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賽戲:國家級非遺專案 中國戲曲的活化石

長城網8月25日訊(記者 王棋)索堡鎮彈音村距離涉縣縣城8.5公里,有635戶,1955口人,北依太行山,南臨清漳河。彈音村既是人口大村,也是省級美麗鄉村,更是國家級非遺專案“女媧祭典”和“賽戲”的主要傳承地。

8月24日,當記者來到彈音村時,文化廣場舞臺上正在表演賽戲——《瓦崗寨》,村裡的老人小孩圍坐一起,津津有味地看著舞臺上的演出。

賽戲俗稱賽對或俳戲,起源於元代,在明朝、清朝期間興盛,民國後期受到其他其他戲劇衝擊逐漸衰弱。賽戲體現了古人的智慧,是戲劇的活化石,它對戲劇的形成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但是,賽戲也不同於戲劇,它沒有絲弦管樂只有鑼鼓等銅器,

沒有唱腔只有嚎腔和道白。武將出場上殿時帶兵器,騎馬沒馬鞭,對陣時喊上馬詩。演員和觀眾可以互動演出,武將在木凳上對打代表騎馬打仗,場四角生火堆形似戰火。看戲的年輕人和小孩子可以穿戲服舉火把跟著兵將沿著火堆轉跑,俗稱跑跑陣,一年順。

相傳,賽戲是受說古書啟發,根據古書裡的人物性格進行扮演,排兵佈陣,對說對打,以鑼鼓充當戰鼓。

賽詞採用古書裡的語言對排演出,把古書裡的事情搬到聽書人的面前觀看,因此很受老百姓的喜愛。

賽戲《瓦崗寨—打蔣全》 記者 王棋 攝

武將在木凳上對打代表騎馬打仗。記者 王棋 攝

賽戲《瓦崗寨—賽楊林》 記者 王棋 攝

賽戲服。記者 王棋 攝

打鑼鼓。記者 王棋 攝

賽戲老藝人部分名單和相冊。記者 王棋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