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自己花錢買鞭炮卻請別人放,蔡英文又被嘲笑了

北京時間25日淩晨,台遙測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簡稱“福衛五號”)在美國西岸範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台媒稱“福衛五號”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九號(Falcon-9)火箭發射,並“成功升空”。

陳良基(右)

台科技部門負責人陳良基親赴太空中心關切實況,一如預期升空過程非常順利。該衛星將于4時13分55秒順利與海外站首次通聯,估計將于9時35分15秒第一次通過臺灣地區。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透過影片表示,代表台當局感謝大家這段時間以來的辛勞。

“台衛五號”是第一枚由臺灣自主研製的衛星,為地球遙測應用衛星,重達450公斤(含酬載及燃料)、造價近新臺幣57億元(約合人民幣12.6億元),為高2.8公尺、外徑約1.6公尺的八角柱外型。

“台衛五號”的建造頗有些波折。2007年5月,臺灣“太空中心”陷入衛星採購舞弊醜聞,在島內引起很大波動。為了避免被台當局直接裁撤的命運,該中心決定放手一搏,“自主研發新衛星”。2008年7月,“福衛5號”計畫正式上路。

原本預計去年發射的“台衛五號”,受到去年“獵鷹”9(Falcon 9)火箭爆炸影響,一再延誤時程,直到今年8月25日才發射,並在7月19日由華航波音747貨機運至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這次也是“獵鷹”9最新版本block4的首次發射,火箭運載能力相比之前更大。但是此次搭載的“台衛5號”僅有幾百公斤,

用一枚載荷能力8.8噸的火箭來發射這顆不到500公斤的衛星,遠沒有用完火箭運力。

福衛五號遙感衛星的平臺由島內團隊自行設計研製。此外,高解析度相機將完全由島內的科技研究中心設計研發。衛星電腦由中山科學研究院與島內廠商合作研製。整個計畫中,僅發射任務委託海外公司執行。

福衛五號遙感衛星外形呈八角柱形,高約3米,品質約525公斤,

全色解析度2米,多光譜解析度8米,預定軌道高度720公里,為太陽同步軌道,每天飛越臺灣2次,任務壽命5年。該衛星除了搭載高解析度相機外,還攜帶了先進電離探測儀等載荷,可現地量測電離層等離子密度、速度、溫度、與環境背景磁場等物理量。

與福衛二號遙感衛星相比,福衛五號遙感衛星全色解析度沒有提高,但多光譜解析度提高了1倍,整體性能有一定程度提高。雖然臺灣方面一直強調福衛五號遙感衛星主要用於科學實驗,

用於“國土安全”、防災勘災、環境監控、人道救援及學術研究等用途,但大家都知道,其仍然是一顆軍用目的明顯的“民皮軍骨”衛星。

原定去年發射拖到今年,臺灣地區領導人由馬英九也換成了蔡英文。蔡英文對衛星發射相當滿意,她24日在臉書稱,“福衛五號”載著臺灣人的技術,也載著臺灣人的夢想。發射成功後,蔡英文說:“雖然國外衛星也會拍到臺灣的影像,但基於各種不同原因或許不願意提供,有錢不一定買得到,現在臺灣自己就可搞定”。臺灣深綠媒體20日稱,它是“臺灣首枚自主研發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其核心技術、負責拍攝影像的“光學遙測酬載”更是完全“臺灣製造”,可以說是“臺灣的驕傲”。

儘管“福衛五號”被台當局吹捧為“太空里程碑”,但實際情況卻經不起推敲。在具體技術水準上,“福衛5號”除了彩色遙測解析度提高了一倍外,很難說比“福衛2號”先進多少。因為在很大程度上,這項資料是選擇離地球更近的軌道來實現的,犧牲的是遙測的週期頻率——相對于“福衛2號”每日通過臺灣上空一次,“福衛5號”需要兩日一次。對於倚重衛星監控地震、颱風災情的臺灣來說,這項資料的弱化顯然將是更大的損失。

雖然台行政部門負責人林全20日聲稱要繼續發展太空產業,但臺灣太空專家趙吉光認為,台當局必須把發展規模拉高到數百億元才行。此外,臺灣學者鐘堅認為,因為美國干涉,臺灣根本沒有發展太空科技的空間,所謂“臺灣衛星科技工業”是“花錢請別人買鞭炮,再花錢請別人放鞭炮”。

“福衛五號”距離臺灣上次發射的“福衛三號”相隔11年多。臺灣衛星發展史上,除了已退役的“福衛一號”、二號,服役中的“福衛三號”外,還有計劃終止的福衛四號和六號。2002年微型衛星“蕃薯號衛星”完成組裝測試後,原計劃和美國、日本設計的皮米級衛星一同搭乘俄羅斯火箭發射升空,但在俄政府的反對下,最終跟太空無緣。總體而言,臺灣的太空發展面臨諸多因素的制約,最主要的是科研技術水準不高,以及衛星發射完全受制於人。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長安街知事APP

蔡英文對衛星發射相當滿意,她24日在臉書稱,“福衛五號”載著臺灣人的技術,也載著臺灣人的夢想。發射成功後,蔡英文說:“雖然國外衛星也會拍到臺灣的影像,但基於各種不同原因或許不願意提供,有錢不一定買得到,現在臺灣自己就可搞定”。臺灣深綠媒體20日稱,它是“臺灣首枚自主研發的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其核心技術、負責拍攝影像的“光學遙測酬載”更是完全“臺灣製造”,可以說是“臺灣的驕傲”。

儘管“福衛五號”被台當局吹捧為“太空里程碑”,但實際情況卻經不起推敲。在具體技術水準上,“福衛5號”除了彩色遙測解析度提高了一倍外,很難說比“福衛2號”先進多少。因為在很大程度上,這項資料是選擇離地球更近的軌道來實現的,犧牲的是遙測的週期頻率——相對于“福衛2號”每日通過臺灣上空一次,“福衛5號”需要兩日一次。對於倚重衛星監控地震、颱風災情的臺灣來說,這項資料的弱化顯然將是更大的損失。

雖然台行政部門負責人林全20日聲稱要繼續發展太空產業,但臺灣太空專家趙吉光認為,台當局必須把發展規模拉高到數百億元才行。此外,臺灣學者鐘堅認為,因為美國干涉,臺灣根本沒有發展太空科技的空間,所謂“臺灣衛星科技工業”是“花錢請別人買鞭炮,再花錢請別人放鞭炮”。

“福衛五號”距離臺灣上次發射的“福衛三號”相隔11年多。臺灣衛星發展史上,除了已退役的“福衛一號”、二號,服役中的“福衛三號”外,還有計劃終止的福衛四號和六號。2002年微型衛星“蕃薯號衛星”完成組裝測試後,原計劃和美國、日本設計的皮米級衛星一同搭乘俄羅斯火箭發射升空,但在俄政府的反對下,最終跟太空無緣。總體而言,臺灣的太空發展面臨諸多因素的制約,最主要的是科研技術水準不高,以及衛星發射完全受制於人。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長安街知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