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明名將被冤殺,臨砍頭前一番話,盡顯英雄氣概,不服不行

天順元年(1457年)正月,英宗南宮復辟成功,登上皇位之後第一件事便是要清洗忠於代宗的一干大臣,首先被殺的就是兵部尚書于謙,給他定下的罪名是“意欲謀反”,這位於謙大人在明朝歷史上名氣響噹噹,

就不多加介紹了,重點是要瞭解第二位被殺的重臣——範廣。

範廣是遼東人,他精於騎射,驍勇冠三軍,後來因軍功被升為指揮使,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發生後他已經是遼東的指揮僉事,蒙古瓦剌部首領也先挾英宗入侵,於謙便推薦范廣任都督僉事,

保衛京師。

在京師保衛戰中,範廣身先士卒,將士們奮勇殺敵,他所率的神機營在德勝門一戰中,用炮火將也先的弟弟轟死,取得了輝煌的戰果,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此後,範廣又被派往邊地,防守邊關,數次擊退敵軍,可謂是功勳卓著,在當時儒將滿天下的大明朝,的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悍將。

范廣不僅英勇善戰,而且為人也很耿直,深得于謙的信任。

然而,也就是這種性格招來了一些人的忌恨。范廣曾擔任過石亨的副手,協助管理京軍團營人馬。石亨自持功大,常幹一些不法之事,他的部下也多貪縱驕橫,範廣實在看不下去,就時常進行規勸。

石亨其人為人剛愎自用,對於范廣的好意規勸,不僅不聽取,

反而心裡非常嫉恨他,於是向皇帝進讒言,找了機會罷免了他,只讓他帶領一營的軍隊。

都督張鞁也跟範廣不合,張鞁本是紈絝子弟,無所不為,他與石亨秉性相似,結為心腹。石亨、張鞁等人貪圖權勢,不滿現在的地位,為實現各自的勃勃野心不擇手段。景泰八年(1457年)的正月十七日,石亨聯合徐有貞、曹吉祥還有張鞁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擁立英宗復辟,改元天順。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最高權力的轉移往往伴隨著一批政治生命的沉浮。復辟當日,石亨、張鞁就將於謙逮捕入獄,第六天便以意欲謀反之罪名將其殺害。之後,他們又羅織罪名,大肆牽連,借機打擊異己,朝堂為之一空。

範廣由於是於謙推薦的,石亨和張鞁便誣陷說他是于謙的黨徒,

和于謙一起謀立外藩(指的是襄王的兒子)為太子。

石亨、張鞁等人冒險發動政變的目的,不過就是為了通過獲得英宗的感激和信任,來邀功獲賞,並假皇權來樹立自己威望,範廣早知道這夥人是借機報復自己,他更明白這次必死無疑。面對死亡,範廣毫無懼色。

面對劊子手揚起的大刀,範廣仰天慨言:“於少保功在社稷,清名一世,尚且引頸受戮,範廣不過一介武夫,縱使冤枉,死亦何憾!”

就這樣,在於謙剛剛慷慨就義、灑下熱血的菜市街頭,範廣的頭顱又被無情地砍下,一位有功于大明江山的將領就這樣含冤遇害,範廣死後,他的兒子被發配到廣西戍邊,家產也被籍沒歸官。

不過俗話說得好,多行不義必自斃,到了第二年春天,張鞁忽然得了一種怪病。一天,張鞁早朝歸來,突然在路上對著空中恭敬地拱手作揖,旁邊的人非常好奇,問他緣由,張鞁畢恭畢敬地說:“剛才是范廣將軍從此經過。”回到家中以後,他就得了一種怪病,不到一個月就死了。

至於石亨、曹吉祥等人,在天順初年,他們把持朝政,甚至企圖謀反,最後失敗,英宗將其一網打盡。

範廣之死,不只是官場傾軋、群奸陷害的結果,更是牽扯到了一場皇室之爭,英宗為了證明他復位的合理性,大殺前朝勳舊,範廣等人也因此成為了犧牲品。直到英宗去世,他的兒子憲宗即位後的成化二年(1467年),範廣的冤案才最終得以平反。

縱使冤枉,死亦何憾!”

就這樣,在於謙剛剛慷慨就義、灑下熱血的菜市街頭,範廣的頭顱又被無情地砍下,一位有功于大明江山的將領就這樣含冤遇害,範廣死後,他的兒子被發配到廣西戍邊,家產也被籍沒歸官。

不過俗話說得好,多行不義必自斃,到了第二年春天,張鞁忽然得了一種怪病。一天,張鞁早朝歸來,突然在路上對著空中恭敬地拱手作揖,旁邊的人非常好奇,問他緣由,張鞁畢恭畢敬地說:“剛才是范廣將軍從此經過。”回到家中以後,他就得了一種怪病,不到一個月就死了。

至於石亨、曹吉祥等人,在天順初年,他們把持朝政,甚至企圖謀反,最後失敗,英宗將其一網打盡。

範廣之死,不只是官場傾軋、群奸陷害的結果,更是牽扯到了一場皇室之爭,英宗為了證明他復位的合理性,大殺前朝勳舊,範廣等人也因此成為了犧牲品。直到英宗去世,他的兒子憲宗即位後的成化二年(1467年),範廣的冤案才最終得以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