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山東黃河灘區遷建時間表出爐!涉及東營遷建範圍、推進時間表和遷建方式劃分如下

8月22日,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到2020年,山東將全面完成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各項工作。其中外遷安置14.10萬人,就地就近避洪安置34.97萬人,臨時撤離安置人口11.55萬人,

涉及濟南、淄博、東營、濟寧、泰安、濱州、菏澤7個市17個縣。今年啟動17個新建村台和13個外遷安置新社區工程建設。具體的遷建範圍、推進時間表和遷建方式劃分如下:

遷建涉及7市17縣,分5類不同的方式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遷建涉及濟南、淄博、東營、濟寧、泰安、濱州、菏澤7個市17個縣,

規劃總投資需要260.06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在遷建方式上分外遷安置、就地就近築村台、築堤保護、舊村台和臨時撤離道路改造提升等五種方式。具體分佈如下:

①外遷安置,涉及東平、梁山等13個縣區,共4.2萬戶、14.1萬人,建設42個新社區;

②就地就近築村台安置,涉及東明、鄄城2縣,共3.87萬戶、13.89萬人,新築村台30個;

③築堤保護,涉及平陰、長清、槐蔭3個縣區,共15.97萬人,築堤40.44公里;④舊村台改造提升,涉及長清、濱城、利津等6個縣區,

共1.57萬戶、5.11萬人,改造舊村台100個;

⑤臨時撤離道路建設,涉及平陰、長清、東平等縣區,共11.55萬人,新建改造道路497.35公里。

遷建明確時間表!到2020年全面完成

在推進的工作進度上,山東明確了具體的時間表。其中,2017年,完成5類專案前期工作,啟動17個新建村台和13個外遷安置新社區工程建設。2018年,全面鋪開工程建設,再開工建設11個村台和29個外遷安置新社區,啟動長清平陰護城堤、舊村台和臨時撤離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建設。

2019年,全面推進各類工程建設,完成全部28個新築村台、13個安置新社區、75個舊村台改造,以及大部分臨時撤離道路改造提升工程。2020年,全面完成5類工程建設,進行竣工驗收後儘快交付使用,以充分發揮投資效益。

黃河山東段由東明縣入境,在東營市墾利區入渤海,我省黃河灘區總面積1702平方公里,涉及9個市、26個縣(市、區),居住人口60多萬人。

長期以來,受特殊自然地理條件和黃河防洪政策限制,灘區經濟發展滯後,群眾生產生活困難,是全省較為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和新時期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其中,灘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菏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