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作為中國人你應該瞭解我國古代的四大戰神

一直以來,國人只知道外國的猛將戰神,如斯巴達克,凱撒,亞瑟王,自己國家的戰神卻不瞭解。好了,接下來該正經講講戰國四將了。

《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

”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相信白起和廉頗大家都很熟悉,這得感謝王者榮耀給國人普及了一下

《殺兵狂魔-白起》

疑似畫像白起

白起的一生,用一個數字就可以凸顯他的赫赫戰績:165萬。據史料記載,

白起在其一生中,幫秦國殲滅六國敵軍數量高達百萬,他的劍下亡魂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個。之所以殺這麼多人,與他的作戰策略是分不開的。

白起是一個具有卓越軍事才能的武將,他的作戰理念有四點:1、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2、主張追擊戰,乘勝追擊;3、重視野戰築壘工事;4、戰前精確料算。

主要說說前兩點,因為就是這兩個作戰風格,鑄就了他的殺敵記錄,

也鑄就了他戰國四將之首的名譽。

一、何為“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簡單來說就是我去攻打你,我的目標不是要拿下你的城池,而是要打服你。所以基本上就是瘋狂殲殺敵軍有生力量。換句話說,人都給你殺光了,我就算不拿你的城池,你也得給我送出來。這也是為什麼白起一生能殺這麼多人,完全不講道理,不給協商妥協的機會,就是殺到敵軍潰敗為止。

二、“主張追擊戰,

乘勝追擊”這種作戰方式其實在軍事上不被認可,因為孫武的“窮寇莫追”和商鞅的“大戰勝逐北無過十裡”都在表達了一種理念“還追呢?我~到家了”!可是白起就是這麼有個性,他顯然不看小瀋陽的小品,一個字殺,兩個字追殺。追到家門口了,就順帶攻城了。

可以說,白起的一生就是划船不靠漿,靠浪。左突右殺都屬於家常便飯了。他戰績累累,其中比較有意義的要屬於長平之戰了。

說起這個戰役,就得先提提廉頗了。

秦昭王年間,秦國想攻打趙國,奈何廉頗守城賊厲害,難怪王者榮耀裡是個肉盾。秦國怎麼都攻不下來,後來採用離間計,偷偷告訴趙王:我秦國雖然攻不下你家廉頗守的城池,但是我就是不怕廉頗,我怕趙括。可憐趙王真的信了,派趙括去打,秦軍佯敗,趙括更起勁了,追到家門口才發現,同樣打不進去。只能駐紮等著機會看能不能偷襲了。

白起趁機派兩支奇兵,一支斷了趙國的糧草供應,一支斷了趙軍的支援。直接把趙括打得又守城不出了,經過了46天,實在熬不住了,趙括分兵四路突圍,全被團滅。趙括被擊殺,40萬敗兵投降。講規矩,投降輸一半才對,可以白起不幹,直接殺紅眼了,40萬敗兵全數擊殺,只放了200多人歸趙。趙國上下都驚呆了,在他們眼裡,白起簡直就是惡魔。

沒錯,白起確實是惡魔,為戰爭而生的惡魔。但是此般惡魔,最後也逃不過被逼自刎的命運。死前歎息:“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儘管匆匆了卻餘生令人可惜,但他一生的戰績也足夠吹好幾輩子了。

《不驕不躁-王翦》

疑似王翦畫像

講講同是秦國武將的王翦吧。他就屬於善始善終的那一類,生前戰績累累,死後子嗣受福。都知道秦始皇在位期間滅掉了六國,其中大部分都是王翦帶兵拿下。說兩個著名的故事。

一、王翦攻破趙國城池,俘虜了趙王,向北打算攻打燕國。燕國國君太子丹沒辦法了,打算讓荊軻去刺殺秦始皇,走前不忘高歌一曲: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於是荊軻真的就不復還了,荊軻刺殺失敗,王翦帶兵直接攻下燕國,而後他兒子王賁直接滅了魏國。可以說虎父無犬子,親生的!

二、接著說說滅楚之戰,此站充分體現了王翦的大局觀。攻打楚國時,秦王問多少兵能打,李信表示二十萬足夠。王翦卻認為沒有六十萬打不下來。秦王都覺得王翦真是老了,這麼慫。於是讓李信去打。結果可想而知,直接被打得秦王都懷疑人生了,趕緊跑來跟王翦道歉,讓他帶兵打。慣常劇情,王翦帶兵,直接把出國滅了。隨後又滅了趙國和齊國。

六十萬大軍對楚的大戰,這一戰成了三十六計中“以逸待勞”這一計的典型戰役。以逸待勞講究待機而動,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對動,積極調動敵人,創造戰機,不讓敵人調動自已,而要努力牽著敵人的鼻子走。

可謂真是強國出強將,王翦和白起為秦國的統一六國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稱為戰國四將之一,也是實至名歸。

《荊棘先生-廉頗》

疑似廉頗畫像

以前說起廉頗,我的第一印象是:癡情壯漢赤身裸☆禁☆體為博男伴一笑,不惜連荊棘條都用上了。現在說起廉頗,第一反應是:哇!賊肉,根本不想打他!

玩笑歸玩笑,但這也說明了時代變遷,人的價值取向正在改變,只關心自己想關心的事。但是究竟廉頗是個怎樣的名將你呢?我來告訴你。

一、一開始,他帶領趙軍打敗了齊國,把齊國打得奄奄一息。按理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可是廉頗似乎就愛吃回頭草,吃完一次之後,又吃一次,又吃...於是直接把齊國吃死了。於是他吃回頭的事蹟可謂聲名遠播,各國都在懼怕他。在秦國勢如破竹的攻勢下,廉頗首當其衝,直接打敗秦軍,滅了秦國的氣勢,讓趙國喘息了好幾年。

二、這裡就需要提到白起了。話說當時趙國被秦國離間,不讓廉頗出征,而是派了趙括,雖然他自幼熟讀兵書,但缺乏實戰經驗,結果可想而知,四十萬敗兵全被擊殺。而此時的趙國只剩下老弱病殘,遭到了燕國的覬覦,燕王以為有機可乘,就出兵攻打。奈何餓死的駱駝比馬大,再加上廉頗自帶主角光環,不僅以少勝多守著了燕國的圍攻,反而乘勝進軍,打到燕國直接割地求和。你說燕國是不是NO ZUO NO DIE。

廉頗的武將精神可謂強如虎,被他打倒的國家很多,有齊國,燕國,魏國,韓國還有秦國,基本上出兵必勝,打得對方卸甲而逃。雖然年輕氣盛時差點被秦國離間而與藺相如有所衝突,好在及時意識到錯誤,也光著膀子去道歉了,堂堂武神屈膝下跪道歉,其精神也是可歌可泣。

但跟白起一樣,廉頗到了晚年,也過得不得安生。因趙王聽信奸言,被剝奪了兵權,只得客居異國,但仍然思念趙國,最後鬱鬱而死。

《一夫當關-李牧》

李牧跟廉頗一樣,屬於趙國的武將。雖然打戰時兇狠,但確實屬於仁厚的武將,最擅長的就是怎麼保養軍隊,他手下的士兵可以說各個都身體強壯,心情舒暢。

因為他厚待戰士,每天宰殺數頭牛犒勞士卒;他注意提高戰鬥能力,每天教練士卒騎射。同時他和軍民約定:一旦匈奴入侵,未得出擊號令,一律速將人馬物質全部退入堡壘固守,不得輕易出擊。這樣堅持數年,軍隊無任何傷亡損失,形成了一支裝備精良而素質極高的邊防軍。

在擊殺匈奴上,也是十分沉得住氣。每日韜光養晦,卻被匈奴扣上膽怯的帽子,但他根本不在意,大喝一聲:NOBODY CARE!於是靜心等待時機,一舉將十萬匈奴直接殲滅。

趙國鼎盛時期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李牧,可謂實力強勁。但後期藺相如死去,廉頗出走他國,趙國的處境十分危險。秦國吞併魏國之後,順勢攻打趙國,在國弱兵衰之際,李牧臨危受命,直接擊潰秦軍。此戰對秦國打擊沉重,讓趙國有所喘息。而後秦國繼續發兵攻打,再一次被李牧打得敗逃。同時還擊退了韓、魏國的圍剿,讓趙國死裡逃生。

李牧可以說是戰國末年趙國的最卓越的軍事家,戰功卓著,也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中唯一能與秦軍抗衡的將領。只可惜了,晚年被秦國離間,不被趙王所信,沒錯,就是這個好人都不信,壞人說啥都信的趙王。於是李牧被捕殘殺。

此四人可謂戰國時期最出色的四名武將。當是秦國屬於鼎盛期,各人群雄並起也無法抵禦秦國的吞併,王翦和白起作為秦國大將,首當其衝,為秦國取得了軍事上的穩定。而廉頗和李牧,也憑著自身的卓越才幹,為趙國爭取了長久喘息的機會。

有句現代話是這麼說的,流氓不可怕,最怕流氓有文化。他們四人作為“流氓”鼻祖,靠武力制霸一方的同時,還兼備謀略,軍事才幹。對於這類人,我只能說:活該你們流芳百世!

你們有什麼看法都可以留言在下方,小編會一一回復

最後也逃不過被逼自刎的命運。死前歎息:“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儘管匆匆了卻餘生令人可惜,但他一生的戰績也足夠吹好幾輩子了。

《不驕不躁-王翦》

疑似王翦畫像

講講同是秦國武將的王翦吧。他就屬於善始善終的那一類,生前戰績累累,死後子嗣受福。都知道秦始皇在位期間滅掉了六國,其中大部分都是王翦帶兵拿下。說兩個著名的故事。

一、王翦攻破趙國城池,俘虜了趙王,向北打算攻打燕國。燕國國君太子丹沒辦法了,打算讓荊軻去刺殺秦始皇,走前不忘高歌一曲: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於是荊軻真的就不復還了,荊軻刺殺失敗,王翦帶兵直接攻下燕國,而後他兒子王賁直接滅了魏國。可以說虎父無犬子,親生的!

二、接著說說滅楚之戰,此站充分體現了王翦的大局觀。攻打楚國時,秦王問多少兵能打,李信表示二十萬足夠。王翦卻認為沒有六十萬打不下來。秦王都覺得王翦真是老了,這麼慫。於是讓李信去打。結果可想而知,直接被打得秦王都懷疑人生了,趕緊跑來跟王翦道歉,讓他帶兵打。慣常劇情,王翦帶兵,直接把出國滅了。隨後又滅了趙國和齊國。

六十萬大軍對楚的大戰,這一戰成了三十六計中“以逸待勞”這一計的典型戰役。以逸待勞講究待機而動,以不變應萬變,以靜對動,積極調動敵人,創造戰機,不讓敵人調動自已,而要努力牽著敵人的鼻子走。

可謂真是強國出強將,王翦和白起為秦國的統一六國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稱為戰國四將之一,也是實至名歸。

《荊棘先生-廉頗》

疑似廉頗畫像

以前說起廉頗,我的第一印象是:癡情壯漢赤身裸☆禁☆體為博男伴一笑,不惜連荊棘條都用上了。現在說起廉頗,第一反應是:哇!賊肉,根本不想打他!

玩笑歸玩笑,但這也說明了時代變遷,人的價值取向正在改變,只關心自己想關心的事。但是究竟廉頗是個怎樣的名將你呢?我來告訴你。

一、一開始,他帶領趙軍打敗了齊國,把齊國打得奄奄一息。按理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可是廉頗似乎就愛吃回頭草,吃完一次之後,又吃一次,又吃...於是直接把齊國吃死了。於是他吃回頭的事蹟可謂聲名遠播,各國都在懼怕他。在秦國勢如破竹的攻勢下,廉頗首當其衝,直接打敗秦軍,滅了秦國的氣勢,讓趙國喘息了好幾年。

二、這裡就需要提到白起了。話說當時趙國被秦國離間,不讓廉頗出征,而是派了趙括,雖然他自幼熟讀兵書,但缺乏實戰經驗,結果可想而知,四十萬敗兵全被擊殺。而此時的趙國只剩下老弱病殘,遭到了燕國的覬覦,燕王以為有機可乘,就出兵攻打。奈何餓死的駱駝比馬大,再加上廉頗自帶主角光環,不僅以少勝多守著了燕國的圍攻,反而乘勝進軍,打到燕國直接割地求和。你說燕國是不是NO ZUO NO DIE。

廉頗的武將精神可謂強如虎,被他打倒的國家很多,有齊國,燕國,魏國,韓國還有秦國,基本上出兵必勝,打得對方卸甲而逃。雖然年輕氣盛時差點被秦國離間而與藺相如有所衝突,好在及時意識到錯誤,也光著膀子去道歉了,堂堂武神屈膝下跪道歉,其精神也是可歌可泣。

但跟白起一樣,廉頗到了晚年,也過得不得安生。因趙王聽信奸言,被剝奪了兵權,只得客居異國,但仍然思念趙國,最後鬱鬱而死。

《一夫當關-李牧》

李牧跟廉頗一樣,屬於趙國的武將。雖然打戰時兇狠,但確實屬於仁厚的武將,最擅長的就是怎麼保養軍隊,他手下的士兵可以說各個都身體強壯,心情舒暢。

因為他厚待戰士,每天宰殺數頭牛犒勞士卒;他注意提高戰鬥能力,每天教練士卒騎射。同時他和軍民約定:一旦匈奴入侵,未得出擊號令,一律速將人馬物質全部退入堡壘固守,不得輕易出擊。這樣堅持數年,軍隊無任何傷亡損失,形成了一支裝備精良而素質極高的邊防軍。

在擊殺匈奴上,也是十分沉得住氣。每日韜光養晦,卻被匈奴扣上膽怯的帽子,但他根本不在意,大喝一聲:NOBODY CARE!於是靜心等待時機,一舉將十萬匈奴直接殲滅。

趙國鼎盛時期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李牧,可謂實力強勁。但後期藺相如死去,廉頗出走他國,趙國的處境十分危險。秦國吞併魏國之後,順勢攻打趙國,在國弱兵衰之際,李牧臨危受命,直接擊潰秦軍。此戰對秦國打擊沉重,讓趙國有所喘息。而後秦國繼續發兵攻打,再一次被李牧打得敗逃。同時還擊退了韓、魏國的圍剿,讓趙國死裡逃生。

李牧可以說是戰國末年趙國的最卓越的軍事家,戰功卓著,也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中唯一能與秦軍抗衡的將領。只可惜了,晚年被秦國離間,不被趙王所信,沒錯,就是這個好人都不信,壞人說啥都信的趙王。於是李牧被捕殘殺。

此四人可謂戰國時期最出色的四名武將。當是秦國屬於鼎盛期,各人群雄並起也無法抵禦秦國的吞併,王翦和白起作為秦國大將,首當其衝,為秦國取得了軍事上的穩定。而廉頗和李牧,也憑著自身的卓越才幹,為趙國爭取了長久喘息的機會。

有句現代話是這麼說的,流氓不可怕,最怕流氓有文化。他們四人作為“流氓”鼻祖,靠武力制霸一方的同時,還兼備謀略,軍事才幹。對於這類人,我只能說:活該你們流芳百世!

你們有什麼看法都可以留言在下方,小編會一一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