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界歷史上最厲害的八大宗教,一直影響著世界

世界有史以來影響力最廣的八大宗教,各種教徒成千上萬,已經超越國家、民族的界限,只為心中一個共同的信仰

一、猶太教

猶太教在古代是民族宗教,由於經受多次亡國和流散的淒慘遭遇,

猶太人發展了對民族神的排他性崇拜,進而自稱為唯一真神的特選子民。猶太教的經典是希伯來文《聖經》及口傳律法彙編《塔木德》。猶太教律法有種種戒規,如:凡母親為猶太人,其子女即為猶太人;男孩出生後第八天,一律要受割禮,作為與上帝立約的標誌;教徒死後,屍體以水洗淨,白布包裹入葬。猶太教在飲食方面亦有諸多禁忌。古代猶太教以七連燭臺為唯一標誌,
中世紀後期改用大衛之盾(六角星),沿用至今。

猶太教

二、伊斯蘭教

7世紀初產生於阿拉伯半島,中國舊稱天方教、清真教或回教。伊斯蘭一詞原意為順從,伊斯蘭教即順從真主意志的宗教,是最有活力的世界性宗教之一。約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宣佈奉到真主的啟示,

號召族人皈信正道,以免末日的懲罰。他宣稱真主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獨一無二的主宰,反對流行的多神和偶像崇拜。穆罕默德去世後不久,《古蘭經》編成。這部伊斯蘭教的根本經典,被視為真主的言語。

伊斯蘭教

三、神道教

日本祭拜神道教

四、儒教

在先秦,儒家學派在諸子百家中為較大學派。秦代時“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漢初崇尚黃老,儒家一度消沉。西漢時,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對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後,直至五四運動之前的2000多年間,儒家思想一直統治中國學術界,

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延續時間最久。儒家學派又稱“孔教”。儒家學派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跟佛教、道教並稱為三教。基本特點:宗師孔子,視其言行如最高準則。以《詩》、《書》、《樂》、《禮》、《易》、《春秋》為經典。提倡仁義,以為行為準則。維護君臣、父子、夫婦、兄弟等倫常關係。

孔子

五、道教

中國固有的傳統宗教,因以道作為其最高信仰而得名,它是在中國古代道家思想理論的基礎上,吸收神仙家的修煉方術、民間鬼神崇拜觀念和巫術活動而形成的一種有組織的宗教。道教從東漢中葉開始形成。最初形成的教團組織,主要有沛人張陵創立的五斗米道;巨鹿人張角創立的太平道。東晉後期至南北朝時代,中國南北方都出現了道教改革活動,代表人物有寇謙之、陸修靜、陶弘景等人。唐朝王室自稱為太上老君後裔,自開國後即尊崇道教,規定道教為三教之首。唐玄宗尤其崇信道教,加封老子尊號為大聖祖玄元皇帝,以《道德經》為科舉考試科目。北宋真宗、徽宗尊奉道教神趙玄朗為王室始祖,屢次加封玉皇大帝尊號,建立宮觀供奉。元朝統一之後,南北各道派重新組合,形成以內丹為主的全真道和符籙為主的正一道兩大派系,流傳至今。道教在明清時期趨於衰落,社會地位逐漸下降。道教勸善書有《太上感應篇》、《陰騭文》等。

老子

六、佛教

西元前6世紀時釋迦牟尼創建于古印度。就其傳播的路線而言,它可以分為北傳佛教和南傳佛教;就其在不同發展階段上形成的教理和儀軌、強調重心和特徵而言,可以分為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和密乘佛教。佛教在傳播至亞洲各地之後,很快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既有其世界性大宗教的同一特性又不失各民族自身差異性的宗教文化體系。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其本名是悉達多??喬答摩,通常又被稱為世尊。喬答摩29歲時放棄王子的優裕生活,棄家求道,經歷了6年的艱苦探索,在35歲時才獲得正覺,並在之後的45年間跋涉於恒河中下游,宣說他的教義。佛教的經典統稱三藏。藏,本意為筐篋等容納物件的用具。三藏,指佛經中的經、律、論三個部分。經是佛陀本人的言教;律是佛陀針對僧團集體因時因地所作的紀律規定;論則是就經、律中要點進行的闡釋解說。

佛教

七、印度教

廣義的印度教包括吠陀宗教、婆羅門教及新婆羅門教諸歷史階段。此處僅指新婆羅門教,即從中世紀初復興後發展延續至今的印度教。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現存宗教,除主要分佈在印度外,在斯里蘭卡、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以及印尼、斐濟、非洲和歐美都有較小的印度教徒社團。印度教的法典有《摩奴法典》、《耶闍納瓦爾基耶法典》及《那羅陀法典》。印度教三大神祗為夢天、濕婆和毗濕奴。

印度教

八、基督教

基督教是一種信仰一神和天國的宗教,發源於中東以色列地區。在人類發展史上,基督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中世紀的歐洲地區)。近代以來,雖然經歷了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的衝擊,基督教仍然具有廣泛的影響,在歐美地區被普遍信仰。基督徒相信人類具有原罪,而耶穌作為神(天主或稱上帝)唯一的兒子(聖子),通過犧牲自己為人類的救主(彌賽亞,即基督)。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佛教並列為當今三大世界性宗教,提倡的是上帝的愛,救贖人類的罪和靈魂體。

基督教

代表人物有寇謙之、陸修靜、陶弘景等人。唐朝王室自稱為太上老君後裔,自開國後即尊崇道教,規定道教為三教之首。唐玄宗尤其崇信道教,加封老子尊號為大聖祖玄元皇帝,以《道德經》為科舉考試科目。北宋真宗、徽宗尊奉道教神趙玄朗為王室始祖,屢次加封玉皇大帝尊號,建立宮觀供奉。元朝統一之後,南北各道派重新組合,形成以內丹為主的全真道和符籙為主的正一道兩大派系,流傳至今。道教在明清時期趨於衰落,社會地位逐漸下降。道教勸善書有《太上感應篇》、《陰騭文》等。

老子

六、佛教

西元前6世紀時釋迦牟尼創建于古印度。就其傳播的路線而言,它可以分為北傳佛教和南傳佛教;就其在不同發展階段上形成的教理和儀軌、強調重心和特徵而言,可以分為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和密乘佛教。佛教在傳播至亞洲各地之後,很快地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既有其世界性大宗教的同一特性又不失各民族自身差異性的宗教文化體系。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其本名是悉達多??喬答摩,通常又被稱為世尊。喬答摩29歲時放棄王子的優裕生活,棄家求道,經歷了6年的艱苦探索,在35歲時才獲得正覺,並在之後的45年間跋涉於恒河中下游,宣說他的教義。佛教的經典統稱三藏。藏,本意為筐篋等容納物件的用具。三藏,指佛經中的經、律、論三個部分。經是佛陀本人的言教;律是佛陀針對僧團集體因時因地所作的紀律規定;論則是就經、律中要點進行的闡釋解說。

佛教

七、印度教

廣義的印度教包括吠陀宗教、婆羅門教及新婆羅門教諸歷史階段。此處僅指新婆羅門教,即從中世紀初復興後發展延續至今的印度教。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現存宗教,除主要分佈在印度外,在斯里蘭卡、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以及印尼、斐濟、非洲和歐美都有較小的印度教徒社團。印度教的法典有《摩奴法典》、《耶闍納瓦爾基耶法典》及《那羅陀法典》。印度教三大神祗為夢天、濕婆和毗濕奴。

印度教

八、基督教

基督教是一種信仰一神和天國的宗教,發源於中東以色列地區。在人類發展史上,基督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中世紀的歐洲地區)。近代以來,雖然經歷了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和工業革命的衝擊,基督教仍然具有廣泛的影響,在歐美地區被普遍信仰。基督徒相信人類具有原罪,而耶穌作為神(天主或稱上帝)唯一的兒子(聖子),通過犧牲自己為人類的救主(彌賽亞,即基督)。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佛教並列為當今三大世界性宗教,提倡的是上帝的愛,救贖人類的罪和靈魂體。

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