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寧夏開展“三大三強”行動 推廣“兩個帶頭人”工程經驗

光明網固原8月25日電(王建宏 王丹)24日,寧夏開展“三大三強”行動推廣“兩個帶頭人”工程經驗促脫貧富民戰略實施工作會議在固原市召開。

會議前,各市縣(區)相關負責人先後深入西吉縣吉強鎮龍王壩村、馬蓮鄉張堡原村,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頭營鎮石羊村,觀摩固原市實施“兩個帶頭人”工程做法經驗。

村裡有了致富路上的帶頭人 小山村變“中國最美休閒鄉村”

觀摩的第一站是龍王壩村,這是西吉縣吉強鎮最偏遠的一個村莊。

2002年以來,由於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解放了大量農村勞動力,該村大部分農民進城務工,數千畝荒山和林地無人經營。

近年來,龍王壩村深入實施“兩個帶頭人”工程,在致富帶頭人焦建鵬的帶動下,依託本地自然景觀資源,興辦合作社,開山劈嶺建成千畝林下油用牡丹基地、萬羽林下生態雞基地、林下梅花鹿養殖中心、農家餐飲中心、文化小廣場、雲臺山寺廟群等生態觀光園。

“我們在山地種植杏樹和油用牡丹,在林下放養生態雞,再用雞糞做肥料種植大棚草莓。”焦建鵬告訴記者,經過幾年的發展,帶動了周邊村500多農戶種植林下藥材、養殖林下雞,與當地及周邊貧困群眾抱團發展,為促進當地老百姓的收入夯實了基礎。

據焦建鵬介紹,龍王壩村摸索出的“1234”脫貧致富之路,即戶均建1棟休閒採摘日光溫棚,每畝每年可收入800多元;戶均種植2畝油用牡丹,年收入達1.6萬元;戶均騰出3間客房,發展民宿客棧,實施“觀光旅遊+餐飲+住宿”一體化服務;戶均貸款4萬元,作為發展產業資金。

龍王壩村,

一個貧窮落後、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通過“黨支部+致富帶頭人+合作社+農戶+市場”的方式,在致富帶頭人的引領下,一步一步,在實踐中走出了極具特色的脫貧致富之路。

是黨組織的“領頭雁” 也是群眾致富的“排頭兵”

向豐現代迴圈農業示範園位於西吉縣馬蓮鄉境內的固將公路北側,距566國道3公里,物流便利、資訊暢通,觀摩團一行深入瞭解了園區基本情況、迴圈農業發展模式和經濟效益。

據張堡原村黨支部書記蘇相鋒介紹,示範園引進安格斯、西門塔爾良種基礎母牛,利用澱粉廠生產的澱粉粉渣、優質紫花苜蓿等飼草加工的飼料,走出了一條“飼養牛—牛糞產生沼氣—沼氣用於清潔能源、液沼澆地—沼渣加工有機肥—肥料用於馬鈴薯、苜蓿種植”的特色迴圈產業發展之路。

除了是張堡原村的黨支部書記,蘇相鋒還是向豐合作社的理事長,是個不折不扣的複合型“帶頭人”。他通過特色迴圈農業模式,及“企業+合作社+農戶”“借牛送犢”互助共贏養殖模式,帶動發展種植大戶12戶,戶均增收2.5萬元以上;養殖大戶20戶,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引導當地群眾轉移就業約200戶。

據悉,張堡原村通過企業帶動、協會拉動、技能助推、託管互助等模式,充分發揮“兩個帶頭人”的帶動作用,輻射帶動256 戶800餘人發展養殖業、馬鈴薯和特色蔬菜種植,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有力加快了全鄉脫貧攻堅步伐。2016年,該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0元,高出全縣平均水準1234元。

“雙帶”工程助力姚磨村冷涼蔬菜產業大發展

冷涼蔬菜屬於高海拔地區的夏季蔬菜,特別適合在固原市原州區大面積種植。位於原州區西北的姚磨村氣候土壤等資源適宜冷涼蔬菜種植,但因品種落後、種植規模小、資訊不暢通等原因,全村長期掙扎在貧困邊緣。

近年來,姚磨村深入實施農村“兩個帶頭人”工程,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書記、致富帶頭人姚選帶動能力強的優勢,推行“組織跨村建、能人跨村帶、產業跨鄉育”的模式,輻射周邊鄉鎮發展冷涼蔬菜產業,帶動800余人增收致富。

姚選告訴記者:“原州區分派農技人員進村入戶,向村民推廣不同品種的蔬菜種植技術,解決了當地種植品種單一的問題。”同時,姚磨村與周邊的吳磨、彭堡、惠德村及瑞豐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成立姚磨村聯合黨總支,採取“黨總支+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辦法,帶動群眾發展蔬菜產業,建立了3個萬畝冷涼蔬菜基地,帶動12個村發展冷涼蔬菜產業,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年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3000 多人。

姚磨村還在4個村培育致富帶頭人37名,建成特色實訓基地100畝,成立農民田間學校,方便群眾就地就近參加學習培訓。在此基礎上,2016年姚磨村聯合黨總支跨村連片開發建設休閒觀光農業,發展生態觀光旅遊產業,調整產業結構,發動周邊群眾加入合作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

“我們村與村的蔬菜經紀人保持互動溝通,外出找市場,分析行情,做到精准種菜、精准銷售。”姚選說,目前,姚磨村的冷涼蔬菜已經在廣州、重慶、上海、武漢等地的大型農貿市場擁有穩定的供貨攤點。

念“養牛經”的致富帶頭人

馬萬武是固原市原州區遠近聞名的養牛人,也是石羊村的致富帶頭人。他所組織成立的原州區頭營鎮富源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幫助村民買牛賣牛、傳授飼養技術、提供無償服務,帶領村民找到了一條發家致富的產業路。

說起養牛,馬萬武是行家裡手,他向記者詳細介紹了養牛過程中“五統一”的經營管理模式:“統一金融管理、統一出欄進欄、統一飼料調劑、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疾病防疫。”

每戶建2棟標準化牛棚(200平方米)、2座“三貯一化”池(200平方米),戶均牛存欄15頭以上。統一管理、分散餵養,幫助300多家養殖戶連續三年戶均增收3萬餘元,帶動培養養殖大戶25戶。同時,創新開展“強村帶弱村”工程,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優勢互補、互促共贏”的原則,採取組織聯建、黨員聯訓、發展聯議、產業聯辦等方式,把石羊村成熟的肉牛養殖模式在臨近的大北山村和馮窪村進行“成功嫁接”,幫助70餘戶群眾養上“致富牛”,形成了強村和弱村抱團攻堅、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石羊村立足村情實際,以實施農村“兩個帶頭人”工程為契機,按照“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思路,注重培養和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挖掘肉牛養殖傳統優勢,引導馬萬武等5名致富帶頭人成立富源、博源、富太源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2016年,石羊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47元,高出原州區平均水準1477元。

據悉,固原市下一步將按照本次會議精神,繼續深化措施,落實“三大三強”行動,把農村“兩個帶頭人”工程從現在的組織部門牽頭,扶貧、農牧、人社、財政金融等部門協同抓,推進到縣委書記的重要工程,動員各級幹部群眾,把“有土”“離土”兩篇文章統籌,更加自覺地抓;與山區各個河流流域的產業發展規劃深度融合,通過同類產業龍頭企業、總合作社、分合作社、支合作社的組織化鏈條,黨建跟進,調動“兩個帶頭人”積極性,更加精准地抓,以期產生更好的效果。

他通過特色迴圈農業模式,及“企業+合作社+農戶”“借牛送犢”互助共贏養殖模式,帶動發展種植大戶12戶,戶均增收2.5萬元以上;養殖大戶20戶,戶均增收3萬元以上;引導當地群眾轉移就業約200戶。

據悉,張堡原村通過企業帶動、協會拉動、技能助推、託管互助等模式,充分發揮“兩個帶頭人”的帶動作用,輻射帶動256 戶800餘人發展養殖業、馬鈴薯和特色蔬菜種植,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全覆蓋,有力加快了全鄉脫貧攻堅步伐。2016年,該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0元,高出全縣平均水準1234元。

“雙帶”工程助力姚磨村冷涼蔬菜產業大發展

冷涼蔬菜屬於高海拔地區的夏季蔬菜,特別適合在固原市原州區大面積種植。位於原州區西北的姚磨村氣候土壤等資源適宜冷涼蔬菜種植,但因品種落後、種植規模小、資訊不暢通等原因,全村長期掙扎在貧困邊緣。

近年來,姚磨村深入實施農村“兩個帶頭人”工程,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書記、致富帶頭人姚選帶動能力強的優勢,推行“組織跨村建、能人跨村帶、產業跨鄉育”的模式,輻射周邊鄉鎮發展冷涼蔬菜產業,帶動800余人增收致富。

姚選告訴記者:“原州區分派農技人員進村入戶,向村民推廣不同品種的蔬菜種植技術,解決了當地種植品種單一的問題。”同時,姚磨村與周邊的吳磨、彭堡、惠德村及瑞豐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成立姚磨村聯合黨總支,採取“黨總支+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辦法,帶動群眾發展蔬菜產業,建立了3個萬畝冷涼蔬菜基地,帶動12個村發展冷涼蔬菜產業,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年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3000 多人。

姚磨村還在4個村培育致富帶頭人37名,建成特色實訓基地100畝,成立農民田間學校,方便群眾就地就近參加學習培訓。在此基礎上,2016年姚磨村聯合黨總支跨村連片開發建設休閒觀光農業,發展生態觀光旅遊產業,調整產業結構,發動周邊群眾加入合作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

“我們村與村的蔬菜經紀人保持互動溝通,外出找市場,分析行情,做到精准種菜、精准銷售。”姚選說,目前,姚磨村的冷涼蔬菜已經在廣州、重慶、上海、武漢等地的大型農貿市場擁有穩定的供貨攤點。

念“養牛經”的致富帶頭人

馬萬武是固原市原州區遠近聞名的養牛人,也是石羊村的致富帶頭人。他所組織成立的原州區頭營鎮富源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幫助村民買牛賣牛、傳授飼養技術、提供無償服務,帶領村民找到了一條發家致富的產業路。

說起養牛,馬萬武是行家裡手,他向記者詳細介紹了養牛過程中“五統一”的經營管理模式:“統一金融管理、統一出欄進欄、統一飼料調劑、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疾病防疫。”

每戶建2棟標準化牛棚(200平方米)、2座“三貯一化”池(200平方米),戶均牛存欄15頭以上。統一管理、分散餵養,幫助300多家養殖戶連續三年戶均增收3萬餘元,帶動培養養殖大戶25戶。同時,創新開展“強村帶弱村”工程,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優勢互補、互促共贏”的原則,採取組織聯建、黨員聯訓、發展聯議、產業聯辦等方式,把石羊村成熟的肉牛養殖模式在臨近的大北山村和馮窪村進行“成功嫁接”,幫助70餘戶群眾養上“致富牛”,形成了強村和弱村抱團攻堅、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石羊村立足村情實際,以實施農村“兩個帶頭人”工程為契機,按照“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思路,注重培養和發揮致富帶頭人作用,挖掘肉牛養殖傳統優勢,引導馬萬武等5名致富帶頭人成立富源、博源、富太源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2016年,石羊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47元,高出原州區平均水準1477元。

據悉,固原市下一步將按照本次會議精神,繼續深化措施,落實“三大三強”行動,把農村“兩個帶頭人”工程從現在的組織部門牽頭,扶貧、農牧、人社、財政金融等部門協同抓,推進到縣委書記的重要工程,動員各級幹部群眾,把“有土”“離土”兩篇文章統籌,更加自覺地抓;與山區各個河流流域的產業發展規劃深度融合,通過同類產業龍頭企業、總合作社、分合作社、支合作社的組織化鏈條,黨建跟進,調動“兩個帶頭人”積極性,更加精准地抓,以期產生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