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瀘州老窖4.2億升級景區,工業旅遊的東風那麼好借?

瀘州老窖加碼工業旅遊,未來發展任重而道遠。

工業旅遊

8月14日深夜,瀘州老窖集團發佈公告,公司擬出資約4.2億元收購瀘州老窖天府中學鳳凰校區,集團還表示該交易不構成關聯交易,

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瀘州老窖作為行業巨頭為什麼要收購一個中學校區?

事出有因,近年來瀘州老窖在全國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品牌效應持續提升,其位於老城區的國窖廣場景區占地面積過小,難以舉辦窖池展示等重大活動,急需改建。

恰巧,此次交易中所涉及地皮緊臨國窖廣場,符合瀘州老窖收購訴求,也與戰略發展計畫相匹配。

瀘州老窖相關負責人也給出了官方答案,“這次的收購實質上就是將國窖廣場景區進行擴建”。

在此之前,景區或旅遊業務本身的經濟利益並非瀘州老窖的主要訴求,所以也從未公開披露過“國窖廣場”景區的經營狀況。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工業旅遊的東風已經吹了過來,成為了國家扶持的產業,那麼如何做好工業旅遊成為了各大企業的“心頭大石”。

對此,該負責人表示,在過去這個景區實際上就是公司的生產基地,不過現在我們要將其打造成景區的主要目的在於提升窖池的使用價值和文物價值,塑造品牌文化進而推動酒類主業發展。

提升價值

2016年,在國家旅遊局“大力推進工業旅遊概念“的號召下,工業旅遊開始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借助這股東風,來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提升自身價值。

在這其中,不乏茅臺、五糧液等豪門巨頭的身影。

以貴州茅臺為例,每年去茅臺酒廠參觀旅遊的遊客不計其數,其主要工業旅遊景點包括茅臺酒廠工業旅遊區、國酒文化城景區。

公開資料顯示,

2016年1月到8月,茅臺集團工業旅遊收入達3000萬元,同比增加78%。

而作為中國濃香型白酒的“開創者”,其工業旅遊則以國窖廣場為參觀景點,包括3條旅遊線路、20餘個參觀景點,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世界基尼斯之最6項,省級重點保護文物1個。

各項資料雖然耀眼,但相比歐美工業旅遊來說,中國工業旅遊還處於萌發階段。

歐美發達國家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大批全球著名工業旅遊城市。

例如,漢堡、芝加哥等,每年全球吸客無數。

這樣來看,工業旅遊作為一種高品位的旅遊方式,著實能夠為企業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首先,工業旅遊是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增長動力的重要途徑,在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均已進入後工業社會,其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轉型。

其次,工業旅遊是企業實現品牌競爭、提升綜合收益的有效手段。

對工業企業來說,不僅可以通過工業旅遊得到直接的經濟效益,還可以得到潛力更大的無形收益。

可以直接效益表現在,門票收入、向遊客提供講解、餐飲等服務收入、直銷產品收入等。

同時,工業旅遊是促進政府、遊客和社區居民多方受益、形成多贏格局的重要管道,種種國外優秀案例證明工業旅遊不僅是雙贏,更是多贏。

最後,工業旅遊是適應大眾旅遊時代,推進“旅遊+”和全域旅遊的重要內容,與國家大政策相匹配。

說到底,發展工業旅遊與國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完全吻合,並且有利於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和旅遊業融合發展,這也是讓眾多行業巨頭投身的根本所在。

存在難題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瀘州老窖集團在多年前就啟動了工業旅遊戰略,以“中國第一窖”為主要賣點,形成了瀘州老窖工業名酒文化旅遊線,並一舉全國首批工業旅遊示範點。

儘管起步較早,但瀘州老窖的工業旅遊在後續發展中卻始終不溫不火,對此也有業內人士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行業專家向外界透露,“酒企佈局工業旅遊已有十幾年的時間,我國白酒企業一方面歷史悠久、文化積累深厚;另一方面又受釀造工藝要求,廠區生態環境較為優良,這決定了白酒企業具有發展旅遊的行業特質。

但由於酒企缺乏充足的資源支撐,其想發展純粹的旅遊產業並從中獲利,是比較不成熟的”。

事實上,今天瀘州老窖遇到的困難也是整個工業旅遊產業共同的困難。

企業在跨界發展旅遊的同時勢必會面臨著一系列棘手的難題,例如,安全生產與旅遊需求之間難以平衡、投入較大且週期較長等等。

旅界對全國企業涉足工業旅遊的案例進行梳理後發現,幾乎所有的企業在發展工業旅遊中,都會給自己修建博物館、組織參觀生產線,酒企就是釀造過程,車企就是製造車間,同理可以應用到任何企業。

地處偏遠的企業就依靠自身帶有的優良生態環境,如原生態水源地等旅遊資源,以“生態養生”為噱頭打造度假小鎮,類目較為單一,重複率較大,同質化嚴重。

那麼,如何突圍同質化怪圈,成為了各大企業需要共同面對的難題。

除此之外,企業發展工業旅遊還面臨著如何在安全生產與旅遊之間取得平衡的難題?

一方面既滿足遊客需要,又保證工藝不受破壞,這是當地政府與集團企業需要多多探究與思考的問題。

或許,在眾多企業中,青島啤酒博物館的成功可以為各大企業帶來一些思考。

在青島啤酒博物館中,遊客來就是想瞭解啤酒的釀造過程,青島博物館從釀造車間到包裝車間全部開放給遊客,將開放程度實現了最大化,同時有加以有效的密封隔離,遊客既能瞭解酒文化,又不會破壞產品生產,相比之下茅臺的博物館就小氣了很多。

冷靜來看,工業旅遊的東風雖然吹的整勁,但是能否駕馭東風還是未知,受國家鼓勵的產業到底適不適合自身,各大企業應當擦亮雙眼,審時度勢。

———— END ————

行業爆料、加入讀者交流群

請加小助手微信:ruxue440409

其次,工業旅遊是企業實現品牌競爭、提升綜合收益的有效手段。

對工業企業來說,不僅可以通過工業旅遊得到直接的經濟效益,還可以得到潛力更大的無形收益。

可以直接效益表現在,門票收入、向遊客提供講解、餐飲等服務收入、直銷產品收入等。

同時,工業旅遊是促進政府、遊客和社區居民多方受益、形成多贏格局的重要管道,種種國外優秀案例證明工業旅遊不僅是雙贏,更是多贏。

最後,工業旅遊是適應大眾旅遊時代,推進“旅遊+”和全域旅遊的重要內容,與國家大政策相匹配。

說到底,發展工業旅遊與國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完全吻合,並且有利於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和旅遊業融合發展,這也是讓眾多行業巨頭投身的根本所在。

存在難題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瀘州老窖集團在多年前就啟動了工業旅遊戰略,以“中國第一窖”為主要賣點,形成了瀘州老窖工業名酒文化旅遊線,並一舉全國首批工業旅遊示範點。

儘管起步較早,但瀘州老窖的工業旅遊在後續發展中卻始終不溫不火,對此也有業內人士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行業專家向外界透露,“酒企佈局工業旅遊已有十幾年的時間,我國白酒企業一方面歷史悠久、文化積累深厚;另一方面又受釀造工藝要求,廠區生態環境較為優良,這決定了白酒企業具有發展旅遊的行業特質。

但由於酒企缺乏充足的資源支撐,其想發展純粹的旅遊產業並從中獲利,是比較不成熟的”。

事實上,今天瀘州老窖遇到的困難也是整個工業旅遊產業共同的困難。

企業在跨界發展旅遊的同時勢必會面臨著一系列棘手的難題,例如,安全生產與旅遊需求之間難以平衡、投入較大且週期較長等等。

旅界對全國企業涉足工業旅遊的案例進行梳理後發現,幾乎所有的企業在發展工業旅遊中,都會給自己修建博物館、組織參觀生產線,酒企就是釀造過程,車企就是製造車間,同理可以應用到任何企業。

地處偏遠的企業就依靠自身帶有的優良生態環境,如原生態水源地等旅遊資源,以“生態養生”為噱頭打造度假小鎮,類目較為單一,重複率較大,同質化嚴重。

那麼,如何突圍同質化怪圈,成為了各大企業需要共同面對的難題。

除此之外,企業發展工業旅遊還面臨著如何在安全生產與旅遊之間取得平衡的難題?

一方面既滿足遊客需要,又保證工藝不受破壞,這是當地政府與集團企業需要多多探究與思考的問題。

或許,在眾多企業中,青島啤酒博物館的成功可以為各大企業帶來一些思考。

在青島啤酒博物館中,遊客來就是想瞭解啤酒的釀造過程,青島博物館從釀造車間到包裝車間全部開放給遊客,將開放程度實現了最大化,同時有加以有效的密封隔離,遊客既能瞭解酒文化,又不會破壞產品生產,相比之下茅臺的博物館就小氣了很多。

冷靜來看,工業旅遊的東風雖然吹的整勁,但是能否駕馭東風還是未知,受國家鼓勵的產業到底適不適合自身,各大企業應當擦亮雙眼,審時度勢。

———— END ————

行業爆料、加入讀者交流群

請加小助手微信:ruxue4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