引起的風波之一。

《戰狼2》成功了,

這種成功不僅體現在票房奇跡上,也體現在它對我國類型片的創作以及電影重工業化的推動上,更體現在由它帶來的轟動以及本身存在的不足所引發的反思上。

只可惜,很多聲音的出現,讓《戰狼2》的成功止步於票房成績。

不愛請移民?

從《戰狼2》上映那天起,除了票房,最引人關注的新聞就是吳京對於各方言論的回應了。

最開始時,有人質疑冷鋒主角光環太強,居然憑藉一己之力就幹倒了全副武裝的雇傭兵軍團,

坦克大炮都拿他無可奈何,太假了。

對此吳京表示,有些人就是太自卑了,被洋人欺負慣了,看美國大兵主角光環可以接受,看中國軍人以一敵十就認為有問題,實在是有些“賤”了。他還稱,如果不愛看《戰狼》就別看,去看美國大片去。

https://v.qq.com/x/cover/tweypr54bljjtiq/b0533rzr2e5.html?ptag=tips.xw&pt_src=http://post.xxxssk.com/api/3&ADUIN=815095999&ADSESSION=1501930104&ADTAG=CLIENT.QQ.5533_.0&ADPUBNO=26719

在此次採訪裡,吳京說:“愛國情緒這把乾柴已經被曬得特別透了,我只是一根火柴,點起了這把火。

在被問及對哪個鏡頭最滿意時,吳京指出,是影片最後那個護照的鏡頭,並且再次宣揚了自己“愛國無罪”的觀點。

似乎是為了讓自己的觀點更具有感染力一些,他對著攝像師說:“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感受到祖國強大的自豪感,如果有,請晃動你們的機器(鏡頭)。”

透過視頻,我們可以看到周圍的機器晃了晃,表示了“同意”,這些攝像機的點頭多多少少讓人覺得有點怪異。

《局面》的主持人王志安也用隱晦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但顯然,吳京的火柴確實將火燒了起來。

儘管吳京本人也曾多次表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戰狼2》提出合理的批評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但現實情況卻越來越偏離這個方向。

除開一部分偏見較大的惡意評價,很多發表了批評建議的普通觀眾也會被打上“跪太久”、“不愛國”的標籤。一時間,對《戰狼2》提出批評成了一件需要莫大勇氣的事情。

迅雷創始人程浩只是說了句《戰狼2》不好看,就遭到了網友們的猛烈炮火。

的確,愛國的火焰燒起來了,大家的愛國熱情被喚醒了,但這把火燒對地方了嗎?

批評不是中國電影的殺手

沒有一部電影是十全十美的,即便《戰狼2》從很多個角度來說已超越了不少國產電影,從某些層面來看甚至可以被當成一個標杆,可它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不管是敘事的節奏,還是人物的塑造,《戰狼2》都仍有做得不夠的地方。誠然,這並不影響觀眾的觀影體驗,但若僅以此為由,對所有批評、建議視而不見,那《戰狼2》的成功怕僅僅就只能是曇花一現了。

未來我們可能還會有《戰狼3》、《戰虎》、《戰豹》,但如果不能從前作中學習到什麼,那便只能是一部又一部的複製,對中國電影產業來說無益。

在美國,許多影評網站都會同時兼顧到專業人士與普通民眾兩個群體的意見與批評,以全面展示一部電影的優缺點。在中國,職業、權威的影評人較少,所以創作者才更應該去聆聽觀眾們的批評,不能只聽誇獎。

遺憾的是,這並非《戰狼2》一部電影所出現的問題,近年來,“拒絕批評”似乎已成為了中國電影行業的一個標籤。

2016年末,幾部賀歲檔大片均遭受到了口碑上的滑鐵盧。但這種失敗,非但沒有引起行業的重視,反而掀起了一場對於以豆瓣用戶為主的觀眾們的口誅筆伐。

先是黨報發表了《豆瓣電影評分惡意傷害中國電影》一文,緊接著央視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導》欄目也做出了以“對豆瓣等惡意操縱影評的網站說不”為題的報導,想將“毀壞中國電影”的帽子扣在批評這些電影的觀眾頭上。

而本該為觀眾做出引導的業內人士,卻紛紛為王家衛監製的、口碑巨差的《擺渡人》站隊,宣稱“我喜歡”。

試問,對本該被指出的問題視而不見、對提出問題的人加以審判,導致問題一直存在,甚至反過來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那究竟是誰在傷害中國電影呢?

當然,在眾多批評中,存在惡意詆毀、存在偏見,但這是大眾文化生活中難以避免的現象,如果以此為理由而閉目塞聽,這無論對創作者本身還是對中國電影都絕非幸事。

中國的影視產業要想真正發展起來,就不能沉醉於幾部現象級的影片的票房勝利上,而應該從每一次的成功或是失敗中挖掘有價值東西,並以此為起點向更高層面進發。

《戰狼2》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所取得進步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可喜可賀;但《戰狼2》面對批評的態度及由此引起的各種口水與風波,同樣也值得中國的電影人警醒。

迅雷創始人程浩只是說了句《戰狼2》不好看,就遭到了網友們的猛烈炮火。

的確,愛國的火焰燒起來了,大家的愛國熱情被喚醒了,但這把火燒對地方了嗎?

批評不是中國電影的殺手

沒有一部電影是十全十美的,即便《戰狼2》從很多個角度來說已超越了不少國產電影,從某些層面來看甚至可以被當成一個標杆,可它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不管是敘事的節奏,還是人物的塑造,《戰狼2》都仍有做得不夠的地方。誠然,這並不影響觀眾的觀影體驗,但若僅以此為由,對所有批評、建議視而不見,那《戰狼2》的成功怕僅僅就只能是曇花一現了。

未來我們可能還會有《戰狼3》、《戰虎》、《戰豹》,但如果不能從前作中學習到什麼,那便只能是一部又一部的複製,對中國電影產業來說無益。

在美國,許多影評網站都會同時兼顧到專業人士與普通民眾兩個群體的意見與批評,以全面展示一部電影的優缺點。在中國,職業、權威的影評人較少,所以創作者才更應該去聆聽觀眾們的批評,不能只聽誇獎。

遺憾的是,這並非《戰狼2》一部電影所出現的問題,近年來,“拒絕批評”似乎已成為了中國電影行業的一個標籤。

2016年末,幾部賀歲檔大片均遭受到了口碑上的滑鐵盧。但這種失敗,非但沒有引起行業的重視,反而掀起了一場對於以豆瓣用戶為主的觀眾們的口誅筆伐。

先是黨報發表了《豆瓣電影評分惡意傷害中國電影》一文,緊接著央視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導》欄目也做出了以“對豆瓣等惡意操縱影評的網站說不”為題的報導,想將“毀壞中國電影”的帽子扣在批評這些電影的觀眾頭上。

而本該為觀眾做出引導的業內人士,卻紛紛為王家衛監製的、口碑巨差的《擺渡人》站隊,宣稱“我喜歡”。

試問,對本該被指出的問題視而不見、對提出問題的人加以審判,導致問題一直存在,甚至反過來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那究竟是誰在傷害中國電影呢?

當然,在眾多批評中,存在惡意詆毀、存在偏見,但這是大眾文化生活中難以避免的現象,如果以此為理由而閉目塞聽,這無論對創作者本身還是對中國電影都絕非幸事。

中國的影視產業要想真正發展起來,就不能沉醉於幾部現象級的影片的票房勝利上,而應該從每一次的成功或是失敗中挖掘有價值東西,並以此為起點向更高層面進發。

《戰狼2》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所取得進步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可喜可賀;但《戰狼2》面對批評的態度及由此引起的各種口水與風波,同樣也值得中國的電影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