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教育部2017教師節通知看中國教育未來運勢,很精彩

“十三五”國家全面實施教育綜合改革,實行全新的學業水準考試,並將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錄取參考,突出對學生的多元評價錄取。素質教育教學勢在必行!---《校朋,綜合素質即時評價系統,

優秀教師的選擇》

2017年7月3日,國家教育部下發慶祝第33個教師節的通知,它比2016年8月5日下發早一個月,而且內容和文風都有很大的可喜變化。從這些大大小小的變化中,不僅可以檢視出教育部相關人員思想和業務素養的提升,還可以覺察其管服思路的轉型和工作作風好的轉變,由此,我們可以更遠地推測出中國教育未來的一點端倪(後文將《教育部關於做好慶祝2017年教師節有關工作的通知》簡稱“2017通知”)。

但是,比照2017年和2016年的兩份慶祝教師節的通知,你會發現,2017通知雖有很多變化和亮點,但依舊是套用2016的範本。更可笑的是,2017年的第三點內容幾乎是2016年的第四點的翻版,只是段首句更換,第二句被刪除。哎,國家教育部,一個國家最高的教育機構,一個代表著國家最高管理水準的機構,竟然出現如此低級的硬傷!實在讓人不得不懷疑,久坐在辦公室的教育機構的管理人員們是否在勤勉工作,

是否有真正的實力來引航中國教育,是否有實力做好這龐大的1000多萬中國教師群體的引路人?

1.抬頭望天,腳下有路不含糊

相比去年,2017年通知將慶祝第33個教師節的安排置於教育的遠景規劃之中,即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新貢獻。

這是“抬頭望天”,把控教育發展的總方向不發生偏移。與此同時,若以後腳下的路步步不離總目標,一定走得會堅定,快捷而高效。

2.趨向教育本質,主題把握精准

教育的本質、或者說最終目的就是要盡可能發展學生,使學生得到盡可能的發展。2017通知中將今年的慶祝主題確定為“做好學生的引領人”,這比去年“甘守三尺講臺,

爭做‘四有’新人”離教育的本質和內涵更一步。通過兩者比較,我們可以檢視出今年通知背後的相關人員對教育的理解更透徹一些,對教育本質的把握更靠譜一些,對慶祝活動的總體策劃更科學合理一些。

3.宣傳中主賓位置終於正確回歸

教師節就應該是教師的節日,教師才是節日真正的主體和主人。但2016年及以前的每次慶祝教師節通知中,大都是強調通過慶祝活動來“充分展現各級黨委政府對教育教師工作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

全面反映近年來教師隊伍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這樣的通知,讓教師節成為教育部和各級教育部門向國家與地方政府獻媚討好的節日——這是喧賓奪主,主客顛倒,教師節儼然成為黨委政府的歌頌節、表功節,而教師呢,則被淪為群眾演員,陪襯。難怪很多一線教師呼籲取消教師。

2017通知,才真正擺正兩者的關係,要求從不同角度,分層次,成系列地宣揚教師群體中優秀典型,以此來激發廣大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和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創造性。這才是正確把握了慶祝這個節日的真正要旨!

4.創新地提出多層次成系列挖掘典型

2017年通知中關於宣傳優秀教師典型有一個創新的、石破天驚的提法,即“多層次,成系列地挖掘”。寥寥幾字,卻反映出教育部相關人等管理理念和思維的巨大創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就是領路人。多層次、成系列地挖掘教師群體中優秀典型,就是給1000多萬教師中每人都樹立一個可以學習和追趕得上的身邊的典型。這樣的榜樣更接地氣,更容易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認可並以之為路標。

5.“管理服務”是工作思路和作風的大轉變

教育部門和廣大教師群體是一種怎樣的關係?位置怎麼擺?以前很多時候出現比較多的詞語是禁止,不允許,整治,打擊之類,這是一種居高臨下的管理心態、態勢和思維。2017通知中出現了比較亮眼的“管理服務”片語:“管理”是居高臨下的心態和思維;“服務”至少是以平等心態和思維來看待教師群體的,是把教育部門和教師群體擺在同一位置。教育部門為全國教師群體服務,這才是“為人民服務”的正確邏輯,是久違了的正確思想觀念和思維方法的回歸。“管理服務”的驚豔亮相,讓我們覺察到教育部領導人在管理心態和思維上的變化,這種變化利於教師,利於教育。

6.避免了令人晦氣和添堵的安排

去年的教師節慶祝活動,一面表彰先進,一面對教師進行師德師風教育,開展有償家教和收受紅包的專項治理。表彰先進只是表面工作,應付敷衍了事,而開展的“扎扎實實”的工作是師德師風報告和打擊有償家教與收紅包的專項整治,給廣大教師的感覺就是在自己的節日裡給他們添堵,令人晦氣。這種缺乏人性且與中國傳統文化與價值觀相背離的做法,引來廣大教師的極大反感,認為是在借慶祝之名整治和寒磣教師。2017通知中,如師德師風和專項整治這樣的安排完全被剔除,顯示了教育部對節日主體和主人的基本尊重。

一份通知,見微知著。陳寶生部長領銜的國家教育部出現新氣象,有新作為,以期通過勵精圖治來扭轉當前越來越糟的教育局面。但囿于教育現實和社會的羈絆,假若沒有大刀闊斧和敢打敢拼的精神,沒有力挽乾坤於不倒的雄心壯志,收效一定甚微,中國教育未來的運勢就會暗淡!陳部長,你有這樣的雄心壯志,你有這樣的膽識和才幹嗎?14億中國人在期待!

新時代的資訊化教育,大家最重視的是什麼?關心的是什麼?

家長最關心什麼?

孩子上課情況?在校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學習成績不足情況?

(和老師溝通少,孩子在校表現、學習情況難以時時瞭解)

老師最煩惱什麼?

好幾個班,上百個學生,都需要溝通根本忙不過來。學生在校“小問題”多,難做到時時回饋。

(想教育好學生,無奈學生太多,根本無法全部做到有效溝通)

怎樣解決?

老師點擊記錄,家長立即收到回饋。(在校表現、出勤、作業、成績 、時時通知)

每天記錄,自動生成學習成長檔案。生成更有針對性、個性化、科學的指導方案。(有據可依,科學教育,教育資訊化)

(目前已有2000千多所名校老師,上萬家長在使用。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校朋”即可)

要求從不同角度,分層次,成系列地宣揚教師群體中優秀典型,以此來激發廣大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和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創造性。這才是正確把握了慶祝這個節日的真正要旨!

4.創新地提出多層次成系列挖掘典型

2017年通知中關於宣傳優秀教師典型有一個創新的、石破天驚的提法,即“多層次,成系列地挖掘”。寥寥幾字,卻反映出教育部相關人等管理理念和思維的巨大創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就是領路人。多層次、成系列地挖掘教師群體中優秀典型,就是給1000多萬教師中每人都樹立一個可以學習和追趕得上的身邊的典型。這樣的榜樣更接地氣,更容易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認可並以之為路標。

5.“管理服務”是工作思路和作風的大轉變

教育部門和廣大教師群體是一種怎樣的關係?位置怎麼擺?以前很多時候出現比較多的詞語是禁止,不允許,整治,打擊之類,這是一種居高臨下的管理心態、態勢和思維。2017通知中出現了比較亮眼的“管理服務”片語:“管理”是居高臨下的心態和思維;“服務”至少是以平等心態和思維來看待教師群體的,是把教育部門和教師群體擺在同一位置。教育部門為全國教師群體服務,這才是“為人民服務”的正確邏輯,是久違了的正確思想觀念和思維方法的回歸。“管理服務”的驚豔亮相,讓我們覺察到教育部領導人在管理心態和思維上的變化,這種變化利於教師,利於教育。

6.避免了令人晦氣和添堵的安排

去年的教師節慶祝活動,一面表彰先進,一面對教師進行師德師風教育,開展有償家教和收受紅包的專項治理。表彰先進只是表面工作,應付敷衍了事,而開展的“扎扎實實”的工作是師德師風報告和打擊有償家教與收紅包的專項整治,給廣大教師的感覺就是在自己的節日裡給他們添堵,令人晦氣。這種缺乏人性且與中國傳統文化與價值觀相背離的做法,引來廣大教師的極大反感,認為是在借慶祝之名整治和寒磣教師。2017通知中,如師德師風和專項整治這樣的安排完全被剔除,顯示了教育部對節日主體和主人的基本尊重。

一份通知,見微知著。陳寶生部長領銜的國家教育部出現新氣象,有新作為,以期通過勵精圖治來扭轉當前越來越糟的教育局面。但囿于教育現實和社會的羈絆,假若沒有大刀闊斧和敢打敢拼的精神,沒有力挽乾坤於不倒的雄心壯志,收效一定甚微,中國教育未來的運勢就會暗淡!陳部長,你有這樣的雄心壯志,你有這樣的膽識和才幹嗎?14億中國人在期待!

新時代的資訊化教育,大家最重視的是什麼?關心的是什麼?

家長最關心什麼?

孩子上課情況?在校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學習成績不足情況?

(和老師溝通少,孩子在校表現、學習情況難以時時瞭解)

老師最煩惱什麼?

好幾個班,上百個學生,都需要溝通根本忙不過來。學生在校“小問題”多,難做到時時回饋。

(想教育好學生,無奈學生太多,根本無法全部做到有效溝通)

怎樣解決?

老師點擊記錄,家長立即收到回饋。(在校表現、出勤、作業、成績 、時時通知)

每天記錄,自動生成學習成長檔案。生成更有針對性、個性化、科學的指導方案。(有據可依,科學教育,教育資訊化)

(目前已有2000千多所名校老師,上萬家長在使用。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校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