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打不過日軍,真的是因為裝備不行嗎?

作者: 呂海峰

話說,自古以來,決定中國命運的有好幾次關鍵性的戰役,

其中一次就是中國同日本之間的甲午海戰,而就在這場戰役當中,大清朝的北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既讓當時的北洋大臣李鴻章顏面掃地,也讓大清帝國的高大威猛形象轟然倒塌,然而,這場戰役,為什麼大清帝國會敗的這麼慘,難道真的是因為北洋水師的裝備不行嗎?

首先,我們先共同回首北洋水師。它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12月17日,在當時的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

而就在成立之初,大清朝政府就對它寄予了厚望,不但每年要從當時已經捉襟見肘的財政當中,撥出大約400萬兩的白銀交給北洋水師使用,還又從世界各大造船廠買回了很多最新式的戰艦。所以,如果按照當年《美國海軍年鑒》的標準進行劃分的話,這支艦隊的實力最起碼也是東亞第一,世界第九。而前八名分別為:英國、法國、俄國、德國、西班牙、奧斯曼土耳其、義大利、美國。
所以,它既是我們中國有史以來所建立的一支最具近代化基因的海軍艦隊,也是大清王朝所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當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中國海軍。其中,主要作戰軍艦就有25艘,其它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大約有4000餘人。

當然,大清朝之所以能夠建立起這樣一支強大的海軍其實也相當不容易。當時,由於自清代入關以來,以八旗和綠營軍隊為主要軍事力量的格局,

越來越難以承受國防之重、國家之需。甚至,可以說,八旗兵、綠營兵的戰鬥力每況愈下,不僅僅是武器裝備陳舊落後,更重要的是,上百年來,由於清朝吏制的腐化和訓練的廢弛,導致在鴉☆禁☆片戰爭中,八旗兵和綠營兵是一敗塗地,被西洋列強打得狼狽不堪,到了太平天國戰爭時,更是百無一用。

於是,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清朝政府就不得不開始啟用漢人大臣李鴻章等人,並讓他們自行招募了大量的民兵來力挽狂瀾,並逐漸建立起了一支以湘軍、淮軍為主要軍事基礎的強大陸軍,然後,在此基礎之上,當時的光緒皇帝則又特命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設了一支現代化的海軍——北洋水師。先是,1879年,向英國訂造了兩艘撞擊巡洋艦揚威號、超勇號;然後,

1880年,又向德國船廠訂造鐵甲艦定遠號、鎮遠號;之後,1880年在天津又專門設立了負責海軍事務的機構——海軍營務處;兵又在1881年,選定了東北旅順和山東威海兩個地方修建了倆大海軍基地,等到北洋艦隊成型之後,其實力確實已經不容小覷。其中,鐵甲艦有倆首,即:定遠、鎮遠。裝甲防護巡洋艦有倆首,即:經遠、來遠;穹甲防護巡洋艦有三首,即:致遠、靖遠、濟遠。鋼殼撞擊巡洋艦有倆首,即:揚威號、超勇號等先進戰艦。並且,這支艦隊所配備的指揮人員也都是具有高素質,經過嚴格培訓的優秀職業軍人,比如,丁汝昌——水師提督;劉步蟾——右翼總兵等人。

然而,令人可悲可歎的是,就是這樣一支裝備優良的中國海軍,卻在甲午戰爭中,在同日軍的血戰中最後全軍覆沒。原來,先是在1895年1月19日,日軍一支主力海軍從大連灣出發,於1月30日,向北洋水師的摩天嶺炮臺發起攻擊,儘管炮臺守軍拼死作戰,但在打退日軍數次衝鋒之後,除了劉公島和日島之外,全部被日軍佔領。然後,1895年2月3日,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右亨又再次率領日軍海軍的主力部隊開始進攻北洋水師的老巢——劉公島,並在激戰好幾天之後的一個夜裡,使用魚雷艇對北洋水師進行了大規模的偷襲,之後,便如願炸傷了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之一——“定遠”,使其擱淺,基本喪失了戰鬥力。緊跟著,在2月5日,日軍聯合艦隊又再次發動進攻,雖然,北洋水師和守衛岸上的炮臺軍人奮力還擊,但最終還是丟失了日島炮臺,並損失了全部魚雷艇。等到2月9日的時候,日本海軍又擊沉了北洋水師最後一艘主力戰艦——“靖遠”,至此,北洋水師徹底戰敗,提督丁汝昌也在悲憤中自殺。甲午戰爭最終以日本的全面勝利而結束。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才導致這一支當時在世界上排名第九的超級艦隊反被小日本的一支無名艦隊給戰敗了呢?根據老呂的分析,主要原因其實有三個。一方面,由於當時清朝政府派系林立,互相不團結,援軍遲遲不到,應是北洋水師覆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在當時,這場極其慘烈的威海衛保衛戰之中,只有北洋水師在抵抗,其他的中國軍隊卻沒有任何反應。本來,1895年1月20日,日軍在榮成灣登陸成功之後,北洋水師的將領已經向山東煙臺發出告急,而山東巡撫李秉衡在接到告急之後,本來也曾經計畫出兵相助,然而,由於他和北洋大臣李鴻章不屬於同一個派系,所以,在後來,他又突然停止發派援軍,結果,此舉直接導致了威海多個炮臺出現了兵力空虛。另一方面,就在甲午戰爭前夕,儘管北洋水師的艦隊裝備很先進,但是,卻有很多軍艦的鍋爐逐漸出現了老化問題,於是,這種情況下,儘管當時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曾經多次提交了更換鍋爐的申請,但是,清朝的戶部衙門卻就是不批准。第三,北洋水師的官兵自身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即:有很多官兵都多多少少地染上了一些晚清軍隊當中的不良習氣,後勤管理腐敗,甚至,整個艦隊的日常職能,都由一些福建人給壟斷了。其中,有的士兵竟然在戰鬥當中,還敢到岸上去公然嫖妓。

總之,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打不過日軍,真的是因為裝備不行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呂海峰)

鋼殼撞擊巡洋艦有倆首,即:揚威號、超勇號等先進戰艦。並且,這支艦隊所配備的指揮人員也都是具有高素質,經過嚴格培訓的優秀職業軍人,比如,丁汝昌——水師提督;劉步蟾——右翼總兵等人。

然而,令人可悲可歎的是,就是這樣一支裝備優良的中國海軍,卻在甲午戰爭中,在同日軍的血戰中最後全軍覆沒。原來,先是在1895年1月19日,日軍一支主力海軍從大連灣出發,於1月30日,向北洋水師的摩天嶺炮臺發起攻擊,儘管炮臺守軍拼死作戰,但在打退日軍數次衝鋒之後,除了劉公島和日島之外,全部被日軍佔領。然後,1895年2月3日,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右亨又再次率領日軍海軍的主力部隊開始進攻北洋水師的老巢——劉公島,並在激戰好幾天之後的一個夜裡,使用魚雷艇對北洋水師進行了大規模的偷襲,之後,便如願炸傷了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之一——“定遠”,使其擱淺,基本喪失了戰鬥力。緊跟著,在2月5日,日軍聯合艦隊又再次發動進攻,雖然,北洋水師和守衛岸上的炮臺軍人奮力還擊,但最終還是丟失了日島炮臺,並損失了全部魚雷艇。等到2月9日的時候,日本海軍又擊沉了北洋水師最後一艘主力戰艦——“靖遠”,至此,北洋水師徹底戰敗,提督丁汝昌也在悲憤中自殺。甲午戰爭最終以日本的全面勝利而結束。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才導致這一支當時在世界上排名第九的超級艦隊反被小日本的一支無名艦隊給戰敗了呢?根據老呂的分析,主要原因其實有三個。一方面,由於當時清朝政府派系林立,互相不團結,援軍遲遲不到,應是北洋水師覆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在當時,這場極其慘烈的威海衛保衛戰之中,只有北洋水師在抵抗,其他的中國軍隊卻沒有任何反應。本來,1895年1月20日,日軍在榮成灣登陸成功之後,北洋水師的將領已經向山東煙臺發出告急,而山東巡撫李秉衡在接到告急之後,本來也曾經計畫出兵相助,然而,由於他和北洋大臣李鴻章不屬於同一個派系,所以,在後來,他又突然停止發派援軍,結果,此舉直接導致了威海多個炮臺出現了兵力空虛。另一方面,就在甲午戰爭前夕,儘管北洋水師的艦隊裝備很先進,但是,卻有很多軍艦的鍋爐逐漸出現了老化問題,於是,這種情況下,儘管當時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曾經多次提交了更換鍋爐的申請,但是,清朝的戶部衙門卻就是不批准。第三,北洋水師的官兵自身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即:有很多官兵都多多少少地染上了一些晚清軍隊當中的不良習氣,後勤管理腐敗,甚至,整個艦隊的日常職能,都由一些福建人給壟斷了。其中,有的士兵竟然在戰鬥當中,還敢到岸上去公然嫖妓。

總之,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打不過日軍,真的是因為裝備不行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呂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