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鄲維:無人移動技術已經應用於物流行業

新華網北京8月25日電 “我國無人駕駛技術雖然起步晚,但發展力度大。公眾對此項技術的接受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認為我國無人駕駛技術或需經歷十五年到二十年的時間即將普及。

”這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王鄲維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後接受新華網專訪時所說的一番話。

8月23日,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正式拉開帷幕,大會展出了各項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其中,無人駕駛技術是被關注的一個熱點。什麼時候公眾才能廣泛享受到無人駕駛技術帶來的福利?無人駕駛技術何時才能得到普遍應用?針對這些問題,王鄲維進行了一一講解。

圖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王鄲維

相對于無人船 無人車技術並不簡單

今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較去年相比,除對無人車機器人進行了展示,還增加了無人船的展示,無人船技術是否有所革新?王鄲維表示,無人船和無人車面對的環境是不一樣的。

無人車通常在野外運動,行駛情況相對複雜;無人船在海上運動,障礙物相對較少。相對于無人車,在流動的水面變化環境中,無人船的方向和速度的控制方面會存在一些難度。王鄲維強調,無人車在去年的機器人大會上就進行了展示,技術相對先進,無人船技術的研發目前還處於初步階段,這是一個挑戰。

無人移動技術已經應用於物流行業

無人移動技術雖然還沒有在我國大規模普及,

但在物流行業已經有所應用。王鄲維介紹,無人移動技術在快遞行業的應用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在室內通過無人移動車可以把寄來的郵件分派到各個郵區。室內環境比較簡單,容易控制,目前已投入應用。第二是無人移動車的室外應用,由於室外情況比較複雜,無人移動車在行駛中存在行人、車輛的干擾,同時無人移動車的行駛還需對交通規則進行識別,
因此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發展。

我國無人駕駛技術或將於十五年後普及

相對於美國、歐洲,我國的無人駕駛技術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王鄲維表示,我國的很多企業開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究與應用。對於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廣大公眾最關心的還是安全問題。王鄲維介紹,無人駕駛技術已經相當安全。目前此項技術還沒有普及的原因在於公眾對它的接受度有待提高,

不同地區的交通法規、保險暫時無法統一等。他強調,移動機器人應該以滿足工業需求為目的,首先應用於物流、快遞等行業,讓公眾逐漸對該項技術有所接觸和瞭解,從而循序漸進的接受無人駕駛技術。他認為,預計十五年到二十年後,無人駕駛技術或將在我國普及。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