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合肥這次徹底火了!被人民日報、焦點訪談曝光

合肥再次被曝光!

人民日報、焦點訪談都大幅報導

怎麼回事?原因是這8個人!

先是人民日報頭版重點關注

焦點訪談昨晚也將鏡頭對準他們

合肥各大媒體也輪番上陣

他們是誰?

他們有什麼樣的故事?

搬好小板凳坐好

來聽小編娓娓道來!

他們頂著“哈佛博士”的頭銜

本可以在國外風風光光的生活

卻共同地選擇了回國創業

在合肥西邊的科學島上

他們將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打造成“國際級”的科研之地

讓合肥這座科技之城

再添一支科研“強軍”

為什麼是合肥?

這得益於合肥市對人才的優厚政策

今年6月,合肥市委、市政府正式出臺《關於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創新之都人才工作的意見》。這份被稱為“人才新政20條”的檔,等高對接滬甯杭等先發地區,在獎補力度、個稅減免、綠色通道、生活配套等多方面為引進高層次人才再次“加碼”。

從美國哈佛到合肥科學島

作為第一個選擇歸國的哈佛博士後,王俊峰的初衷很簡單,像很多在外的遊子一樣——想回家。但對於歸國確實也有糾結。“畢竟從客觀的研究條件來講,國內外還是有些差距。”

(王俊峰在介紹科研設備)

時任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書記的匡光力找到王俊峰,談科研、談理想、描繪藍圖,“當時科學島正在建設國際一流的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其包含的核磁共振等實驗系統,是生命科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直覺告訴我,這是一個嶄新的國家大科學裝置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只要你敢想就有無數的可能。

從決心回國搞科研,到最終選擇科學島,王俊峰用“天時地利人和”作總結。“首先是我有回國的念頭,加上科學島的環境優美,以及強磁場中心可預期的未來。”

2009年8月份,王俊峰攜妻子帶著兩個孩子以及12個行李箱,離開哈佛醫學院並踏上了從波士頓飛往上海的飛機,直到半夜11點,這個綠水環繞的科學島才出現在他們面前。“第一次來到科學島時還是被這裡的科研氛圍和環境給震撼了,當時就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地方,可以潛下心來搞科研。”

科學島上人才彙聚

王俊峰開始“廣發邀請函”,將目光投向了曾經同在哈佛醫學院搞研究的中國科學家們。

第一個接受邀約的是劉青松,此時的他還在哈佛醫學院從事藥物學專業研究。“說實話,當時我手上還有一些研究項目,也根本沒想過要回國。”談起回國經歷,輕鬆幽默的劉青松用“純屬偶然”來回答。

(劉青松、劉靜夫婦一起來到科學島)

因為工作關係,當時劉青松在上海進行一些專案洽談,等手頭事情結束後,就順道前往科學島來看望王俊峰。“一開始聽說他來了合肥,我們都很驚訝,為什麼不去北京、上海?而且合肥對於我們來說完全就是一個陌生的城市。”懷著好奇之心,劉青松來到科學島進行了一番瞭解。“確實,來了以後感覺聽到的和看到的一樣,加上當時匡光力書記的說服,我也想留下來了。”

(王文超、張欣夫婦“安家”科學島)

就這樣,劉青松成了第二位歸國的博士後,2012年,他帶回了從南開大學本科時代起就與他牽手同行的妻子劉靜,劉靜也是哈佛大學醫學院藥物化學專業博士後。

(林文楚在介紹科研科研成果 )

隨後,研究藥物篩選的張鈉也來到科學島,王文超、張欣夫婦也落戶于此,再加上2013年的林文楚歸來,強磁場中心的“哈佛博士後”團隊擴張到7人。

合肥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

到去年年初,結束了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工作的任濤,也正式“落戶”科學島強磁場中心。研究專業是高通量藥物篩選的他,用“回歸”完成了“哈佛博士後”團隊生命科學研究學術鏈上的“最後一塊拼圖”。

(任濤成為“最後一塊拼圖”)

“印象很深刻,我來到合肥的第二天就買了張公交卡,坐著公車把合肥轉了個遍。”放棄了美國有房有車的生活,任濤在合肥買了車也買了房。“以後我就是新合肥人了。”在他看來,島上的科研夥伴、科學裝置、工作氛圍以及自然環境,都很吸引自己。

“哈佛八博士後”的到來,讓合肥這座科技城又添一支強大的科研團隊。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當中,沒有一個是安徽人,也沒有一個在安徽生活、學習或工作過。

(張鈉在介紹科研成果)

見證了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從當初的“一窮二白”走向如今的“國際一流”,王俊峰心裡美滋滋的。“不僅是我們的科研成果逐漸走向國際一流,更多的是研究團隊的凝聚力越來越強。”

“實際上,我們只是歸國隊伍中的滄海一粟。”讓劉青松感觸最深的是,隨著中國整體實力的增強尤其是在科研上投入的增加,越來越多海外人才選擇回國,同樣,強磁場中心這個研發平臺也希望更多歸國人才的加入。

集聚“兩院”院士102人、國家“千人計畫”253人、“萬人計畫”74人、省“百人計畫”97人……不僅僅是“哈佛八位博士後”,越來越多的人才彙聚合肥,這定讓合肥乃至安徽未來的發展如虎添翼!

作為一個合肥人

還有什麼理由不驕傲?

作為一個安徽人

咱也有理由自豪一把!

一起來為我們的家鄉加油!

當時就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地方,可以潛下心來搞科研。”

科學島上人才彙聚

王俊峰開始“廣發邀請函”,將目光投向了曾經同在哈佛醫學院搞研究的中國科學家們。

第一個接受邀約的是劉青松,此時的他還在哈佛醫學院從事藥物學專業研究。“說實話,當時我手上還有一些研究項目,也根本沒想過要回國。”談起回國經歷,輕鬆幽默的劉青松用“純屬偶然”來回答。

(劉青松、劉靜夫婦一起來到科學島)

因為工作關係,當時劉青松在上海進行一些專案洽談,等手頭事情結束後,就順道前往科學島來看望王俊峰。“一開始聽說他來了合肥,我們都很驚訝,為什麼不去北京、上海?而且合肥對於我們來說完全就是一個陌生的城市。”懷著好奇之心,劉青松來到科學島進行了一番瞭解。“確實,來了以後感覺聽到的和看到的一樣,加上當時匡光力書記的說服,我也想留下來了。”

(王文超、張欣夫婦“安家”科學島)

就這樣,劉青松成了第二位歸國的博士後,2012年,他帶回了從南開大學本科時代起就與他牽手同行的妻子劉靜,劉靜也是哈佛大學醫學院藥物化學專業博士後。

(林文楚在介紹科研科研成果 )

隨後,研究藥物篩選的張鈉也來到科學島,王文超、張欣夫婦也落戶于此,再加上2013年的林文楚歸來,強磁場中心的“哈佛博士後”團隊擴張到7人。

合肥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

到去年年初,結束了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工作的任濤,也正式“落戶”科學島強磁場中心。研究專業是高通量藥物篩選的他,用“回歸”完成了“哈佛博士後”團隊生命科學研究學術鏈上的“最後一塊拼圖”。

(任濤成為“最後一塊拼圖”)

“印象很深刻,我來到合肥的第二天就買了張公交卡,坐著公車把合肥轉了個遍。”放棄了美國有房有車的生活,任濤在合肥買了車也買了房。“以後我就是新合肥人了。”在他看來,島上的科研夥伴、科學裝置、工作氛圍以及自然環境,都很吸引自己。

“哈佛八博士後”的到來,讓合肥這座科技城又添一支強大的科研團隊。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當中,沒有一個是安徽人,也沒有一個在安徽生活、學習或工作過。

(張鈉在介紹科研成果)

見證了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從當初的“一窮二白”走向如今的“國際一流”,王俊峰心裡美滋滋的。“不僅是我們的科研成果逐漸走向國際一流,更多的是研究團隊的凝聚力越來越強。”

“實際上,我們只是歸國隊伍中的滄海一粟。”讓劉青松感觸最深的是,隨著中國整體實力的增強尤其是在科研上投入的增加,越來越多海外人才選擇回國,同樣,強磁場中心這個研發平臺也希望更多歸國人才的加入。

集聚“兩院”院士102人、國家“千人計畫”253人、“萬人計畫”74人、省“百人計畫”97人……不僅僅是“哈佛八位博士後”,越來越多的人才彙聚合肥,這定讓合肥乃至安徽未來的發展如虎添翼!

作為一個合肥人

還有什麼理由不驕傲?

作為一個安徽人

咱也有理由自豪一把!

一起來為我們的家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