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德國戰車發起兩次世界大戰,為何還是無法稱霸歐洲?

德國經過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得到了統一。一躍成為歐洲大陸上的霸主。

一戰前,德國的工業得到了 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在近代工業方面,比當時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法都要強,

但是略遜於美國。

我們來看一下當時德國工業占的世界比值:英國 14.1%美國 38%,德國 15.7%,法國 6.4%,沙俄 4.7%。但是這一比值卻比協約國英法俄總值25.2,少了太多,儘管德國更先進一些,但差距也不小。俗話說:槍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打的就是經濟。而農業方面,德國就差更多了。

法國當時是歐洲農業最發達的國家,農產品一直出口。這就是為什麼法國可以堅持四年的原因。所以老普就曾說: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德意志。在各個方面都未準備好的情況下,就被奧匈帝國拖下水了,或者說是普魯士容克貴族軍事團早就已經等的不耐煩了,他們不打仗簡直就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

還有就是英國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當時英國控制著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各方面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德國。一旦英國和德國開戰,英國的屬地就會大力支持,是德國沒辦法抗衡的。普法戰爭英國沒有插手,但是隨後德國的崛起,成為實際上歐洲大陸的霸主,英國就坐不住了。之後還拉上義大利,

三方面包圍德國。還加強海防,將德國的艦艇困在海岸。

在外交上奉行“無限制潛艇戰”使得德國得罪了當時世界上的國家,可以說是因為這條,德國得罪了全世界,全世界都把它當惡魔了。還有據說當時美國還破獲了德國支持墨西哥發對美國的機密,

更加使得美國加速參戰。結果導致一戰後,德國海軍被英國解決,一蹶不振。

二戰發生前,當時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都經歷了經濟蕭條。德國一戰後,受盡恥辱,一方面賠款,一方面積極發展軍事。爆發後,德國橫掃歐洲大陸,英國撤回本土。然而德國想攻佔當時的英國是基本不可能的。

德國海軍至一戰後,一蹶不振,已經沒有辦法取得制海權。而德國的空軍主要是戰術性攻擊,對當時英國本土的工業破壞性叫小。當時德國在歐洲大陸軍隊也比較分散。其次,美國的幫助。美國為移民大國,很多都是歐洲諸國的後裔,他們為了求穩定,也會要求美國出戰。最後,德日的法西斯侵略違背了多數國家追求發展,破壞了世界民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