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餐廳》幾位明星“人設”突變,你能接受嗎?

長江日報融媒體記者耿願

資料圖

因為真人秀《中餐廳》,

趙薇、黃曉明、周冬雨等被持續“刷屏”。與平日印象中的女富豪、霸道總裁、叛逆少女不同,一個不顧形象、一個臉皮厚、一個很乖巧,畫風陡變,竟還圈了不少粉。釋放所謂的真性情,有人露出的是閃光點,但也有人露出的是馬腳,被人拆穿費心經營的“人設”,粉轉黑就在一瞬間。

畫風突變 不影響觀眾“入戲”

趙薇明明是活在傳聞中的“女版巴菲特”,到了《中餐廳》裡,卻成了接地氣又不怎麼在乎形象的“女胖子”;黃曉明多年來塑造的“霸道總裁”形象也在節目裡毀於一旦,

見到各種膚色的遊人,打個招呼就開始搞推銷,厚著臉皮死纏爛打;《春風十裡不如你》裡叛逆不羈的“肖紅”周冬雨,在《中餐廳》裡也成了在兩位前輩面前不敢造次的乖乖女。

畫風差距這麼大,反而讓他們再度圈粉。會做飯、會彈琴、會照顧人的趙薇被譽為“全能女神”;放下偶像包袱的黃曉明,顯露出認真、實幹的一面;以前還在真人秀裡被批對前輩不禮貌的周冬雨,

也明顯是學乖了。還有《我們來了》裡的蔣欣和吳秀波,也在真人秀裡放飛自我,開啟了“隱藏屬性”:一個一掃“華妃娘娘”的霸氣,不遺餘力地製造笑點;一個一改帥叔風範,一言不合就秀出“一字馬”,讓觀眾都驚呆了。

資料圖

成也人設 敗也人設

有人畫風突變,也有人堅守人設。比如張亮在《中餐廳》裡就再次強化了廚藝高超的好男人形象,重新拿起鍋鏟,煎炒烹炸得心應手、客滿時也能hold住後廚的樣子,讓不少觀眾直呼“四年前那個居家好男人又回來了!”

資料圖

標籤貼合、守得住人設,強調自己的性格特徵之余,在觀眾心中也加深了印象,“圈粉”自然不是難事。可強貼、硬凹的,甚至與自身真實特點大相徑庭的人設,則存在著表演時“用力過猛”被觀眾戳破的風險,甚至會帶來“粉轉黑”的後果。比如在綜藝裡強行推銷自己的“胖子”、“吃貨”人設的迪麗熱巴;印象中愛讀書、有文化的靳東,最近被質疑賣弄文采。還有“好男人”、“好老師”、“好爸爸”黃磊分別以導演、製片人和主演的身份推出電影《麻煩家族》和電視劇《深夜食堂》後,

人們卻赫然發現,所謂情懷、專注其實抵不過一個植入廣告的誘惑……明星用“人設光環”變現,卻最終要為與人設相距甚遠的真實面目“埋單”。

[自願其說]“人設”不易 就不要隨意加戲

明星人設在娛樂圈並不少見,幾乎每個明星都會有自己的人設,比如女漢子、學霸、吃貨、段子手、文藝青年等等。塑造人設的好處顯而易見,貼上合適的標籤,有話題、易圈粉,還能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但用力過猛或者憑空編造,也很容易面臨人設崩塌的危機,說不定還得賭上自己的事業和商業形象進行償還。

早期明星的人設塑造主要通過作品,比如孫紅雷、張涵予的硬漢形象,馮遠征的反派形象,劉嘉玲、張敏的禦☆禁☆姐形象等等。這樣的標籤式人設,僅僅是根據作品對演員進行的一種劃分與歸類,並不是針對演員本身的個性。有代表作傍身的實力明星,自然用不著強加人設來增添辨識度,但在缺乏代表作的情況下,賣人設,無非是在走捷徑,同樣也會擔風險。

資料圖

立人設簡單,守人設難。幫助藝人塑造人設本身沒錯,畢竟人設之于藝人就好比商品包裝,直接影響著藝人的商業定位和觀眾印象。但前提是不被人設所累,有了代表作,合適的人設可以錦上添花,但背離了藝人本身或是過度炒作,只會招來觀眾反感。你看真正令人服氣的好演員,哪個會拼命跟觀眾說“我超級能吃但就是不胖”?《中餐廳》裡那個一吃就胖還管不住嘴的趙薇,才是“吃貨”本人嘛。

【編輯:田甜】

塑造人設的好處顯而易見,貼上合適的標籤,有話題、易圈粉,還能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但用力過猛或者憑空編造,也很容易面臨人設崩塌的危機,說不定還得賭上自己的事業和商業形象進行償還。

早期明星的人設塑造主要通過作品,比如孫紅雷、張涵予的硬漢形象,馮遠征的反派形象,劉嘉玲、張敏的禦☆禁☆姐形象等等。這樣的標籤式人設,僅僅是根據作品對演員進行的一種劃分與歸類,並不是針對演員本身的個性。有代表作傍身的實力明星,自然用不著強加人設來增添辨識度,但在缺乏代表作的情況下,賣人設,無非是在走捷徑,同樣也會擔風險。

資料圖

立人設簡單,守人設難。幫助藝人塑造人設本身沒錯,畢竟人設之于藝人就好比商品包裝,直接影響著藝人的商業定位和觀眾印象。但前提是不被人設所累,有了代表作,合適的人設可以錦上添花,但背離了藝人本身或是過度炒作,只會招來觀眾反感。你看真正令人服氣的好演員,哪個會拼命跟觀眾說“我超級能吃但就是不胖”?《中餐廳》裡那個一吃就胖還管不住嘴的趙薇,才是“吃貨”本人嘛。

【編輯: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