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港漂租房那點事:沒有“愛情公寓”和“歡樂頌”,只有高價和蝸居

講一講真實的香港

提起“漂”,你都能想到什麼?

是半壁江山唱的“我在這裡歡笑 我在這裡哭泣”北漂心聲?

是電視劇《蝸居》中為了買房一場空的海氏姐妹?

是大熱的《歡樂頌》中22樓女孩之間有笑有淚的生活?

一線城市不缺機遇與夢想,更加不缺的是努力打拼的追夢者。北上廣不相信眼淚,被夢想生存催促著的快節奏生活在這些城市被加倍放大,沒有人敢鬆懈,沒有人敢停下。

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合租,共住屋簷下,學習或工作,

把每天都安排得滿滿當當,舍友成了新的家人,那一間小小的房子成了新的家。

“漂”好像是個挺酷的詞,但輪到自己“漂”才能體會到當中的辛酸。不論漂在哪,不一樣的是環境,一樣的是心境。

除了北上廣,香港也是很多人漂的地方。港漂文化在香港的建築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想在香港租房,首先要明白一些“術語”:

*公屋:即公共房邨,是政府為低收入居民準備的,由政府出資興建,在大陸被稱為“廉租房”,這類房子不能外租;

*居屋:即“居者有其屋”計畫簡稱,這項計畫自1970年推行,一方面為市民提供另一種自置居所的選擇,另一方面也可讓收入相對較高的公屋居民加快騰出公屋以供他人居住,這類房屋的特點是面積大,價格相對較低;

*村屋:類似大陸鄉下的屋子,一般位於新界地區或離島地區,多為獨立屋,價格比居屋略高,面積大,但缺點是交通不便;

*唐樓:名稱與洋樓相對,一般位於舊城區,樓底比現代住宅建築為高,多為商住混合,沒有電梯,面積大租金便宜;

*洋樓:名稱與唐樓相對,有電梯,現在泛指有安保系統有電梯的樓房,租金相對便宜,但使用面積較低;

*私人樓:私人所有,裝修好,交通便利但價格高,可能會面臨業主加價的情況。

分清這幾種不同的房子,根據自己具體情況選擇會事半功倍,與仲介溝通起來也會方便許多。

當然,香港還有其他的住宿方式可供選擇:近幾年香港也有出現類似“膠囊旅館”的太空艙床位;只提供床位的“籠屋”等等;將房間分割成單間出租的“劏房”……

這些多樣的住宿方式滿足著不同港漂人群對於住宿的要求,提供了更多選擇,也創造了更多的可能。在這個鋼筋鐵骨的城市,總算有了一方容納血肉身軀的柔軟處。

很多交換生留學生在租房時被學長學姐提醒最多的就是“不要眼光太高”,《歡樂頌》《愛情公寓》裡的住宿環境可遇而不可求,面臨的可能不是三頭六臂無所不能的大神舍友,也可能不是房租減半水電全免的精裝房。降低一些期待,可能會對自己的“港漂“生活更加滿足。

正如《歡樂頌》裡的安迪所說“在那些沒有信心靠自己的奮鬥找到前途的人們當中,你很難找到獨立的精神和堅強的個性。”

要在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裡漂,最重要的是打破舒適圈。安于怎樣的環境與適合怎樣的環境是不同的,港漂族們除了需要接受生活環境的改變,更需要調整自己的心理,把自己“推出去”。

大陸人在香港的生活圈內會有很多同樣來自大陸的人,局限在這個小圈子裡生活當然很容易,周圍生活的朋友都與自己一樣說著普通話,使用簡體字,生活好像沒有變化。

但千里迢迢趕到香港,只是為了重複以往的生活不是太浪費了嗎?如果你看不懂繁體字,聽不懂粵語,不會說粵語,漂的意義已然不復存在。

夢想也好,欲望也罷,甚至只是為了最起碼的生存。港漂和北漂,蟻居或蝸居,都是生活成長的映照。

遠方可能沒有詩,但永遠有人在路上。因為人天生就有離家的欲望。

*洋樓:名稱與唐樓相對,有電梯,現在泛指有安保系統有電梯的樓房,租金相對便宜,但使用面積較低;

*私人樓:私人所有,裝修好,交通便利但價格高,可能會面臨業主加價的情況。

分清這幾種不同的房子,根據自己具體情況選擇會事半功倍,與仲介溝通起來也會方便許多。

當然,香港還有其他的住宿方式可供選擇:近幾年香港也有出現類似“膠囊旅館”的太空艙床位;只提供床位的“籠屋”等等;將房間分割成單間出租的“劏房”……

這些多樣的住宿方式滿足著不同港漂人群對於住宿的要求,提供了更多選擇,也創造了更多的可能。在這個鋼筋鐵骨的城市,總算有了一方容納血肉身軀的柔軟處。

很多交換生留學生在租房時被學長學姐提醒最多的就是“不要眼光太高”,《歡樂頌》《愛情公寓》裡的住宿環境可遇而不可求,面臨的可能不是三頭六臂無所不能的大神舍友,也可能不是房租減半水電全免的精裝房。降低一些期待,可能會對自己的“港漂“生活更加滿足。

正如《歡樂頌》裡的安迪所說“在那些沒有信心靠自己的奮鬥找到前途的人們當中,你很難找到獨立的精神和堅強的個性。”

要在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裡漂,最重要的是打破舒適圈。安于怎樣的環境與適合怎樣的環境是不同的,港漂族們除了需要接受生活環境的改變,更需要調整自己的心理,把自己“推出去”。

大陸人在香港的生活圈內會有很多同樣來自大陸的人,局限在這個小圈子裡生活當然很容易,周圍生活的朋友都與自己一樣說著普通話,使用簡體字,生活好像沒有變化。

但千里迢迢趕到香港,只是為了重複以往的生活不是太浪費了嗎?如果你看不懂繁體字,聽不懂粵語,不會說粵語,漂的意義已然不復存在。

夢想也好,欲望也罷,甚至只是為了最起碼的生存。港漂和北漂,蟻居或蝸居,都是生活成長的映照。

遠方可能沒有詩,但永遠有人在路上。因為人天生就有離家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