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兵以人靈,人以兵顯”談金庸筆下的四位大刀客

刀是我國古代一種單刃的砍殺兵器,由刀身和刀柄構成,刀身較長,脊厚刃薄,適於劈砍。若是論年齡,刀可以說是劍的老大哥,早在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便用石頭、蚌殼、獸骨打制出了各種形狀的刀。

古人不僅把刀作為勞動工具,還隨身攜帶作為防身自衛的兵器。早在黃帝時代就有一種用玉石磨製成的刀,刀身十分精緻,並刻有花紋圖案,專門用作儀仗飾物。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青銅兵器便是銅刀,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可謂青銅兵器的始祖。秦漢時期,鋼鐵問世以後,刀的製作工藝得到極大的改善。形制上刀身加長,並且已有專門的戰刀和佩刀之分。
佩刀講究式樣別致,鑲飾美觀而戰刀則注重質地堅韌,作工精良。在當時諸國戰爭中,兵車已漸漸退出戰場,取而代之的騎兵隊成為了作戰主力,馳騁千里疆場。因此單純的刺兵器不足以發揮效力,適合劈砍揮殺的鋼刀越來越成為“熱門”兵器。不僅需求量急劇增加,而且對鋼刀的製作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三國時劉備令工匠造刀五千把;孫權命造刀一萬把;司馬炎也曾一次令人造刀八千把。
那時刀已當之無愧地成為主要兵器之一。在戰場上的廝殺格鬥中,許多將領往往長矛短刀並用,遠刺近劈,威力無比。西漢時大將李廣之子李敢便是“左持長矛,右執短刀,躍馬陷戰”。刀自東漢起迅速取代了劍成為東漢以後整個封建時代最普及的兵器,直到今天,狹刃彎刀(指揮刀)還是各國軍隊的軍官和儀仗隊舉行慶典時必不可少的佩飾禮器。而我國傳統的單刀也是國際武術錦標賽的常規器械,
國際武聯從世界武術錦標賽的31個項目中,向國際奧會推薦8個武術套路個人專案列入奧運會比賽專案,其中便有男子刀術。

在起於港臺的新派武俠小說中,當然對刀和刀術有很多描寫,然而跟劍比起來,

似乎總要低一頭,好象使用刀的武林人物便沒有使劍的境界高,所幸的是,在幾位大師筆下,還是出現了不少名刀和使刀的高手的,不致埋沒了刀這種與劍齊名的重要兵器。古龍在幾位大師中算是對刀比較鍾愛的,他筆下的小李飛刀、小樓一夜聽春雨、天王斬鬼刀、傅紅雪那柄墨刀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長青在這裡想談的是金庸筆下的四位大刀客。

一:胡一刀

長青稱胡一刀為金庸筆下的第一刀客:一個粗豪醜陋的漢子,一柄凜然自威的鋼刀,天空滿飄著鵝毛大雪,旁邊俏立著一位溫柔的佳人,構成了一幅關外的雪景圖。他名字中便有這個“刀”字,胡一刀自己解釋這個名字“我姓胡,生平只要遇到做壞事的,立時一刀殺了,所以名字叫做胡一刀”,正是人如其名,胡一刀正像他所使用的那柄鋼刀,威猛絕倫,傲然不群。然而這樣一條張飛般的猛漢子,為了怕自己死後夫人殉情而孩子無人疼愛,竟然大哭了出來,正是“憐妻未必不豪傑,愛子卻也真丈夫”!為了苗人鳳和自己決鬥時心無牽掛,累死五匹馬一夜之間來回六百里斬了苗人鳳大敵的人頭,且直待第二日大戰後才拿出人頭說出經過,大方磊落,這樣的男兒,才配擁有胡夫人這樣的妻子、苗人鳳這樣的朋友和對手。

胡家刀法可稱是金庸小說裡最著名的刀法了,首創者飛天狐狸為闖王李自成貼身四大侍衛之首,且武功遠遠勝過其他三大侍衛聯手,此後歷代傳人憑此刀法稱雄武林,傳到胡一刀手裡更是新添了不少變化高招,這路刀法已超越了“展、抹、鉤、剁、砍、劈”六字訣,不僅“天”(刀背)、“地”(刀口)兩部分運用得出神入化,而且“君”(柄中)、“親”(護手)、“師”(柄後)三部分也能防身攻敵,胡一刀憑這路刀法與金面佛鬥成平手,幾無敵於天下,可見刀法威力。

二:胡斐

胡斐是胡一刀之子,父子兩人占了金庸四大刀客之兩席,似乎有些偏向,然而金庸筆下的刀法以胡家刀法筆墨最多,胡斐更是罕有的幾位精於刀法的男主角之一,且是《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兩部小說的主角(金庸說過,雪山飛狐的主人公應該是胡一刀,但是按照一般常規說法,胡斐仍算是主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胡斐僅是習得胡一刀留下的刀譜,刀法雖精,但都是前人所創,自己並無創新,武功終究未入大師行列,不及其父胡一刀,只能列在第二。

胡斐憑胡家刀法縱橫江湖,勝敵無數,一般的一流高手在他刀下亦難過百招,袁紫衣得神尼悉心傳授,更得天池怪俠和紅花會眾當家常常點撥,武功之高世所少有,然真實功夫終究還是不敵胡斐掌中單刀。他更以一路胡家快刀與劍法天下獨步的無塵大戰數百招不落下風,實是驚人的戰績了,無塵劍法之高,料來便是胡一刀、苗人鳳出手也未必能勝得一招半式,胡斐一個後生小子,竟和無塵鬥成平手,雖說是年輕人一股血氣方剛的韌勁,然刀法之高終究也是不言而明瞭。我喜歡《飛狐外傳》這部小說,有一多半是因為喜歡程靈素,程靈素可以說是金庸筆下的我最喜歡的女子之一,胡斐不知是因為戀袁紫衣在先還是嫌棄她平平的外貌,竟是不能接受她,每當看到程靈素為胡斐吸毒而死時,長青總是神情鬱鬱,胸口如壓巨石,這樣的好女子,怎麼沒遇到真正愛自己而又值得自己愛的男子呢?因此儘管金庸說胡斐是真正的俠,長青還是無法欣賞他,總覺得他根本無法望其父之項背。這麼說不免攙雜了個人感情,但是每當提到胡斐,首先想到的詞彙竟總是“有眼無珠”四字。(本文是討論刀和刀客,本和程靈素無關,但一提到飛狐外傳總忍不住要說幾句)

三:血刀老祖

看到這個名字,可能朋友們要大跌眼鏡,金庸筆下四大刀客中這老淫僧竟占了一席?!其實不談善惡,只論武功,談到金庸所寫的刀和刀法,實在不能不提血刀,不能不提《血刀經》,不能不提血刀老祖!

在談血刀之前,先談點題外話——關於連城訣這部小說。連城訣是金庸的一部比較不重要的小說,篇幅並不長,大概是“長中篇”或“小長篇”的格局,讀者們對之似乎是貶多褒少,金庸小說素有“七上八下”之說,幾乎所有讀者都把《連城訣》列在“八下”之中,可長青卻對之十分喜愛,個人認為即便是在金庸的小說中,《連》也可排在前列,這部小說雖不長,但結構嚴密,情節跌盪,書中表現出來的江湖竟飄浮著一股森森鬼氣,令人毛骨悚然,江湖之險惡,人心之難測,躍然於紙上,而主人公狄雲之人生苦境令人直是不忍一睹,感染力是相當不弱的,長青向從沒讀過金庸的朋友介紹金庸小說,長的推薦倚天,短的推薦連城,倒也成功拉了不少人進門,記得高中時向一從不看武俠的同學推薦金庸小說,先說的是《笑傲江湖》,該同學未讀完第一本竟說再也看不下去了,長青認為他沒有“金庸”細胞,失望之餘報著試一試的心態又推薦了《連城訣》,誰料他竟然拼著半夜沒睡一口氣讀完全書,第二天和長青討論良久,長篇大論口若懸河,還為之寫了一篇隨筆,令人瞠目。

言歸正傳,長青認為血刀是金庸所有作品中最有特點、最神秘的刀,不輸于古龍筆下的“小樓一夜聽春雨”,一柄暗赤色的緬刀,如同一條血色的毒蛇,提到血刀,長青腦中首先出現一幅圖畫:月正當空,圓如冰輪,一個寬袍大袖、面目猙獰的僧人站在山巔,袍袖隨風而動,他嘴裡咬著那柄毒蛇般的血刀,惡狠狠望著眼前的十幾個敵人。《血刀經》是武林中頂尖的邪派武功典籍,血刀刀法以“快、准、狠”為特點,且都到了極至,血刀老祖持之力鬥群雄,殺人如麻,且言道“月圓之夜,此刀需飲人鮮血”,震懾之威,不下於刀法之利。狄雲也練成此刀法,並成為血刀的新主人,恐怕此刀日後再不必飲人鮮血,不知光華是否真的會漸黯?

四:胡逸之

“百勝刀王”胡逸之在《鹿鼎記》中如曇花一現,出場不久便即如鴻飛而去,然而卻給長青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武林中大名鼎鼎、風流倜儻的“美刀王”,竟會甘為陳圓圓做一個挑糞澆菜的菜農,憑他武功,迫陳圓圓與其遠走高飛可謂易如反掌,但他不但不對陳圓圓稍有不敬,連與她說的每一句話都深記腦中,這一個“癡”字怎生了得?

說到刀法,從胡逸之的綽號便可看出,敢稱“刀王”,且是“百勝”。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傲氣?與馮錫範在船上一戰,刀刀搶攻,斬人要害,刀法之狠辣迅捷,令這個不可一世的“一劍無血”心驚不已,僅此一戰,胡逸之武功在《鹿鼎記》中當可排在前五。而這一戰也是《鹿》中罕見的一場精彩打鬥,馮錫範自出場便自高自大,目中無人,而也確有驚人藝業,雖是靠暗算傷了陳近南,但其本身武功也當不在陳近南之下,江湖中罕有對手,但江心木船一戰,在胡逸之迅猛的快刀攻擊之下,竟處於下風,最後不得不遁水而逃,令人痛快。以此功績,列這位“美刀王”為四大刀客之一。

為了怕自己死後夫人殉情而孩子無人疼愛,竟然大哭了出來,正是“憐妻未必不豪傑,愛子卻也真丈夫”!為了苗人鳳和自己決鬥時心無牽掛,累死五匹馬一夜之間來回六百里斬了苗人鳳大敵的人頭,且直待第二日大戰後才拿出人頭說出經過,大方磊落,這樣的男兒,才配擁有胡夫人這樣的妻子、苗人鳳這樣的朋友和對手。

胡家刀法可稱是金庸小說裡最著名的刀法了,首創者飛天狐狸為闖王李自成貼身四大侍衛之首,且武功遠遠勝過其他三大侍衛聯手,此後歷代傳人憑此刀法稱雄武林,傳到胡一刀手裡更是新添了不少變化高招,這路刀法已超越了“展、抹、鉤、剁、砍、劈”六字訣,不僅“天”(刀背)、“地”(刀口)兩部分運用得出神入化,而且“君”(柄中)、“親”(護手)、“師”(柄後)三部分也能防身攻敵,胡一刀憑這路刀法與金面佛鬥成平手,幾無敵於天下,可見刀法威力。

二:胡斐

胡斐是胡一刀之子,父子兩人占了金庸四大刀客之兩席,似乎有些偏向,然而金庸筆下的刀法以胡家刀法筆墨最多,胡斐更是罕有的幾位精於刀法的男主角之一,且是《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兩部小說的主角(金庸說過,雪山飛狐的主人公應該是胡一刀,但是按照一般常規說法,胡斐仍算是主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胡斐僅是習得胡一刀留下的刀譜,刀法雖精,但都是前人所創,自己並無創新,武功終究未入大師行列,不及其父胡一刀,只能列在第二。

胡斐憑胡家刀法縱橫江湖,勝敵無數,一般的一流高手在他刀下亦難過百招,袁紫衣得神尼悉心傳授,更得天池怪俠和紅花會眾當家常常點撥,武功之高世所少有,然真實功夫終究還是不敵胡斐掌中單刀。他更以一路胡家快刀與劍法天下獨步的無塵大戰數百招不落下風,實是驚人的戰績了,無塵劍法之高,料來便是胡一刀、苗人鳳出手也未必能勝得一招半式,胡斐一個後生小子,竟和無塵鬥成平手,雖說是年輕人一股血氣方剛的韌勁,然刀法之高終究也是不言而明瞭。我喜歡《飛狐外傳》這部小說,有一多半是因為喜歡程靈素,程靈素可以說是金庸筆下的我最喜歡的女子之一,胡斐不知是因為戀袁紫衣在先還是嫌棄她平平的外貌,竟是不能接受她,每當看到程靈素為胡斐吸毒而死時,長青總是神情鬱鬱,胸口如壓巨石,這樣的好女子,怎麼沒遇到真正愛自己而又值得自己愛的男子呢?因此儘管金庸說胡斐是真正的俠,長青還是無法欣賞他,總覺得他根本無法望其父之項背。這麼說不免攙雜了個人感情,但是每當提到胡斐,首先想到的詞彙竟總是“有眼無珠”四字。(本文是討論刀和刀客,本和程靈素無關,但一提到飛狐外傳總忍不住要說幾句)

三:血刀老祖

看到這個名字,可能朋友們要大跌眼鏡,金庸筆下四大刀客中這老淫僧竟占了一席?!其實不談善惡,只論武功,談到金庸所寫的刀和刀法,實在不能不提血刀,不能不提《血刀經》,不能不提血刀老祖!

在談血刀之前,先談點題外話——關於連城訣這部小說。連城訣是金庸的一部比較不重要的小說,篇幅並不長,大概是“長中篇”或“小長篇”的格局,讀者們對之似乎是貶多褒少,金庸小說素有“七上八下”之說,幾乎所有讀者都把《連城訣》列在“八下”之中,可長青卻對之十分喜愛,個人認為即便是在金庸的小說中,《連》也可排在前列,這部小說雖不長,但結構嚴密,情節跌盪,書中表現出來的江湖竟飄浮著一股森森鬼氣,令人毛骨悚然,江湖之險惡,人心之難測,躍然於紙上,而主人公狄雲之人生苦境令人直是不忍一睹,感染力是相當不弱的,長青向從沒讀過金庸的朋友介紹金庸小說,長的推薦倚天,短的推薦連城,倒也成功拉了不少人進門,記得高中時向一從不看武俠的同學推薦金庸小說,先說的是《笑傲江湖》,該同學未讀完第一本竟說再也看不下去了,長青認為他沒有“金庸”細胞,失望之餘報著試一試的心態又推薦了《連城訣》,誰料他竟然拼著半夜沒睡一口氣讀完全書,第二天和長青討論良久,長篇大論口若懸河,還為之寫了一篇隨筆,令人瞠目。

言歸正傳,長青認為血刀是金庸所有作品中最有特點、最神秘的刀,不輸于古龍筆下的“小樓一夜聽春雨”,一柄暗赤色的緬刀,如同一條血色的毒蛇,提到血刀,長青腦中首先出現一幅圖畫:月正當空,圓如冰輪,一個寬袍大袖、面目猙獰的僧人站在山巔,袍袖隨風而動,他嘴裡咬著那柄毒蛇般的血刀,惡狠狠望著眼前的十幾個敵人。《血刀經》是武林中頂尖的邪派武功典籍,血刀刀法以“快、准、狠”為特點,且都到了極至,血刀老祖持之力鬥群雄,殺人如麻,且言道“月圓之夜,此刀需飲人鮮血”,震懾之威,不下於刀法之利。狄雲也練成此刀法,並成為血刀的新主人,恐怕此刀日後再不必飲人鮮血,不知光華是否真的會漸黯?

四:胡逸之

“百勝刀王”胡逸之在《鹿鼎記》中如曇花一現,出場不久便即如鴻飛而去,然而卻給長青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武林中大名鼎鼎、風流倜儻的“美刀王”,竟會甘為陳圓圓做一個挑糞澆菜的菜農,憑他武功,迫陳圓圓與其遠走高飛可謂易如反掌,但他不但不對陳圓圓稍有不敬,連與她說的每一句話都深記腦中,這一個“癡”字怎生了得?

說到刀法,從胡逸之的綽號便可看出,敢稱“刀王”,且是“百勝”。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傲氣?與馮錫範在船上一戰,刀刀搶攻,斬人要害,刀法之狠辣迅捷,令這個不可一世的“一劍無血”心驚不已,僅此一戰,胡逸之武功在《鹿鼎記》中當可排在前五。而這一戰也是《鹿》中罕見的一場精彩打鬥,馮錫範自出場便自高自大,目中無人,而也確有驚人藝業,雖是靠暗算傷了陳近南,但其本身武功也當不在陳近南之下,江湖中罕有對手,但江心木船一戰,在胡逸之迅猛的快刀攻擊之下,竟處於下風,最後不得不遁水而逃,令人痛快。以此功績,列這位“美刀王”為四大刀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