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黑人中國小史:當過雇兵、造過反,曾攻陷廣州

清順治年間,膠州的李總鎮買了兩個黑人,底腳板特別厚,可以在刀尖上行走。李總鎮給黑人買了媳婦,生下來的小孩膚色是白的。別的僕人就動不動的嘲笑黑人。一怒之下,黑人宰了孩子,

結果發現裡面骨頭是黑的,這才感到後悔。

這個小故事《黑鬼》,出自《聊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一、清初中國境內就有黑人;二、那個時代的人,對黑人也不瞭解。所以才會搞出黑人骨頭是黑色的奇談。

那麼中國古代有沒有黑人?最早的黑人,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專家認為,早在商代,黑人就已經可能與中原有了交流。殷墟發現的部分古人遺骨中有黑人特徵,商人廣泛使用的齒貝幣,很可能是出自斯里蘭卡海邊,當地也是黑人的聚居地。《山海經》中也提到過黑色人種,如黑齒國等。

不過,這一部分的歷史,主要還是以推論為主,並不能確定。

另據史籍記載,自帝堯至春秋時期,我國西南地區曾存在一個由形體矮小的僬僥人組成的僬僥國。

有人認為,僬僥人是矮黑人。還有一種說法,春秋時候的墨子是一位來自印度的黑人(另有說法,墨子的先祖是殷商王室)。

到了漢朝,文典中就已經出現了昆侖人,據說昆侖人就是黑色人種。在魏晉南北朝的文獻中,也有昆侖奴的記載。

現在甚至有文章稱,晉簡文帝司馬昱的妃子李陵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具有非洲血統的後妃。據《晉書》載,李陵容“為宮人,

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昆侖’。”不過,她也可能是因為膚色黑而被稱為昆侖,不一定真是黑人。

到了唐代,由於有大量的黑人俑出土 。唐朝有黑人,已經被多數人認可,在電視劇《貞觀之治》裡面,李靖家中就有黑人奴僕。當時稱黑人為昆侖。那個時候的長安城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

各種膚色的人都有,那時就有“昆侖奴,新羅婢”的說法。據說,昆侖奴身體強壯,性情好,人踏實,貴族豪門都喜歡用。

也有專家考證後認為,唐時的昆侖奴並不是非洲黑人,而是來自馬來的尼格利陀人(矮黑人)。來源主要是貢品,或者是販賣。隋唐的昆侖國,泛指婆羅洲、爪哇、蘇門答臘附近諸島,乃至包括緬甸、馬來半島。

據說在唐末,廣州的昆侖奴數量已經很多,

甚至有研究稱,黃巢破廣州的時候,屠殺了外國人十二萬,其中有很多就是昆侖奴。

唐末還有一則昆侖奴造反的案例,史書稱:“廣州刺史路元璿,瀆貨無厭,多所漁虐;一昆侖奴入後堂割其首去,群昆侖奴和之,遂陷廣州。”

宋代的黑人也不少,據記載,廣州富人多鬼奴(黑人),絕有力,可負數百斤。

唐宋時期的昆侖奴,主要工作是什麼呢?有人給總結了四大職業:一是水手、船工,二是樂師,三是馴獸,四是耕種、雜役。

有一點需要指出,和現在一般人的想像不同,那個時候的昆侖奴,如果是來自馬來,個頭應該不高,並非我們想像中的高大壯漢。

到了元代,則是中國歷史上國際人口販賣活動最活躍的時期。那個時候不叫昆侖奴,而被稱作黑廝。在東非做生意的阿拉伯商人,專以販賣黑人為業,將非洲東海岸的黑人,賣到了中國。有一點和唐朝相同,元朝的權貴也是喜歡高麗婦女,黑人男僕,時人稱:“北人女使,必得高麗女孩童;家僮,必得黑廝。不如此,謂之不成仕宦。”

明朝的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了東部非洲,隨著交流的增多,在廣州南京等地都有較多的黑人定居。

明清時期,甚至有部分黑人成為了雇傭兵,鄭芝龍手下就有一支由黑人組成的軍隊。據說在清軍和太平軍的戰鬥中,雙方也都雇傭了一些黑人士兵。

大千小評:參考各方資料,春秋之前中國存在類似黑人的少數民族,後消失。唐宋之前的黑人,主要是來源是馬來的矮黑人,也可能有少量的印度黑人。元明之後,非洲黑人開始大量出現在國內。

二是樂師,三是馴獸,四是耕種、雜役。

有一點需要指出,和現在一般人的想像不同,那個時候的昆侖奴,如果是來自馬來,個頭應該不高,並非我們想像中的高大壯漢。

到了元代,則是中國歷史上國際人口販賣活動最活躍的時期。那個時候不叫昆侖奴,而被稱作黑廝。在東非做生意的阿拉伯商人,專以販賣黑人為業,將非洲東海岸的黑人,賣到了中國。有一點和唐朝相同,元朝的權貴也是喜歡高麗婦女,黑人男僕,時人稱:“北人女使,必得高麗女孩童;家僮,必得黑廝。不如此,謂之不成仕宦。”

明朝的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了東部非洲,隨著交流的增多,在廣州南京等地都有較多的黑人定居。

明清時期,甚至有部分黑人成為了雇傭兵,鄭芝龍手下就有一支由黑人組成的軍隊。據說在清軍和太平軍的戰鬥中,雙方也都雇傭了一些黑人士兵。

大千小評:參考各方資料,春秋之前中國存在類似黑人的少數民族,後消失。唐宋之前的黑人,主要是來源是馬來的矮黑人,也可能有少量的印度黑人。元明之後,非洲黑人開始大量出現在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