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吃糖為什麼能讓人開心?科學的解釋在這裡!

七夕就要到了,想要送給另一半禮物中,除了玫瑰花,就是想到巧克力了,那是因為“戀愛甜如蜜”。我們總把美好的事物和甜掛上鉤,而糖就是甜的具體化身。今天咱就來聊聊這份甜蜜。

一、古時人們如何提煉糖?

中國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飴”這個字,意思就是麥芽糖。蒸好的糯米經過麥芽處理之後,發酵,壓出漿液,再經過熬煮,成為一種粘稠的狀態,就形成了麥芽糖。味道甜而柔和,真是佩服咱們祖先,能夠想出這個法子制糖。北方人過年吃的糖瓜、糖棒,就是用麥芽糖做的。

那麼,南方人用什麼作為甜味的來源呢?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榨甘蔗汁了。

在《楚辭》裡提到的“柘漿”說的就是甘蔗汁(《楚辭·招魂》:“胹鱉炮羔,有柘漿些。”)只不過那時候人們還不會製作白糖,只能把甘蔗汁熬成粘稠的糖漿。

二、甘蔗如何成白糖?

在現代,每年的1到5月份,是制糖廠最為忙碌的時間。收穫的甘蔗,被源源不斷的運往糖廠,在經過清洗之後,

甘蔗便被投入到了破碎設備裡。在這裡,甘蔗將被切成小塊,為接下來的壓榨做好準備。

每一塊甘蔗,都會被反復壓榨多次,絕不會浪費甘蔗裡的糖分。榨出來的甘蔗汁,還要經過沉澱、過濾來去除雜質,之後,甘蔗汁被送到鍋爐裡熬煮就產生了糖霜。將糖霜中的雜質分離之後,再重新進行結晶,雪白的砂糖,就這麼誕生了。

三、“心情不好就吃顆糖吧!”

人類的舌頭和口腔裡佈滿了味蕾,每一個味蕾都是由40到150個味覺細胞構成,當吃到含糖的食物時,食物中的糖分會刺激舌頭上的甜味接收器,迅速給大腦皮質一個刺激信號,刺激信號啟動了大腦內的獎賞系統。這個獎賞系統,主要是由多巴胺神經元組成,當吃到甜食時,

多巴胺神經元就會分泌多巴胺,讓人感受到幸福、滿足和愉快。

並不是所有的食物都會使人有同樣的享受感,大多數的人會比較偏好甜食,而不是偏酸、或偏苦的食物。因為人體的演化,人的中腦邊緣系統通道增強了對“甜食”的感知,並將之視作人類吸收碳水化合物的健康來源。

用人類祖先採集果實的例子來說明的話,味道酸的表示“沒有成熟”,味道苦的就要小心啦,可能有毒。

想要知道多吃糖是否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鎖定本週六18:00廣東衛視《生活大資料》

廣東新聞頻道同步播出

撰稿:歐黎斯、王艾嘉

編輯、責編:張瑞祥

主編:蔣長安、高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