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多運動有益健康?六種看似健康的習慣,容易得中風!

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這麼高,影響這麼惡劣,大家對這類疾病的認知卻存在很多誤區,不能正確地預防、治療,導致病情的延誤。

腦血管疾病有哪些症狀

如果自己或者家人發生這些情況,

一定要警惕,及早就醫:

(1)一側肢體無力、沉重或麻木;

(2)一側臉麻木或口角歪斜;

(3)說話說不清或理解語言有問題;

(4)兩個眼睛向一側盯著看;

(5)一側或雙眼視力喪失或模糊;

(6)看東西旋轉、走路走不穩;

(7)少見的嚴重頭痛、嘔吐。

腦血管疾病常見的誤區

誤區一:誤以為多動一定有益健康

事實:不恰當的運動會有更多風險

我們在臨床收治病人的時候,發現不少老人家是在晨練時突發半身不遂。其中不少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而淩晨至上午正是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間。

在天氣寒冷,特別容易引發腦梗死,若過早起床鍛煉,劇烈運動,血液會在四肢肌肉分佈增多,腦部供血減少,更易誘發腦梗死。故老年人運動時間不宜過早,

程度不宜劇烈,應適度運動。

誤區二:過分迷信保健品

事實:規範服藥才是正道

保健品的成分品質等問題尚有待監管,即便是優質的保健品也只是治療的輔助品,不是藥物,不能作為惟一的、起主要作用的預防疾病的手段。

誤區三:錯誤地認為中藥沒有副作用,

西藥副作用大

事實:西藥副作用明確標示僅代表有發生可能性,中藥成分和功效有待考證

人們常認為中草藥乃「純天然」,無毒副作用,因此更願意應用中藥來治病,如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然而真正有效的降壓藥物、降糖藥物(或胰島素)則被人們拒之門外,只是因為西藥的說明書上有大量的明確副作用,而中藥則沒有「副作用」。

其實不然,應用中藥,

尤其是成分不明的中藥出現嚴重副作用(心衰、腎衰等)並不在少數,西藥的副作用「如此多」卻還在繼續被應用,正說明它的療效肯定。

一種西藥進入市場必然經過動物實驗、毒理試驗、臨床驗證等多個步驟,並要把全部的副作用寫入藥品說明書。可惜,生活中不少患者一看到那麼多可能的副作用,就嚇得不敢吃藥,實際這僅代表「可能性」而已,真正的發生幾率特別低。而目前不少中藥的毒理研究並不充分,

使得中成藥的藥品說明書看起來不那麼「嚇人」,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存在危險。

誤區四:以為降血壓越快、越低,效果越好

事實:降壓要適度

高血壓易引發腦梗死,但是,降血壓過快、過低也存在腦梗死的危險。慢性高血壓患者的腦組織已經適應了偏高的血壓水準,若血壓過快地降低到正常水準,反而會促進腦缺血,導致腦梗死的發生。所以,降血壓不宜降得過快、過低,要避免血壓大幅波動。

誤區五:忽視腦血管病急性期的康復治療

事實:治療和康復同樣重要

長期以來,我國綜合性大醫院對腦血管病急性期的患者注重藥物治療,幾乎沒有真正開展康復治療,錯過了康復的最好時機。不少患者只保全了性命,卻遺留了嚴重殘疾,生存品質較低。

誤區六:忽視長期、規律用藥的理念

事實:用藥規範能治療,也能預防

腦血管病的治療是長期系統的,絕不僅限於單一的醫院治療。病人出院後繼續治療,需要建立起長期服藥的意識,如長期小劑量阿司匹林治療、房顫病人抗凝治療、長期應用降壓、降糖、穩定斑塊、調脂的藥物,要重視中風後康復治療,定期複查頸部彩超、顱內血管(TCD或MRA)情況等。

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狹窄等需要長期用藥,面對不能根治的疾病,要學會與疾病共存,長期服藥,相當一部分患者認為血壓不高就不用吃降壓藥或血壓高時才吃降壓藥物、血糖不高就不用降糖藥物。更有甚者,不請教醫生就自行停用降壓、降糖藥物,長此以往,病人就會出現心、腦、腎、視網膜併發症,全身大小血管病變,等出現併發症再控制則為時過晚。

如何預防腦血管病

第一:防患於未然

健康者勸其戒煙,避免過量飲酒,健康飲食;積極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脂血症等危險因素。認識上面提到的誤區,積極準備。

第二:預防死灰復燃

如果曾經發生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腦梗死患者,應提高緊惕,積極行動起來避免第二次發作。要規範、儘早地治療。但同時,要防範騙子借此機會行騙。比如,長期以來在腦血管病患者中流傳著:每到春秋,必須輸液。毫無科學依據,騙錢又坑人。

第三:一旦發作要儘早治療

腦血管病與心臟病發作一樣,應被當作急症,在卒中後幾小時內進行治療,應建立「時間就是生命」的觀念。

降血壓不宜降得過快、過低,要避免血壓大幅波動。

誤區五:忽視腦血管病急性期的康復治療

事實:治療和康復同樣重要

長期以來,我國綜合性大醫院對腦血管病急性期的患者注重藥物治療,幾乎沒有真正開展康復治療,錯過了康復的最好時機。不少患者只保全了性命,卻遺留了嚴重殘疾,生存品質較低。

誤區六:忽視長期、規律用藥的理念

事實:用藥規範能治療,也能預防

腦血管病的治療是長期系統的,絕不僅限於單一的醫院治療。病人出院後繼續治療,需要建立起長期服藥的意識,如長期小劑量阿司匹林治療、房顫病人抗凝治療、長期應用降壓、降糖、穩定斑塊、調脂的藥物,要重視中風後康復治療,定期複查頸部彩超、顱內血管(TCD或MRA)情況等。

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狹窄等需要長期用藥,面對不能根治的疾病,要學會與疾病共存,長期服藥,相當一部分患者認為血壓不高就不用吃降壓藥或血壓高時才吃降壓藥物、血糖不高就不用降糖藥物。更有甚者,不請教醫生就自行停用降壓、降糖藥物,長此以往,病人就會出現心、腦、腎、視網膜併發症,全身大小血管病變,等出現併發症再控制則為時過晚。

如何預防腦血管病

第一:防患於未然

健康者勸其戒煙,避免過量飲酒,健康飲食;積極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脂血症等危險因素。認識上面提到的誤區,積極準備。

第二:預防死灰復燃

如果曾經發生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腦梗死患者,應提高緊惕,積極行動起來避免第二次發作。要規範、儘早地治療。但同時,要防範騙子借此機會行騙。比如,長期以來在腦血管病患者中流傳著:每到春秋,必須輸液。毫無科學依據,騙錢又坑人。

第三:一旦發作要儘早治療

腦血管病與心臟病發作一樣,應被當作急症,在卒中後幾小時內進行治療,應建立「時間就是生命」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