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株洲青少年交響樂團“登陸”央視、人民日報

視頻截圖。

視頻截圖。

株洲市青少年交響樂團的團員們演奏。

株洲新聞網綜合8月16日訊日前,炎帝神農祭祀大典暨兩岸青少年音樂會在株洲舉行。11日晚,第十七屆湖湘文化之旅“青春暢想 樂動兩岸”——海峽兩岸青少年音樂會在株洲神農大劇院奏響,

來自上海、臺灣和株洲的青少年樂團精彩的演出博得了現場觀眾的一陣陣熱烈掌聲。CCTV4海峽兩岸欄目、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中國臺灣網、湖南新聞聯播等相繼推出報導。

李乾龍在致辭中表示,期待為兩岸青少年的溝通搭建橋樑,加深兩岸共同的理解,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株洲青少年交響樂團團長吳安浩與臺灣先嗇宮青少年民樂團榮譽團長李乾龍互贈禮品。

相關新聞:第十七屆"湖湘文化之旅"海峽兩岸青少年音樂會舉行

【相關連結】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08月14日 第 04 版)記者 柴逸扉 文/圖

我驕傲,我是炎黃子孫

——兩岸同胞在湘共祭神農炎帝

參加祭祀的臺灣同胞代表、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名譽理事長李乾龍恭讀祭文。

古樂悠悠,香煙嫋嫋;鹿原陂上,神農寢地。

8月11日,“丁酉年海峽兩岸炎帝神農祭祀大典”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炎帝陵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600多名代表聚集于此,依照中國傳統禮儀參加祭祀活動,共同緬懷中華民族的偉大祖先。

共祭炎帝神農

上午7時許,來自海峽兩岸的代表已經乘坐大巴來到雲霧繚繞的炎帝陵外,

等待著祭祀典禮正式開始。他們當中有白髮蒼蒼、步履蹣跚的老人,也有稚氣未脫、眼神中充滿好奇的少年。不論是誰,此時都被眼前參加祭祀的儀仗隊和樂隊的陣容所驚訝,連連感歎“太壯觀了”!

7時30分,儀式正式開始。兩岸同胞跟隨儀仗隊從炎帝陵入口廣場出發,穿過闕門,步入祭祀大道。擊鼓九通,鳴金九響,鳴炮奏樂。身穿古裝的年輕小夥抬著供品莊重地將三牲五穀、時鮮供品敬獻於供品臺上。

來自大陸的各方代表及臺灣28個神農宮廟主委分別向炎帝神像敬香及獻上花籃。

“炎帝神農,繼天立極。以火德王,代位庖犧……交流融合,宏開勝景。本固邦強,中華永興。”隨後,參加祭祀的臺灣同胞代表、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名譽理事長李乾龍恭讀祭文。全體參祭人員向炎帝神像三鞠躬,虔誠致敬,深情緬懷中華民族始祖炎帝,表達對他的無限敬仰之情。

祭祀大道的典禮完成後,祭祀隊伍在幡旗、九節龍、禮儀隊伍的引導下,穿過神農大殿后廊、謁陵廣場、午門,來到炎帝陵殿前,舉行祖陵祭祀儀式。兩岸嘉賓再度依次向始祖炎帝敬香、行禮。整個過程肅穆而隆重。

據統計,自2010年以來,湖南株洲已連續8年舉辦了“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祭”系列活動,吸引了島內100多家神農宮、100多個團組、逾8000人次自發來炎帝陵謁祖祭陵。

賡續血脈親情

“我從小學課本上就學到過關於炎帝的故事,尤其是‘神農嘗百草’的典故,讓我對中華民族偉大祖先的濟世情懷充滿了敬仰。”鄭又瑄是臺灣中原大學的一名學生,第一次來大陸祭拜始祖炎帝的他對神農氏的傳說十分熟悉。他告訴記者,除了課本上學到過這些知識,每到重要節日,家人都會一起到附近的廟宇祭拜炎帝,緬懷炎帝的事蹟。“所以我這次能親自到炎帝陵的所在地參與祭祀,感到榮幸。”

同樣來自臺灣的大學生劉庭瑋也表示,兩岸本來就是一家人,這種相同的文化無形中就把兩岸同胞連在一起,無法割捨。“我們在臺灣要經常祭拜炎帝,現在來到大陸能和這邊的同胞一起參與規模更大、禮節更完備的祭祀活動,從實際行動中體會了兩岸的同根同源,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我們家的祖輩200多年前從福建漳州赴台,迄今為止整個家族仍然保留著祭祀炎帝的習慣。這說明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共為炎黃子孫。我們的根就是在大陸,這也是協會發起在炎帝陵進行祭祖的原因。”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會長游炎川表示,截至目前,協會已組織5次活動,安排臺灣各社團來炎帝陵祭祖。尤其近年來,活動增加了年輕人參與的比重,以促進臺灣青少年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加深兩岸青少年的交流理解。

促進兩岸交流

《臺灣追想曲》《新龍舞》《炎帝傳奇》……8月11日晚上,“青春暢想樂動兩岸”——海峽兩岸青少年音樂會在株洲神農大劇院舉行。來自上海、臺灣和湖南株洲的青少年樂團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音樂交流。精彩的表演博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青年是兩岸交流的未來,兩岸同胞有著共同的祖先,擁有共同的文化。同根同源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信仰讓大家有著更多共同語言。”活動開始前,株洲市委書記毛騰飛表示,在祭祖活動之後,兩岸青少年又通過音樂的紐帶聯繫在一起,通過互動交流增進了友誼。

臺灣先嗇宮負責人王淑玲認為,兩岸青年之間要增進瞭解、建立友誼,需要通過更多的互動交流活動來實現。“比如我們社團下屬的青少年民樂團這次來大陸與上海、湖南的學生一起同台演奏、切磋技藝,相互間的交流溝通要遠比他們走馬觀花式的旅遊更深入。”

“能夠到大陸來表演民族音樂演奏,尤其是能參與炎帝陵祭祀中鼓樂演奏的環節,我真的感到很自豪。”作為先嗇宮青少年民樂團的成員,臺灣學生黃佳慈對此行感受頗深。談及當下島內青少年對中華傳統文化瞭解缺失的情況,黃佳慈表示,音樂是大家所喜愛的藝術形式,通過民族音樂的普及、流傳,這不失為一種吸引臺灣年輕人熱愛、瞭解中華文化的一種重要形式。

祭祀大道的典禮完成後,祭祀隊伍在幡旗、九節龍、禮儀隊伍的引導下,穿過神農大殿后廊、謁陵廣場、午門,來到炎帝陵殿前,舉行祖陵祭祀儀式。兩岸嘉賓再度依次向始祖炎帝敬香、行禮。整個過程肅穆而隆重。

據統計,自2010年以來,湖南株洲已連續8年舉辦了“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祭”系列活動,吸引了島內100多家神農宮、100多個團組、逾8000人次自發來炎帝陵謁祖祭陵。

賡續血脈親情

“我從小學課本上就學到過關於炎帝的故事,尤其是‘神農嘗百草’的典故,讓我對中華民族偉大祖先的濟世情懷充滿了敬仰。”鄭又瑄是臺灣中原大學的一名學生,第一次來大陸祭拜始祖炎帝的他對神農氏的傳說十分熟悉。他告訴記者,除了課本上學到過這些知識,每到重要節日,家人都會一起到附近的廟宇祭拜炎帝,緬懷炎帝的事蹟。“所以我這次能親自到炎帝陵的所在地參與祭祀,感到榮幸。”

同樣來自臺灣的大學生劉庭瑋也表示,兩岸本來就是一家人,這種相同的文化無形中就把兩岸同胞連在一起,無法割捨。“我們在臺灣要經常祭拜炎帝,現在來到大陸能和這邊的同胞一起參與規模更大、禮節更完備的祭祀活動,從實際行動中體會了兩岸的同根同源,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我們家的祖輩200多年前從福建漳州赴台,迄今為止整個家族仍然保留著祭祀炎帝的習慣。這說明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共為炎黃子孫。我們的根就是在大陸,這也是協會發起在炎帝陵進行祭祖的原因。”中華神農大帝協進會會長游炎川表示,截至目前,協會已組織5次活動,安排臺灣各社團來炎帝陵祭祖。尤其近年來,活動增加了年輕人參與的比重,以促進臺灣青少年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加深兩岸青少年的交流理解。

促進兩岸交流

《臺灣追想曲》《新龍舞》《炎帝傳奇》……8月11日晚上,“青春暢想樂動兩岸”——海峽兩岸青少年音樂會在株洲神農大劇院舉行。來自上海、臺灣和湖南株洲的青少年樂團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音樂交流。精彩的表演博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青年是兩岸交流的未來,兩岸同胞有著共同的祖先,擁有共同的文化。同根同源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信仰讓大家有著更多共同語言。”活動開始前,株洲市委書記毛騰飛表示,在祭祖活動之後,兩岸青少年又通過音樂的紐帶聯繫在一起,通過互動交流增進了友誼。

臺灣先嗇宮負責人王淑玲認為,兩岸青年之間要增進瞭解、建立友誼,需要通過更多的互動交流活動來實現。“比如我們社團下屬的青少年民樂團這次來大陸與上海、湖南的學生一起同台演奏、切磋技藝,相互間的交流溝通要遠比他們走馬觀花式的旅遊更深入。”

“能夠到大陸來表演民族音樂演奏,尤其是能參與炎帝陵祭祀中鼓樂演奏的環節,我真的感到很自豪。”作為先嗇宮青少年民樂團的成員,臺灣學生黃佳慈對此行感受頗深。談及當下島內青少年對中華傳統文化瞭解缺失的情況,黃佳慈表示,音樂是大家所喜愛的藝術形式,通過民族音樂的普及、流傳,這不失為一種吸引臺灣年輕人熱愛、瞭解中華文化的一種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