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注意啦!廣東擬出臺法規保護耕地品質,重點是你還可以提意見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人多地少的國情,使我國保護耕地一直有較大壓力。

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保護耕地的壓力越來越大。

習近平主席明確提出:“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把關係十幾億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護好,決不能有閃失”“耕地紅線不僅是數量上的,也是品質上的”。李克強總理也強調:“要堅持數量與品質並重,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嚴格實行特殊保護,

紮緊耕地保護的‘籬笆’,築牢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說,保護耕地主要體現在數量穩定和品質提升兩方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守住18.65億畝耕地紅線。同時也要實施耕地品質保護與提升行動,

開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復,提升耕地品質。

據曾衍德介紹,從目前看,各地對數量保護要求是明確的、具體的,但對品質保護的重視不夠、要求不明。耕地品質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不斷變化,只有及時掌握耕地土壤的理化性狀和品質變化趨勢,才能更好保護耕地品質。

廣東省經濟社會改革發展走在全國前列,但受到的資源環境尤其是耕地資源的制約明顯,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2015年底,全省實有耕地面積3935萬畝,占全國耕地總量的1.9%,人均耕地僅為0.36畝,相當於全國平均數的1/4,遠低於聯合國劃定0.795畝的警戒線,後備耕地資源匱乏(可開墾地僅有79.95萬畝),耕地保護的壓力增大。另一方面,全省耕地品質總體不高。省級耕地地力評價結果表明,

品質相對較好、灌溉設施完善的高產田只占耕地總面積的24.8%,中低產田面積達到75.2%,酸性土壤面積超過50%,工業點源、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對耕地品質的破壞日益加劇。

耕地是最寶貴的農業資源和重要的生產要素,品質如何?事關糧食和農業的產出能力。可以說,耕地品質好壞已經成為能否實現農業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目標的決定性因素。制定《廣東省耕地品質管制規定》十分緊迫、十分重要。

即日起,《廣東省耕地品質管制規定》面向社會徵求意見,公眾可對耕地品質管制的內容、損毀耕地品質相關的法律責任等方面提出建議。

2017年9月15日之前,

您有什麼建議,

可評論留言告訴農業君。

對徵集到的意見,

將會認真研究處理,

通過適當方式向公眾公佈。

趕緊留下您寶貴的意見吧!

編輯:馬丹麗

將會認真研究處理,

通過適當方式向公眾公佈。

趕緊留下您寶貴的意見吧!

編輯:馬丹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