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開國上將之子捐出什麼珍貴禮物?

撰文 丨 李岩 編輯 | 鄒春霞

5枚幾十年前的一級勳章讓一位已經去世的開國上將,再次走進媒體的視野。

這位老將軍是楊得志,所提到的5枚勳章,是他生前因在我軍幾個重要時期作出卓越貢獻後所獲。

8月22日,楊得志之子,原南京軍區聯勤部部長楊建華少將,將這象徵著其父親戎馬一生的五枚勳章捐贈給軍事博物館。

這其中,就包括了分量最重的一級八一勳章。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還記得,就在八一建軍節前,中央軍委頒授的也叫八一勳章。

新舊八一勳章有何不同?

會與觀眾見面

楊建華捐出的父親的5枚勳章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和一級自由獨立勳章。

接受捐贈的軍博館長董長軍用“珍貴”形容。

軍博作為國家三大館之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最高歷史文化殿堂,也是最高榮譽殿堂。

據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瞭解,當年同時獲得“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三個一級勳章的僅有144人。

這三枚勳章的頒授時間均為1955年,為了表彰革命戰爭年代建立功勳的將士。根據順序,三枚勳章分別對應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人民解放戰爭時期,

每一類勳章分為三級,其中分量最重的是一級八一勳章。

此外,冠以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兩枚勳章,是為了表彰抗美援朝的志願軍而頒發。查閱得知,朝鮮在1950年代先後5次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授勳,其中一級國旗勳章為朝鮮最高級別勳章。

楊建華在捐贈儀式上說,

“這5枚勳章實際上是老父親一生革命歷程的濃縮,也是國家給予父親的榮譽,每一枚勳章背後都是一段歷史故事。”據悉,在改造後的軍事博物館中,將設立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館,這5枚勳章預計很快會在該館跟觀眾見面。

開國上將的獎章

此次捐贈儀式,距離楊得志離開已經23年了。

1994年,楊得志將軍離世,享年83歲。離世前,他曾擔任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長,

中共中央軍委常委、副秘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委員。

他1911年生於湖南農村的一個鐵匠家庭,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並隨工農革命軍第7師到了井岡山,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戎馬一生,但凡重要戰役,都未曾缺席。

△楊得志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簡單說說,楊得志參與的那些戰役。

1934年年僅23歲的楊得志作為紅1軍團第1師1團團長,在長征中率團強渡天險烏江,繼又組織“十七勇士”突擊隊強渡大渡河。

抗日戰爭時期,他曾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5團團長,率部參加平型關戰役。

抗日戰爭勝利後,曾任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指揮石家莊戰役,平津戰役全殲傅作義“王牌”第35軍的兩個師。

建國後,楊得志在1950年兼任陝西軍區司令員,1951年2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參與指揮上甘嶺戰役。1979年1月任昆明軍區司令員,指揮雲南方向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

曾經的國家獎章

5枚勳章中分量最重的是那枚一級八一勳章。

今年7月28日,中央軍委頒授“八一勳章”和授予榮譽稱號儀式在京隆重舉行,習近平作為中央軍委主席為10人頒發勳章和證書。軍媒稱,這是時隔62年再次頒發八一勳章。

楊得志就是62年前獲得八一勳章的那批人之一。(注:1955年,一級八一勳章授予131人,兩年後又授予47人,1962年有個別補授,此後中斷。)

借由這次捐贈,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說一說新老八一勳章的不同。

先來看看新舊兩枚八一勳章的樣子,1955年頒發的八一勳章無上掛,整體呈鈍角五角形,各夾角間有飾紋。主體圖案位於中間紅色圓圈內,為閃光的“八一”軍徽。勳章的三個不同級別在外觀上略有差異:一級為全金色;二級中間主體圖案、外圈五角為金色,夾角間飾紋為銀色;三級八一勳章僅中間主體圖案為金色,其餘為銀色。

△新八一勳章

從高清圖中也可以看出,新的八一勳章雖然中心主體圖案同樣為軍徽,但相比之前,多出了許多設計項目。據悉,該勳章為純金打造,重約203克。

此外,更重要的區別是,新舊兩枚勳章的定位並不一樣,從而也決定了被授予人有所不同。

1955年所授八一勳章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八一勳章”,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並由國家主席授予,屬於國家勳章。

而新設的“八一勳章”,是由中央軍委決定、中央軍委主席簽發證書並頒授的軍隊最高榮譽。根據2015年底頒佈的《關於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的意見》,新確立的功勳榮譽表彰制度下,最高級別的國家勳章應為“共和國勳章”。

資料 | 中國網 上觀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校對 | 李喆

楊得志參與的那些戰役。

1934年年僅23歲的楊得志作為紅1軍團第1師1團團長,在長征中率團強渡天險烏江,繼又組織“十七勇士”突擊隊強渡大渡河。

抗日戰爭時期,他曾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5團團長,率部參加平型關戰役。

抗日戰爭勝利後,曾任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指揮石家莊戰役,平津戰役全殲傅作義“王牌”第35軍的兩個師。

建國後,楊得志在1950年兼任陝西軍區司令員,1951年2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參與指揮上甘嶺戰役。1979年1月任昆明軍區司令員,指揮雲南方向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

曾經的國家獎章

5枚勳章中分量最重的是那枚一級八一勳章。

今年7月28日,中央軍委頒授“八一勳章”和授予榮譽稱號儀式在京隆重舉行,習近平作為中央軍委主席為10人頒發勳章和證書。軍媒稱,這是時隔62年再次頒發八一勳章。

楊得志就是62年前獲得八一勳章的那批人之一。(注:1955年,一級八一勳章授予131人,兩年後又授予47人,1962年有個別補授,此後中斷。)

借由這次捐贈,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說一說新老八一勳章的不同。

先來看看新舊兩枚八一勳章的樣子,1955年頒發的八一勳章無上掛,整體呈鈍角五角形,各夾角間有飾紋。主體圖案位於中間紅色圓圈內,為閃光的“八一”軍徽。勳章的三個不同級別在外觀上略有差異:一級為全金色;二級中間主體圖案、外圈五角為金色,夾角間飾紋為銀色;三級八一勳章僅中間主體圖案為金色,其餘為銀色。

△新八一勳章

從高清圖中也可以看出,新的八一勳章雖然中心主體圖案同樣為軍徽,但相比之前,多出了許多設計項目。據悉,該勳章為純金打造,重約203克。

此外,更重要的區別是,新舊兩枚勳章的定位並不一樣,從而也決定了被授予人有所不同。

1955年所授八一勳章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八一勳章”,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並由國家主席授予,屬於國家勳章。

而新設的“八一勳章”,是由中央軍委決定、中央軍委主席簽發證書並頒授的軍隊最高榮譽。根據2015年底頒佈的《關於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的意見》,新確立的功勳榮譽表彰制度下,最高級別的國家勳章應為“共和國勳章”。

資料 | 中國網 上觀新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校對 | 李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