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四明山筍乾菜,那一碗曬在陽光裡的外婆菜

中國人愛吃乾菜。在早餐花色層出不窮的今天,一碗稀飯,一疊乾菜,味道寡而不淡,齒貝張合間,呲溜悉索,不大一會兒就吃得肚皮溜圓,連早晨的起床氣似乎都一塊嚼碎咽到肚子裡去了。

不過如今很少還有人家自己醃乾菜了,還在堅持做的大多都是外婆奶奶輩的了。雖然自己做來未必就比超市貨架上擺著的好吃,但勝在安全,以及那麼一點點的帶著溫馨煙火氣的生活感。

這就是為什麼,在吃過這樣那樣的鹹菜之後,

在聽過因為魯迅先生而名揚四海的紹興梅乾菜之後,離開家的我們最想念的還是外婆做的那一碗筍乾菜烤肉。

最好的筍乾菜

沒錯,我說的就是最好的,拋開一切個人口味以及對於家鄉、對於親情的主觀偏愛,最好的筍乾菜,就在四明山。

四明山的筍乾菜,

起源已不可考,只知道這是一個很久以前的故事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早在明代,它就作為貢品進京,以慕天顏,進龍嘴,臥龍胃,最後化作“珍惜菜肴”的一句金口判詞,成為乾菜界的傳說。

也因其色澤黃亮,味甘濃香,口感鮮嫩,而向來為人們所喜愛。在從前那個車馬慢,大家都沒多少錢的年代,儲存持久、攜帶方便、四季皆宜的筍乾菜漸漸地成了飯桌上的家常。

有竹子的地方就有筍乾菜。在四明山,幾乎家家戶戶都做筍乾菜。

因為手作,因而珍惜

在四明山, 做筍乾菜,是一件大事。

所謂筍乾菜就先要有乾菜為底,乾菜的原料是余姚本地的雪裡蕻,細綜綜嫩生生,,醃來吃,有一種特別的鮮味。挑陽光好的日子,將醃好的雪裡蕻放在竹匾中曬,

兩三天就能幹透。

筍是余姚山上遍野的毛筍,生得狂野而富有生機,具有一種不修邊幅的美感。

挖筍也是一個技術活,富有經驗的村民總是能第一時間找到剛剛冒出土面的甚至還未破土而出的筍,再一點點地用鋤頭扒開筍周圍的土壤,

動作要輕快不能傷到筍。

不過一會兒功夫一顆飽滿的筍就這樣被完整的挖出來了,新鮮的毛筍帶著清新的泥土香氣,稍稍撣一撣土就可以裝到竹簸箕裡。

挖好的毛筍要儘快地運到山下處理,以前幾百斤的筍就這樣一擔擔靠人力搬運,現在也可以用車子來運了。

剛從山上下來的筍最是美味,把筍剝了洗了。太老的根去掉,只單留了嫩的筍, 切成片。在大鍋裡面煮一道,不加一點油水,是極美的東西。李漁把筍列為素食第一,說"素宜白水",指的就是這樣做法吧!

筍煮得差不多了就把曬乾了的乾菜倒進鍋裡一起拌勻, 連筍湯一起拌進乾菜,讓乾菜吸進透鮮的筍湯, 大力翻炒之下,乾菜味混合著筍香彌漫了整個屋子。白嫩的筍片被乾菜浸染以後變成了黃色,待水燒幹之後即可出鍋。

出鍋後就在院子裡攤開晾曬,有兩個大日頭,筍乾菜就曬成了。

有人說過,每個外婆都是食神,只是不可避免地要加上“曾經”兩個字了。所以趁著有時間,不如帶上最好的食材,試一試為外婆做一碗你當年最愛吃的菜,可好?

挖好的毛筍要儘快地運到山下處理,以前幾百斤的筍就這樣一擔擔靠人力搬運,現在也可以用車子來運了。

剛從山上下來的筍最是美味,把筍剝了洗了。太老的根去掉,只單留了嫩的筍, 切成片。在大鍋裡面煮一道,不加一點油水,是極美的東西。李漁把筍列為素食第一,說"素宜白水",指的就是這樣做法吧!

筍煮得差不多了就把曬乾了的乾菜倒進鍋裡一起拌勻, 連筍湯一起拌進乾菜,讓乾菜吸進透鮮的筍湯, 大力翻炒之下,乾菜味混合著筍香彌漫了整個屋子。白嫩的筍片被乾菜浸染以後變成了黃色,待水燒幹之後即可出鍋。

出鍋後就在院子裡攤開晾曬,有兩個大日頭,筍乾菜就曬成了。

有人說過,每個外婆都是食神,只是不可避免地要加上“曾經”兩個字了。所以趁著有時間,不如帶上最好的食材,試一試為外婆做一碗你當年最愛吃的菜,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