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光明日報》聚焦松陽系列·三|文化引領鄉村復興經驗——“推開窗是山,抬起頭觀星”

《光明日報》 2017年8月5日01版:

“推開窗是山,抬起頭觀星”——浙江松陽傳統村落保護的“綠色密碼”

本報記者 方曲韻 張焱

夏日的浙江省松陽縣界首村滿是綠意,潺潺的松陰溪水淌過村前,村子口一條梧桐大道上停滿了外來車輛。

與松陰溪平行走向的,是一條穿村而過的宋代古驛道。古驛道兩旁是保存較為完好的宗祠、禹王宮、牌坊和十余幢古民居等,整個界首村還保留著最初的歷史格局和傳統風貌。每到夏天,這條古驛道總是格外熱鬧。

來自全國各地美術院校的學生們在古驛道上畫下這裡的馬頭牆、石子路和老牌坊。

宋世和/攝

像這樣的古村落,松陽縣境內還有百餘個,其中71個已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單,數量位居浙江省第一、全國第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同時擁有田園風光和傳統村落的松陽,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施子飛/攝

2016年年初,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將松陽縣確定為唯一一個“拯救老屋行動”整縣推進試點縣,計畫在兩年時間裡資助4000萬元,探索私人產權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修繕和利用經驗,

224處符合項目名錄的文物建築被列入拯救範圍。

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因這些老房子而結緣。在一間民國時期私宅改建的民宿裡,記者遇到了參與其設計改造的香港大學建築系教授王維仁。查文獻、改方案、選材料,他前前後後從香港飛來松陽多次,“不計成本”地參與這個古村落的改造,力圖最大限度地還原它們本來的樣貌,賦予它們新的生命。

曹燁/攝

“古村落保護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歷史文化的傳承保護和人與自然的關係修復裡。”王維仁的理念與當地政府不謀而合,他的最新作品是將界首村老街上破敗的會堂設計改造為一個室內公共通道,連通松陰溪和老街,可以用作村民的結婚禮堂、遊客的休息點,

或進行農產品交易,讓居住在村裡的人們可以延續傳統的生活生產方式。

卓廬若家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羅德胤很早就關注了松陽,協助松陽縣多個古村落制定了保護發展的整體規劃,他認為松陽代表了正宗的“古典中國”。此外,浙江省“千人計畫”專家徐甜甜、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許懋彥、中央美院網際空間與虛擬實驗室主任何崴等優秀設計師紛紛來到松陽,一座座老房子、一個個古村落用“最少、最自然、最不經意”的人工干預,變成了“推開窗是山,抬起頭觀星”的休閒勝地。

雲上平田 徐征/攝

村貌完整、舒適宜居、富有活力、人文和諧——4個關鍵字勾勒出松陽傳統村落保護的目標。在松陽縣委書記王峻看來,復活傳統村落要堅持“活態保護、有機發展”,把傳統村落放到歷史動態中去加以考量,遵循它的發展規律、尊重原住民,再給予村落適度的刺激,慢慢恢復其生命力。近年來,通過開展系列研究課題、編制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制定傳統民居改造技術指南等系列措施,松陽的傳統民居、業態、民俗逐漸蘇醒。

雲上平田

“令人欣喜的是,松陽的老百姓更有自信了。”王峻說,村民們看到了自家世代居住的老房的價值,開始積極參與鄉村建設,自發地修繕老房子。遠道而來的遊客們說,這裡有濃得化不開的鄉愁。

而在界首村的老人們眼裡,眼前的這些變化還有一些新奇,房子還是那座夯土牆青瓦房,推開門,卻走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黃林/攝

文章轉自:《光明日報》

松陽旅遊諮詢電話:0578-8060116

此外,浙江省“千人計畫”專家徐甜甜、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許懋彥、中央美院網際空間與虛擬實驗室主任何崴等優秀設計師紛紛來到松陽,一座座老房子、一個個古村落用“最少、最自然、最不經意”的人工干預,變成了“推開窗是山,抬起頭觀星”的休閒勝地。

雲上平田 徐征/攝

村貌完整、舒適宜居、富有活力、人文和諧——4個關鍵字勾勒出松陽傳統村落保護的目標。在松陽縣委書記王峻看來,復活傳統村落要堅持“活態保護、有機發展”,把傳統村落放到歷史動態中去加以考量,遵循它的發展規律、尊重原住民,再給予村落適度的刺激,慢慢恢復其生命力。近年來,通過開展系列研究課題、編制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制定傳統民居改造技術指南等系列措施,松陽的傳統民居、業態、民俗逐漸蘇醒。

雲上平田

“令人欣喜的是,松陽的老百姓更有自信了。”王峻說,村民們看到了自家世代居住的老房的價值,開始積極參與鄉村建設,自發地修繕老房子。遠道而來的遊客們說,這裡有濃得化不開的鄉愁。

而在界首村的老人們眼裡,眼前的這些變化還有一些新奇,房子還是那座夯土牆青瓦房,推開門,卻走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黃林/攝

文章轉自:《光明日報》

松陽旅遊諮詢電話:0578-806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