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德勤發佈行業報告:細分領域全面開花;朴新教育能否成為下一個新東方

圖片來自:攝圖網

在8月,真格基金在北京正式宣佈成立真格教育基金。

近幾年,教育產業並購基金增長快速,上市公司轉型教育背後,PE機構湧現。據統計,從2014年至今,A股共有33家上市公司與PE機構合作,參與設立了 36只教育產業並購基金。那麼轉型教育的上市公司背後有哪些資本力量?上市公司與PE又該如何平衡利益關係?

在PE機構與上市公司合作之中,紮根最深的便是“和君系”。早在2015年,和君集團旗下專注教育培訓領域的資管公司和睿資本便與蘇寧環球(000718)子公司蘇寧環球教育合作,

共同設立教育產業基金。有觀點認為,PE與上市公司合作的動力在於,看中其背後的資源,因為PE除了品牌背書能力之外,對項目的幫助相對有限。此外,也有一家上市公司與多家PE合作的情況。比如立思辰(300010)分別在2015年與2017年與PE機構合作成立教育產業基金。如此來看,上市公司進行不同產業佈局時,會尋求與多家PE機構進行合作,以求效益最大化。

但另一方面,許多公司公告成立基金後,並無實質進展。清科集團投資總監何豔認為,上市公司和PE之間存在有利益訴求上的差異。比如,上市公司更多是尋求,項目未來三五年能夠併入到上市公司的可能性,對上市公司目前現有佈局的協同性,以及對現有業績的改善能力等。PE則是把高投資高回報放在第一位。所以,如果雙方合作基金,則需要在這些方面做出妥協和退讓。

今年以來,隨著監管上市公司跨界並購趨嚴、減持新規落地,“上市公司+PE”模式再起波瀾。一方面,“上市公司+PE”模式的產業並購基金越多,說明當下上市公司必須借助PE力量完成產業鏈整合,融資需求壓力大;另一方面,PE在上市公司並購基金中的退出壓力也在增大。但政策上的嚴格管理也有助於市場清洗,有利於健康投資環境的形成,以後的“上市公司+PE”模式更要回歸專業價值投資。

應試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只要考試模式的設計合理,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們 “為了考試而學習”,那麼 “應試” 就是一套高效的制度。文章作者的觀點是,問題在於:對於有些科目而言,我們無法把分數和能力進行對等的。當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備考” 和 “學習” 實際上是兩件幾乎不相關的事情 — 英語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如果我們學習英語僅僅是為了交流的話,我們並不需要學習各種不規則語法,

更不需要記住各種無窮無盡的固定搭配。作者認為問題的重點在於,、中國學生們學英語並不是為了交流,而是為了 “考試”。由於英語是一個高考科目,因此這註定了:高考試卷上的所有題目必須都有正確答案。而因為全國考生千千萬萬,出題的老師必須鑽 “牛角尖” 才能設計出一份有意義的試卷。

因此作者提出意見,英語考試應該從 “分數制” 改為 “通過 / 不通過” 的及格制 — 如此,中國學生們便不會整天想著如何 “提高一分,幹掉千人”,從而真正把時間放在學習上。另外,及格制的考核意味著:任何人只要願意花時間去學,就一定能通過。作者的觀點是,掌握一門語言就好比學會走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英語作為一項技能,越多人能掌握越好,所有人都能掌握最好。

8月16日,培生集團發佈公告稱,將其環球天下教育集團(環球雅思)的業務以8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中國一家名為“樸新教育”的公司,後者是一家成立於2014年的中小學課外輔導教育機構。此事在教育圈掀起軒然大坡。如此財大氣粗的樸新教育,到底是何方神聖?以及,如今倚靠資本運作“滾雪球”模式擴張的樸新教育,是否會重蹈安博教育的覆轍?

樸新教育的團隊以新東方前高管為主,平均行業經驗超過15年,公司於2014年9月註冊,註冊資金3961萬。

據估算,樸新旗下的啄木鳥教育2016年營收約為3億元,而環球雅思則約為6.3億元。鑒於啄木鳥的經營狀況優秀,而環球雅思則處於低谷期;我們將啄木鳥按樸新提出的估值區間中,最高值計算其估值;環雅則按最低值計算(啄木鳥估值=營收*1.5,環雅估值=營收*0.48)。則啄木鳥估值可達4.5億元,環雅則約為3億元。因此樸新目前對投資機構宣稱其估值,應不會低於70億人民幣。對於一家純教育公司而言,這個估值已然不低。

儘管如此,樸新教育買下環雅,仍然是不被看好。如今的環球雅思是一個5年換過5任主管、擁有3700名員工而虧損額達9400萬元的,一個燙手的教育標的。另一方面,樸新之前收購的教育機構,實際上仍然是按照各機構的特色在當地辦學,但環雅是全國連鎖性質的大型教育培訓機構。一位資深教育投資人認為,“如果按照目前旗下機構在各地‘各自為戰’,只是在名義上歸於樸新的話,那在培生旗下和在樸新旗下並沒有太大區別。”

因此收購環雅,對於樸新既有的戰略規劃而言,會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如何保證“全面開花,多點聯動”的模式,能與環雅如今直營連鎖的業務板塊有機結合已很艱難,至於優化升級,則更是路漫漫其修遠。但不論如何,這對於教育行業而言都是一種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嘗試。

本周,德勤發佈2017教育行業報告。報告分析認為,中國教育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政策、資本、技術和社會觀念作為長期驅動教育市場穩步增長的關鍵因素將持續發揮作用,推動中國教育產業新趨勢,其中包括,細分領域全面開花、本市場把握先機、STEAM站上風口、出口教育東風再起、教育地產多元擴展、科技重新定義教育六個部分。

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中國出生人口上升至1786萬人,二孩及以上出生數量約為844萬人,預計2017年將提高至約900萬人。這使得學前教育的上升空間廣闊,同時隨著民促法、一帶一路的提出,國家、省、市級出臺的一系列促進STEAM教育的發展的政策,STEAM教育、民辦學校和教育出口也將得到快速發展。而技術的成熟,數位化與扁平化趨勢將在近3年內基本達到全覆蓋。同時,作為新興概念的智慧化,其技術仍需進一步發展以達到商用標準,智慧化趨勢將會借助資本青睞或將在5年內實現大規模應用。

20年前的臺灣教育曾與大陸面對同樣的問題,但今天的臺灣基礎教育已基本“正常化”,2014年11月通過的實驗教育三法,更使得教育改革進入學校再造階段。教育公平作為政府責任,在臺灣已經得到全面的關注和解決。

臺灣教育今天的其顯著的特點是民主政治的社會架構已經奠定,形成了全新的官民關係,體制內外的隔離已經打通。無論大中小學和幼稚園都建立了三權分立的治理結構,校長、家長會和教師會共同參與治理。中小學校長定期流動,不超過兩個任期,大學實行校長遴選制度。同時,無論是取消聯考、廣設高中大學、直到實行“十二年國教”(義務教育延至高中)、實驗教育立法等,臺灣的教改議題始終是由民間引導的,

此外,從偏鄉學校自發的探索開始,臺灣特色學校的建設已經成為政府推動和嘉獎的活動,且影響越來越大。特色學校的進階有兩個方向。其一是隨著特色課程的深化,開始走出學校,面向社區、社會,開發自己的教育和文創產品,另外一個方向(或者說是特色學校的類型),是特色課程與人格教育的有效結合。

中國學生們便不會整天想著如何 “提高一分,幹掉千人”,從而真正把時間放在學習上。另外,及格制的考核意味著:任何人只要願意花時間去學,就一定能通過。作者的觀點是,掌握一門語言就好比學會走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英語作為一項技能,越多人能掌握越好,所有人都能掌握最好。

8月16日,培生集團發佈公告稱,將其環球天下教育集團(環球雅思)的業務以8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中國一家名為“樸新教育”的公司,後者是一家成立於2014年的中小學課外輔導教育機構。此事在教育圈掀起軒然大坡。如此財大氣粗的樸新教育,到底是何方神聖?以及,如今倚靠資本運作“滾雪球”模式擴張的樸新教育,是否會重蹈安博教育的覆轍?

樸新教育的團隊以新東方前高管為主,平均行業經驗超過15年,公司於2014年9月註冊,註冊資金3961萬。

據估算,樸新旗下的啄木鳥教育2016年營收約為3億元,而環球雅思則約為6.3億元。鑒於啄木鳥的經營狀況優秀,而環球雅思則處於低谷期;我們將啄木鳥按樸新提出的估值區間中,最高值計算其估值;環雅則按最低值計算(啄木鳥估值=營收*1.5,環雅估值=營收*0.48)。則啄木鳥估值可達4.5億元,環雅則約為3億元。因此樸新目前對投資機構宣稱其估值,應不會低於70億人民幣。對於一家純教育公司而言,這個估值已然不低。

儘管如此,樸新教育買下環雅,仍然是不被看好。如今的環球雅思是一個5年換過5任主管、擁有3700名員工而虧損額達9400萬元的,一個燙手的教育標的。另一方面,樸新之前收購的教育機構,實際上仍然是按照各機構的特色在當地辦學,但環雅是全國連鎖性質的大型教育培訓機構。一位資深教育投資人認為,“如果按照目前旗下機構在各地‘各自為戰’,只是在名義上歸於樸新的話,那在培生旗下和在樸新旗下並沒有太大區別。”

因此收購環雅,對於樸新既有的戰略規劃而言,會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如何保證“全面開花,多點聯動”的模式,能與環雅如今直營連鎖的業務板塊有機結合已很艱難,至於優化升級,則更是路漫漫其修遠。但不論如何,這對於教育行業而言都是一種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嘗試。

本周,德勤發佈2017教育行業報告。報告分析認為,中國教育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政策、資本、技術和社會觀念作為長期驅動教育市場穩步增長的關鍵因素將持續發揮作用,推動中國教育產業新趨勢,其中包括,細分領域全面開花、本市場把握先機、STEAM站上風口、出口教育東風再起、教育地產多元擴展、科技重新定義教育六個部分。

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中國出生人口上升至1786萬人,二孩及以上出生數量約為844萬人,預計2017年將提高至約900萬人。這使得學前教育的上升空間廣闊,同時隨著民促法、一帶一路的提出,國家、省、市級出臺的一系列促進STEAM教育的發展的政策,STEAM教育、民辦學校和教育出口也將得到快速發展。而技術的成熟,數位化與扁平化趨勢將在近3年內基本達到全覆蓋。同時,作為新興概念的智慧化,其技術仍需進一步發展以達到商用標準,智慧化趨勢將會借助資本青睞或將在5年內實現大規模應用。

20年前的臺灣教育曾與大陸面對同樣的問題,但今天的臺灣基礎教育已基本“正常化”,2014年11月通過的實驗教育三法,更使得教育改革進入學校再造階段。教育公平作為政府責任,在臺灣已經得到全面的關注和解決。

臺灣教育今天的其顯著的特點是民主政治的社會架構已經奠定,形成了全新的官民關係,體制內外的隔離已經打通。無論大中小學和幼稚園都建立了三權分立的治理結構,校長、家長會和教師會共同參與治理。中小學校長定期流動,不超過兩個任期,大學實行校長遴選制度。同時,無論是取消聯考、廣設高中大學、直到實行“十二年國教”(義務教育延至高中)、實驗教育立法等,臺灣的教改議題始終是由民間引導的,

此外,從偏鄉學校自發的探索開始,臺灣特色學校的建設已經成為政府推動和嘉獎的活動,且影響越來越大。特色學校的進階有兩個方向。其一是隨著特色課程的深化,開始走出學校,面向社區、社會,開發自己的教育和文創產品,另外一個方向(或者說是特色學校的類型),是特色課程與人格教育的有效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