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河南省的一個縣,現已撤縣設區,名字是改回1500年前的原名!

河南省,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截至2016年底,河南共下轄17個地級市、1個省直管市、5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85個縣。其中,三門峽市下轄的陝縣已經撤縣設區,名為陝州區,

位於三門峽市西部,面積1609.73平方公里,總人口34.49萬人。

陝州區在三門峽的位置

歷史上,西元前21世紀至16世紀,今陝州地是夏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西元前16世紀至11世紀,陝地屬商朝。西元前11世紀,周滅商,分封焦國、虢國於陝境,陝地先後屬焦、虢。爾後,陝地成為西周初期兩大統治區域的分界線。

“自陝以東,周公主之;自陝以西,召公主之。”

戰國時期的陝縣

西元前775年,“虢人滅焦”,陝地歸虢。西元前655年,虢國為晉國所滅,陝地屬晉。西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陝地分歸魏國。秦惠公十年(西元前390年)置陝縣。此後,秦國與魏國在陝地多次征戰,

陝地時而屬秦,時而歸魏。西元前225年,魏國被秦國滅亡,今陝州地域從此歸秦,隸屬三川郡。

唐朝時期的陝州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陝州,之後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陝縣均屬陝州。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陝州改升為直隸州。

清朝時期河南直隸州陝州

1959年底,黃河水利樞紐工程——三門峽大壩動工興建,陝縣併入三門峽市。1986年4月,三門峽市升格為省轄市,陝縣歸三門峽市管轄。2016年1月6日,撤縣設區,以1500年前北魏孝文帝置的陝州為名,是為陝州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