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窮人之所以窮,真是因為思維和眼界嗎?一看你就沒真正窮過

任何人在天災面前,真的是弱小的猶如一隻螞蟻。最近的兩起事件更加應證了這一點。

第一是因為颱風“天鴿”的肆虐而導致沿海地區遭遇了又一輪強烈災害,而在諸多有關颱風的視頻中,

一則是《颱風中扶車老父親被壓身亡》的視頻廣為流傳,視頻中的男子為了讓家人過的好一些,借錢買了一輛貨車做小生意,但是因為運輸中遭遇颱風,他為了保護車上的貨物而憑藉一己之力要將貨車撐住,不聽旁人勸阻,但是在巨大的颱風肆虐中還是將他攔腰壓斷,當場死亡。

如果大病也算作不可抗拒的一種天災的話,另一則事件就是《杭州一名患癌男子不願吸氧,只為多給女兒省兩塊錢》。新聞中的這位爸爸是一名計程車司機,開了20多年夜班,2015年起身體開始不舒服,但一直拖著不肯去。就這麼拖了幾年,病重住院時已確診是肝癌晚期,吃不下飯,呼吸急促。

可面對剛剛踏入社會的養女,他卻強打精神。

女兒看他呼吸困難,讓他吸下氧氣。他總說氣能透過來,不用。幾個月後爸爸病情加重才向女兒吐露實情:“我總希望給你多省兩塊錢用用。”

不同的家庭,卻是同樣的頂樑柱一瞬間就倒下了。

兩起悲傷的事故,看似是因為天災重疾導致當事人就算拼了自己的性命,也要為家裡多掙錢或者省錢,看得人心酸不已。其實比掙錢和省錢更心酸的則是因為一個“窮”字。

一入醫院深似海,

一場大病回到解放前,因病返貧的事例並不鮮見。而因為想要在暴風雨中拼盡全力阻擋貨車側翻的故事卻並不多見。

有網友評論說,沒有真正窮過的人,是無法體會那位50多歲的父親因為真正的窮而用命換錢的心酸和無奈。

很多人在生活中有過因為吃一碗熱乾麵要不要加一個茶葉蛋而猶豫不決、以及該買100多的包還是1000多的包躊躇不定的經歷,

雖然那個老父親阻擋的是一輛貨車,但是其實對於經歷過貧窮的人來說,都是等價的。那個貨車其實也是他乃至他全家要不要吃一碗熱乾麵時多加的一個茶葉蛋,是他和全家的所有身家性命。

只是因為那是一輛貨車而又最終壓死了那個老父親,所以被那些吃飽了撐的人給無情地放大了。

如果吃一個茶葉蛋能撐死人的話,熱乾麵的知名度早就超越蘭州拉麵成為中國第一速食了。

對於一輛貨車還是一個茶葉蛋來說,本質都是一樣的,只是因為窮,也僅僅只是因為窮。

都說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其實,所有人的每一條路都不好走,每一種生活都不容易,如果真的有一條好走的路的話,那只能是下坡路。

剛好今天下大雨的中午,當我躲在一個小店門口等雨停時,在半個小時內,看到有來自三家不同的快遞公司的小哥和一個外賣小哥穿著雨衣,騎著電動車進出旁邊的社區送快遞和送餐。

當時的雨越下越大,但是依然阻擋不了他們送快遞的心。車子剛剛挺穩,他們便爭分奪秒地從箱子裡拿出快遞和外賣,一邊用套了密封袋的手機給買家打電話,一邊小步跑向社區門口。因為沒有打傘,雨水瞬間淋濕了他們,而他們只是掛掉電話後,順手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繼續前行。

也許,在這一臉的雨水中也摻雜著難以言說的淚水,也未可知。

為了一單幾毛錢,最多一兩塊的快遞,他們在社會的最底層拼命奔跑,也只是為了擺脫那一個“窮”字。他們也很努力,但是,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真實的生活裡,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完的坎。

小孩子只考慮利弊,大人才顧及生死。因為對於大人來說,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相濡以沫的愛人,所以,他們不想窮,至少不想一直窮下去。於是,他們想要改變,想要突破,而唯一的機會就是那個在颱風中被壓死的老父親用身體撐住的那輛貨車。

從要改變窮的意義上來說,那其實已經不單單是一輛貨車,也不能簡單地用一輛貨車來衡量他的價值。

很多人說,命大於天,任何身外之物都可以拋棄,只有生命是最值錢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可是,沒有真正窮過的人只知道餓了吃一碗面就可以過一天,累了爬在辦公室的桌子上睡一會就可以解乏,渴了喝一杯冰紅茶就可以重新開始工作。然而,對於真正窮過的人來說,他們不是怕窮,只是怕那個僅有的一點機會也沒有了,或者轉瞬即逝了。所以他們不敢稍有懈怠、不敢絲毫馬虎、不敢停下半步。

只因為,機會只給他們一次機會,稍縱即逝。

窮人之所以窮,真是因為思維和眼界嗎?其實並不是,雖然很多時候,拿他們和富人的思維與眼界來相比較的話,的確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和落後,但是真正的根源其實還是因為機會。

首先,他們恨少有好的機會,哪怕是退而求其次的機會都很少很少。

網上有一個段子說,如果輕輕鬆松穩賺不賠地每年賺到300萬。答案是:先將一個億存到銀行裡,一年後就會輕鬆穩賺300萬。

這的確是一個好方法,而且包賺不怕,但是對於窮人來說,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或者有機會來了,也因為沒有機會所以抓不住;或者抓住了機會,也會被更有機會的人搶走機會;或者又合力搶過來機會之後,又會因為社會階層的“馬太效應”而再度失去機會,並再也沒有機會。

這就是最終歸結為經濟學裡的“馬太效應”,即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道德經》中也有提到:“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聖經》上也說,即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當我躲在一個小店門口等雨停時,在半個小時內,看到有來自三家不同的快遞公司的小哥和一個外賣小哥穿著雨衣,騎著電動車進出旁邊的社區送快遞和送餐。

當時的雨越下越大,但是依然阻擋不了他們送快遞的心。車子剛剛挺穩,他們便爭分奪秒地從箱子裡拿出快遞和外賣,一邊用套了密封袋的手機給買家打電話,一邊小步跑向社區門口。因為沒有打傘,雨水瞬間淋濕了他們,而他們只是掛掉電話後,順手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繼續前行。

也許,在這一臉的雨水中也摻雜著難以言說的淚水,也未可知。

為了一單幾毛錢,最多一兩塊的快遞,他們在社會的最底層拼命奔跑,也只是為了擺脫那一個“窮”字。他們也很努力,但是,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真實的生活裡,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完的坎。

小孩子只考慮利弊,大人才顧及生死。因為對於大人來說,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相濡以沫的愛人,所以,他們不想窮,至少不想一直窮下去。於是,他們想要改變,想要突破,而唯一的機會就是那個在颱風中被壓死的老父親用身體撐住的那輛貨車。

從要改變窮的意義上來說,那其實已經不單單是一輛貨車,也不能簡單地用一輛貨車來衡量他的價值。

很多人說,命大於天,任何身外之物都可以拋棄,只有生命是最值錢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可是,沒有真正窮過的人只知道餓了吃一碗面就可以過一天,累了爬在辦公室的桌子上睡一會就可以解乏,渴了喝一杯冰紅茶就可以重新開始工作。然而,對於真正窮過的人來說,他們不是怕窮,只是怕那個僅有的一點機會也沒有了,或者轉瞬即逝了。所以他們不敢稍有懈怠、不敢絲毫馬虎、不敢停下半步。

只因為,機會只給他們一次機會,稍縱即逝。

窮人之所以窮,真是因為思維和眼界嗎?其實並不是,雖然很多時候,拿他們和富人的思維與眼界來相比較的話,的確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和落後,但是真正的根源其實還是因為機會。

首先,他們恨少有好的機會,哪怕是退而求其次的機會都很少很少。

網上有一個段子說,如果輕輕鬆松穩賺不賠地每年賺到300萬。答案是:先將一個億存到銀行裡,一年後就會輕鬆穩賺300萬。

這的確是一個好方法,而且包賺不怕,但是對於窮人來說,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或者有機會來了,也因為沒有機會所以抓不住;或者抓住了機會,也會被更有機會的人搶走機會;或者又合力搶過來機會之後,又會因為社會階層的“馬太效應”而再度失去機會,並再也沒有機會。

這就是最終歸結為經濟學裡的“馬太效應”,即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

《道德經》中也有提到:“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聖經》上也說,即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