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雲南定了一個目標: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要過上這樣的生活

雲南網訊8月15日,雲南省人民政府網站發佈了《雲南省脫貧攻堅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準。

雲南特有15個少數民族貧困發生率高

我省集邊疆、民族、貧困、山區“四位一體”,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在《規劃》中顯示,

2015年,雲南全省總人口4741.8萬人,截至2015年底全省有47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8個貧困縣、4277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12.7%。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主要分佈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邊遠山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和邊境地區,其中,少數民族貧困人口占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43.4%。我省特有15個少數民族有貧困人口191.8萬人,貧困發生率28.2%、高出全省15.5%;部分少數民族處於深度貧困和整體貧困狀態,特別是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人口占全省貧困人口的比例高達80%以上。

“十二五”雲南扶貧攻堅成效明顯

“十二五”期間,雲南農村貧困人口數量從2010年的1468萬人減少到2015年的471萬人,5年累計脫貧997萬人,累計減貧率達67.9%。2015年,貧困地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0年的3251元增加為7070元,

累計增長1.18倍,比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增幅高26.8%,年均增幅達16.8%,比全省年均增幅高3.1個%,“十二五”期間,增速連續5年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另外,省級以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由2010年的26.67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61.12億元,年均增長18.04%。5年累計投入244.3億元,其中,中央投入188.33億元、省級投入55.97億元。

2020年總體目標是這樣的

《規劃》對2020年脫貧的總體目標及其標準進行了詳細規定。總體目標是: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省平均水準,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省平均水準。

具體實施目標為:到2020年,實現現行標準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退出、貧困縣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基本解決。

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認定要符合6項內容及標準: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標、有安全穩固住房、適齡青少年就學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社會養老有保障、享受1項以上扶貧政策項目資金幫扶。

建檔立卡貧困村退出考核9項內容及標準:貧困發生率低於3%;道路硬化到村、通動力電、通廣播電視、通網路寬頻、飲水有保障、衛生室建設達標、有公共活動場所、適齡兒童有學上。

貧困縣摘帽考核5項內容及標準:貧困發生率低於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準、貧困村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至少享受1項扶貧政策專案資金支持、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通過國家督導評估.

到2020年 雲南扶貧要做這9件事

根據《規劃》,雲南將著力實施產業發展、轉移就業、易地安居、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保護、兜底保障、社會扶貧和提升貧困地區區域發展能力等9項建設任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提升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

產業:“十三五”期間,雲南將根據市場需求、資源稟賦和生產要素供給條件,圍繞全省重點產業,結合貧困地區的不同特點,發揮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的帶動作用,構建“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特”的特色產業發展體系,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增加收入。

送技進村助農致富

就業:以貧困戶勞動力充分就業為核心,推進轉移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扶貧行動,開展區間轉移和創業帶動,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收脫貧。

瑤山鄉“興邊富民”示範村

易地安居:抓住國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機遇,瞄準“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妥實施搬遷安置,促進搬遷群眾穩定脫貧,做到實施一個項目、安置一方群眾、實現一方脫貧。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讓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

雲南墨江雅邑中心學校學生接受捐贈

教育:按照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等聯合印發的《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要求,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到2020年,貧困地區教育總體發展水準顯著提升,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保障貧困家庭適齡兒童都可以上學,在各教育階段中均獲得從入學到畢業的全程資助,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

健康: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加強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採取有力措施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解決貧困地區群眾看病難就醫難問題,全面提高貧困人口健康水準。

大理羅時江濕地

生態保護:結合生態功能區劃,處理好生態保護與扶貧開發的關係,實施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發展綠色經濟,使貧困人口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就業脫貧,探索生態脫貧新路子,把我省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兜底保障:實施《雲南省社會保障精准扶貧行動計畫》,統籌社會救助體系,完善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社會救助制度,健全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實現社會保障兜底。

社會扶貧:發揮中央國家機關定點扶貧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引領示範作用,凝聚國際國內各方面力量,進一步提升貧困人口幫扶精准度和幫扶效果,形成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提升貧困地區區域發展能力: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境地區為重點,統籌規劃,加大投入,整體推進,加強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準,夯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

貧困縣摘帽考核5項內容及標準:貧困發生率低於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準、貧困村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至少享受1項扶貧政策專案資金支持、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通過國家督導評估.

到2020年 雲南扶貧要做這9件事

根據《規劃》,雲南將著力實施產業發展、轉移就業、易地安居、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保護、兜底保障、社會扶貧和提升貧困地區區域發展能力等9項建設任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提升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

產業:“十三五”期間,雲南將根據市場需求、資源稟賦和生產要素供給條件,圍繞全省重點產業,結合貧困地區的不同特點,發揮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的帶動作用,構建“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特”的特色產業發展體系,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增加收入。

送技進村助農致富

就業:以貧困戶勞動力充分就業為核心,推進轉移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扶貧行動,開展區間轉移和創業帶動,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收脫貧。

瑤山鄉“興邊富民”示範村

易地安居:抓住國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機遇,瞄準“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妥實施搬遷安置,促進搬遷群眾穩定脫貧,做到實施一個項目、安置一方群眾、實現一方脫貧。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讓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有保障。

雲南墨江雅邑中心學校學生接受捐贈

教育:按照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等聯合印發的《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要求,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到2020年,貧困地區教育總體發展水準顯著提升,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保障貧困家庭適齡兒童都可以上學,在各教育階段中均獲得從入學到畢業的全程資助,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

健康: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加強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採取有力措施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解決貧困地區群眾看病難就醫難問題,全面提高貧困人口健康水準。

大理羅時江濕地

生態保護:結合生態功能區劃,處理好生態保護與扶貧開發的關係,實施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發展綠色經濟,使貧困人口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就業脫貧,探索生態脫貧新路子,把我省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兜底保障:實施《雲南省社會保障精准扶貧行動計畫》,統籌社會救助體系,完善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社會救助制度,健全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實現社會保障兜底。

社會扶貧:發揮中央國家機關定點扶貧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引領示範作用,凝聚國際國內各方面力量,進一步提升貧困人口幫扶精准度和幫扶效果,形成脫貧攻堅強大合力。

提升貧困地區區域發展能力: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境地區為重點,統籌規劃,加大投入,整體推進,加強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準,夯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