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颱風“帕卡”強度或不如“天鴿” 疊加影響需高度警惕

颱風“帕卡”未來72小時路徑概率預報圖(中國氣象局/發)

民聲天下8月25日北京快訊 今年第13號颱風“天鴿”屍骨未寒,第14號颱風“帕卡”接踵而來。而且可能又是登陸在粵西。關於“帕卡”,可能有這樣一些問題是近期公眾關注的焦點。帕卡會登陸哪裡?何時登陸?強度如何?和天鴿登陸僅相距4天,是不是很少見?為何帕卡緊跟著天鴿,後期路徑那麼相似?帕卡過後,還有沒有颱風?帕卡能否緩解長江流域的高溫?有沒有辦法人工消颱風?

針對上述疑問,

“民聲君”第一時間走訪了中國氣象頻道氣象分析師信欣,請他為大家釋疑相關疑點。

“帕卡”最後登陸哪裡?什麼時候登陸?

信欣在獨家接受“民聲君”採訪時表示,具體登陸點和時間,只有臨近才能確定。目前大致的登陸範圍在廣東珠江口以西地區到海南東部,大致登陸時間在周日(27日)中午到晚上。珠海、臺山、陽江到湛江以及海南的文昌到三亞都是有可能的。從目前的數值預報來看,

現在大多預報在臺山到電白附近一帶,登陸時間在27日14時-20時前後。但是預報是會調整的,如果提前幾天就能確定了具體的時間、地點,氣象部門也就不用每時每刻都盯著,不斷修正預報。因此,要關注預報的不斷調整,特別是臨近預報的修訂,不要看一眼預報就當成了定論,再也不變了。

“帕卡”登陸強度強不強?影響和“天鴿”比,會不會更大?

據信欣介紹,“帕卡”這次登陸強度,

目前報強熱帶風暴到颱風。同樣,後面可能還有調整。當初“天鴿”一開始報的登陸強度也大致如此,但隨著形勢變化,“天鴿”越來越強,最終是強颱風登陸。因為,目前南海的海溫較高,依然可能使得“帕卡”在登陸前強度增加。不利因素是,“帕卡”要經過菲律賓,被削減一下,南海上存在擾動和“帕卡”爭奪水汽;因此,“帕卡”這次應該不如“天鴿”強。

信欣進一步解釋稱,因為12級颱風強度登陸,

概率相對較大。最後能有多強,還是臨近看,需要不斷修訂。如果登陸在廣東臺山附近,那麼,確實是雪上加霜。因為颱風前進的東北側氣壓梯度大,最大風速區往往在這裡,如果登陸在臺山,珠海和澳門就會處於颱風前進的東北側,這對於珠海澳門來說,無疑是傷口上撒鹽。如果登陸點相對偏西,在湛江附近,對於澳門和珠海來說,風的影響會小很多,主要影響是降水。但這對湛江到陽江一帶,
風的影響就可能會比天鴿更大。總之,手心手背都是肉,登陸點和登陸點東側附近,都將是大風影響最嚴重地區。

另外,這次“帕卡”的個頭相對於“天鴿”要小一些,強降水的範圍可能也會小一些,不過強降水區可能還會是影響到廣東、廣西、甚至雲南南部。因此,連續出現強降水可能引發此生災害,即便“帕卡”強度可能不如“天鴿”,但疊加影響,需要高度警惕。

“帕卡”和“天鴿”相隔時間那麼近,是不是很少見?

綜合氣象資料分析,信欣分析表示,從歷史上看,這樣的密集登陸廣東,確實有過幾次,不算很少見。相隔3-4天登陸廣東的颱風。值得一提的是,1966年第5號颱風登陸了珠海,第6號颱風在4天后登陸了臺山至陽江一帶。這次似乎“天鴿”和“帕卡”,要重現50年多前的情況。

為何“帕卡”緊跟著“天鴿”,後期路徑那麼相似?

信欣告訴“民聲君”,因為大氣環流形勢總體沒變。引導颱風的主要系統為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對比“天鴿”當時的形勢,和“帕卡”的形勢,就能看出來,副高穩定控制我國黃河下游以南地區,颱風處於其南側,因此總體西行為主。當然,副高在颱風東側還伸下來一些,使得颱風有了一些相北的分量(因為環繞副高的氣流在北半球是順時針走的,所以颱風受到的力就是向西和向北為主)。

“帕卡”過後,還有沒有颱風?

信欣指出,公眾十分關心地未來是否將再度生成新颱風這一問題,根據目前的最新氣象資料分析,暫時可能休息一下,但肯定不算完結。數值預報看,後期副高南落,海上留給颱風的生存空間被侵佔,9月初不利於新的颱風出現。但是9月依然是颱風活躍的季節,生成數量一般比7月多,僅次於8月,為全年第二多。而且10月有颱風也不要奇怪,因為10月平均生成數量是個7月一樣多的。通常最後一個登陸我國的颱風,在國慶假期前後,歷史最晚到12月初都有颱風登陸。所以颱風季遠未結束,而且9月的颱風往往很強,平均登陸強度位列第一!

“帕卡”能否緩解長江流域的高溫?

隨已進入二十四節氣的處暑節氣,高溫仍然在部分地區橫行。伴隨颱風的往往還有降水,這也立於氣溫的下降;然而,“帕卡”卻沒這個本事,它的降水主要在華南,鞭長莫及。對於颱風能否擠走副高?從個頭來看,“帕卡”和副高比起來,就像是3歲小孩兒PK健美冠軍,顯然做不到。但是有人可以——冷空氣!未來冷空氣不斷增強南下,因此8月底到9月初,副高會退出中國大陸,屆時高溫能告一段落。

有沒有辦法人工消颱風?

有很多小夥伴兒總認為,科技進步了,依靠人工影響天氣的辦法或許可以消滅颱風;對此,信欣卻給出了非常值得玩味的答案。

信欣解釋稱,颱風能量太多了,而且來自於水汽凝結釋放的熱量,分分鐘釋放的能量能嚇死人,颱風每小時釋放的熱量大致對應2000多顆廣島原子彈爆炸的能量。利用人工影響天氣的可能性,顯而易見。因此,公眾還需提高防範意識。是不是很少見?

綜合氣象資料分析,信欣分析表示,從歷史上看,這樣的密集登陸廣東,確實有過幾次,不算很少見。相隔3-4天登陸廣東的颱風。值得一提的是,1966年第5號颱風登陸了珠海,第6號颱風在4天后登陸了臺山至陽江一帶。這次似乎“天鴿”和“帕卡”,要重現50年多前的情況。

為何“帕卡”緊跟著“天鴿”,後期路徑那麼相似?

信欣告訴“民聲君”,因為大氣環流形勢總體沒變。引導颱風的主要系統為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對比“天鴿”當時的形勢,和“帕卡”的形勢,就能看出來,副高穩定控制我國黃河下游以南地區,颱風處於其南側,因此總體西行為主。當然,副高在颱風東側還伸下來一些,使得颱風有了一些相北的分量(因為環繞副高的氣流在北半球是順時針走的,所以颱風受到的力就是向西和向北為主)。

“帕卡”過後,還有沒有颱風?

信欣指出,公眾十分關心地未來是否將再度生成新颱風這一問題,根據目前的最新氣象資料分析,暫時可能休息一下,但肯定不算完結。數值預報看,後期副高南落,海上留給颱風的生存空間被侵佔,9月初不利於新的颱風出現。但是9月依然是颱風活躍的季節,生成數量一般比7月多,僅次於8月,為全年第二多。而且10月有颱風也不要奇怪,因為10月平均生成數量是個7月一樣多的。通常最後一個登陸我國的颱風,在國慶假期前後,歷史最晚到12月初都有颱風登陸。所以颱風季遠未結束,而且9月的颱風往往很強,平均登陸強度位列第一!

“帕卡”能否緩解長江流域的高溫?

隨已進入二十四節氣的處暑節氣,高溫仍然在部分地區橫行。伴隨颱風的往往還有降水,這也立於氣溫的下降;然而,“帕卡”卻沒這個本事,它的降水主要在華南,鞭長莫及。對於颱風能否擠走副高?從個頭來看,“帕卡”和副高比起來,就像是3歲小孩兒PK健美冠軍,顯然做不到。但是有人可以——冷空氣!未來冷空氣不斷增強南下,因此8月底到9月初,副高會退出中國大陸,屆時高溫能告一段落。

有沒有辦法人工消颱風?

有很多小夥伴兒總認為,科技進步了,依靠人工影響天氣的辦法或許可以消滅颱風;對此,信欣卻給出了非常值得玩味的答案。

信欣解釋稱,颱風能量太多了,而且來自於水汽凝結釋放的熱量,分分鐘釋放的能量能嚇死人,颱風每小時釋放的熱量大致對應2000多顆廣島原子彈爆炸的能量。利用人工影響天氣的可能性,顯而易見。因此,公眾還需提高防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